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被写入我国1982年《宪法》的序言和总纲。它的确切含义需要从立宪者的思考着手加以解析。毛泽东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者和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设计者,了解他的思考和设计,是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确切含义的不二途径。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建立在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基础上的联合政权,是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绝大多数人的政权,而不仅仅是无产阶级的政权。“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只有从特定的角度和含义去理解才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2.
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之际,重温他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光辉理论,对于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实践在我国的具体体现,是我国人民革命的经验总结和胜利成果。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治国安邦的一项基本原则,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相结合的国家政权。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的一个重要内容,已经载入宪法。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都要靠人民民主专政来维护和保证。人民民主专政包含着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的内容和职能。民主和专政不是相互排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和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42周年,中国法学会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会和本刊编辑部于6月26日联合召开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座谈会。与会者认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立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和其它三项一样重要。与会者强调,在新时期专政必须继续坚持,不能削弱;同时必须全面理解和发挥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与作用,在坚持专政的同时,还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下面是部分与会者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5.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而形成的理论。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国家制度的建设,离不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指导。我国人民检察制度的建设,始终是在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要不要坚持人  相似文献   

6.
现行宪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宪法》序言第六段中“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的表述,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专政。那么,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如何理解它与宪政的关系,就成为我们必须探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这两个名词从五十年代中期以来是长期互相通用的,直到最近也还是如此。如华国锋同志在全国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使用的是“无产阶级专政”一词,而彭真同志在这次会议所作关于《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则使用了“人民民主专政”一词。去年七月全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刑法第一条中用的是“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今年年初以来,文件和报刊上普遍使用“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这两个名词的含义是完全相同还是有所区别?这是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层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基础组织,是全国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我国是拥有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大国,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搞得如何,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现行的宪法从阶级属性、人民民主属性、社会主义属性等维度对人民民主专政本质及其特点作了深刻揭示。依宪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基于人民主体地位的变迁,人民民主专政的表现形态如阶级专政、民主专政、依法专政等,既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正当性,也因而有其时代局限性。在当前依宪治国的背景下,宪法专政理应成为当下人民民主专政的创新性形态。作为维护宪法秩序、维护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手段,宪法专政的直接目的在于结束危机、恢复依宪治国的治理常态。为此,要确保宪法专政有效运行,宪法的权威性和人民的主体性绝不应当被悬置,必须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九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所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曾经指出: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①建国三十年来,我们实行着这个主要纲领,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实践经验证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并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这是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阶段,也是我国政权建设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中的民主与专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的敌人实行专政。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只有绝大多数人民享有高度的民主,才能够对极少数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只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才能够充分保障绝大多数人民的民主权利。”刑事诉讼是国家追究犯罪、惩罚犯罪的活动,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同志对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札记王训礼,王秀云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和科学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邓小平同志又根据国内外变化了的新情况,对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增添了无数宝藏。本文仅就邓小平同志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卓越贡献,作一粗略探讨,以期更好掌握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强大武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刘磊 《法制与社会》2011,(10):146-14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按照现代民主的逻辑设计出来的.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决定意义,这是因为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法治必然 专政犹存——兼与陈士涵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监狱必然走向法治,这是既定的,毫无疑义的,但是中国监狱走向的一定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法治监狱。正确认识中国监狱如何走向法治,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中国监狱的法治化进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更替或随心所欲的制度设计。走向法治绝不是非要经过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更迭,正如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法治并没有改变其国家性质一样。应该说,中国监狱正在走向法治,是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石上走向法治,绝不是在抛弃专政的前提下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16.
宪法序言在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伟大成就中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得到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是中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它反映了我国的国情和革命传统。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精髓,反映了人类社会历  相似文献   

17.
在关于我国检察制度基础理论的探讨中,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以及列宁关于法律监督的理论,是确立我国检察制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这无疑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对于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国家机器组成部分,在国家监督制约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检察机关来讲,  相似文献   

18.
<正> 今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也是新中国法律发展的35年。 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随着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在法律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革命变革,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法律取代了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组织社会主义建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历史地、具体地研究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和实践,及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和发展,对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陕西省委党  相似文献   

20.
从建国前后,到制定我国第一部刑法,在死刑适用工作中,我国一直以毛泽东人民专政死刑观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几十年的司法实践证明,以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死刑观指导死刑立法和司法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社会治安和司法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但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在刑事立法和司法工作中,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死刑观仍然是我们适用死刑的正确方针和基本准则。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坚持以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死刑观作为刑法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是当前我国立法界、司法界、法学理论界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