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犯罪动机是引发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起因,对犯罪行为起着支配作用。因此,对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的准确分析,对于边防案件侦查及以后的诉讼和辩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犯罪目的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动力,犯罪人主观上对犯罪结果的企盼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由于犯罪人的犯罪目的不同,所表现出的犯罪行为和社会危害性亦有所不同。因此,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目的对掌握犯罪人的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规律,有效预防犯罪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犯罪行为是行为人理性选择的结果。犯罪人的理性贯穿于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始终,在其犯罪心理中起主导作用。犯罪行为实施的理性基础是犯罪人认识到犯罪比不犯罪更有利。犯罪人的非理性因素虽然存在,但对其决定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状态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犯罪目的概念的表述,我国刑法论著大致有两种。其一如:“犯罪目的就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目的是犯罪人希望通过犯罪行为所要达到的危害结果。”“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侵害了一定犯罪客体、并能够给这种犯罪客体造成损害的结果。”其二如:“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目的是犯罪人主观上要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结果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犯罪动机是推动或者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这已为法学界所公认。然而,人们在具体阐述犯罪动机时,总是认为犯罪动机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或间接故意犯罪之中。但无一  相似文献   

6.
论人身危险性的评价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奎 《政治与法律》2007,(3):152-157
人身危险性是犯罪人再次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其大小程度不仅有量的规定性,即犯罪人再次实施犯罪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趋势的强弱,而且有质的规定性,即再次实施的犯罪行为性质、其可能给社会造成的损害程度。评价人身危险性有无与大小的根据只能是与犯罪人有关的现实情况,主要包括犯罪人的个人基本情况和犯罪人的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7.
"犯罪往往不是犯罪人单独造就的,而是犯罪人和被害人共同制造的社会事件,因而被害者往往对犯罪事件的发生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1]特别是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犯罪案件中,有时被害人不仅是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者,还可能是犯罪行为的引发者和推动者,对犯罪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郝如建 《经济与法》2003,(10):50-51
潜在犯罪人是犯罪学对犯罪人的一种分类。是指受外界影响形成犯罪意识具有犯罪倾向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潜在犯罪人与常人没有什么明显区别。但又不同于常人,在特定环境下潜在犯罪人会实施犯罪行为而常人不会,严格意义上讲,潜在犯罪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犯罪人.因为他尚未实施犯罪行为,我国刑法追究的是行为责任,对还没有实施犯罪的潜在犯罪人不能作为刑法惩罚的对象。但是,潜在犯罪人只要有机会就会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对潜在犯罪人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复杂罪过定罪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故意或者过失,是犯罪构成的必要因素。但是,它们又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态度,我们绝不能将两者混淆起来。在司法实践中,查明犯罪行为是出于故意还是出于过失,对于准确定罪和恰当量刑,具有重大意义。一般说来,绝大部分犯罪是由简单罪过形式构成的(或者为单纯的故意,或者为单纯的过失)。不过,在某些犯罪案件中,犯罪人行为造成了两个客观结果,而对这两个结果,犯罪人在主观上持不同性质的心理态度,即一个结果产生于故意,另一个结果产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共同犯罪的附属犯罪形态,实行过限和共同犯罪在时空性、犯罪阶段上具有紧密联系。基于实行过限的罪过、行为、主体等本体因素考量,实行过限应是指伴随着共同犯罪发生的,因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实施超出共同犯罪范围的其他犯罪行为,而可能对其他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产生影响的一种犯罪形态。  相似文献   

11.
行贿罪的目的是什么,翻开刑法教科书,就会发现都把行贿罪的目的归结为“谋取私利”。行贿罪的目的到底是不是谋取私利,不纯粹是个理论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对行贿罪的定罪、量刑。对此进行研究很有实际价值。笔者认为,行贿罪的目的是收买国家工作人员,而谋取私利只是行贿罪的动机。从犯罪的目的和动机概念分析。犯罪目的是行为人希望通过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活动,它反映着要达到某种愿望的意志。而犯罪动机则是推动或者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内在推动力量)。行贿者的目的是要收买国家工作人员,而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在直接故意中,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中不可缺少的要件,犯罪动机则不是犯罪构成  相似文献   

12.
共同犯罪故意使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在其支配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要成立共同犯罪,二人以上除了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外,还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作为共同犯罪这一特殊犯罪形态的必不可少的主观要件,共同犯罪故意必然有其自身严格的质的规定性,有不同干个人犯罪故意的内容,有确切的内涵和一定的外延;探讨实践中出现的追加故意是否属于共同犯罪故意这一问题,既有利于对共同犯罪故意的理解的掌握,丰富、发展共同犯罪故意理论,又有利于指导司法实践。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追加故意指的是,共同犯罪人在实施某种…  相似文献   

13.
使用方式不应作为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显然,该条把公款被挪用后的“使用”行为(具体指公款的用途)规定为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客观要件。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在刑法理论上缺乏科学性,值得商榷。在刑法理论上,有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之分。通常认为,所谓犯罪目的,就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动机就是推动或者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犯罪目的与犯罪动…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五十四条规定:“对在取保候审期间故意实施的新的犯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已交纳保证金的,同时通知公安机关没收保证金”,第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下列违反监视居住规定的行为,属于情节严重,对犯罪嫌疑人应当予以逮捕:(一)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对上述两条规定中“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理解,我们有以下几种观点:(1).“故意说”。即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期间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只要是故意实施的,不管此行为所涉嫌的罪名是否与原来的一致,均应改变强制措…  相似文献   

15.
故意杀人犯罪伴随行为,是指犯罪人在故意杀人犯罪过程中针对被害人实施的,除故意杀人行为以外的其他违法行为。具体来讲,这个概念包含三层含义:  相似文献   

16.
在司法实践中,行为的故意内容不易辨别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这主要是由于行为表现千差万别,犯罪情况错综复杂,心理现象多种多样的缘故。依据什么辨别行为人的心理活动有无犯罪故意呢?首先,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主要依据只能是行为。我国刑法惩罚的是危害社会的行为。犯罪故意只是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对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及由此产生的危害结果的心理状态。犯罪心理支配着犯罪行为的发生,犯罪行为是犯罪故意的外在表现。它们是互为表里的统一体。只有以行为作为辨别的主要依据,分析其表象,研究其内在的关联,确定其对社会的危害性,才能正确地把握行为人的主观  相似文献   

17.
《法学》1991,(8)
近来,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新情况:同一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向另一被告人提出附带民事诉讼请求,即实施犯罪行为的一方向另一方犯罪人提出民事赔偿要求。这种由犯罪人提出的  相似文献   

18.
共谋而未实行,不构成共同犯罪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在主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客观方面,各共同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只有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才能构成共同犯罪,如果只有客观行为的联系而无共同的犯罪故意,或者虽然有共同犯罪的故  相似文献   

19.
对于“绑票”行为如何定性的问题,我赞同应比照抢劫罪类推为“绑票”罪的主张。一、“绑票”行为不能定敲诈勒索罪和非法拘禁罪。首先“绑票”是一种以绑架人质为手段,勒索财物持有人,迫使其交出财物赎取人质的犯罪行为。犯罪人在主观上只有一个非法取得他人财物的犯罪故意。客观上,行为人要实施绑架人质和勒索财物两个行为,这是一个完整的犯罪行为不可分割的两个步骤。在“绑票”行为中,绑架人质是勒索财物的必要手段,勒索财物是绑架人质的目的,二者一是手段行  相似文献   

20.
<正> 犯罪学中所讲的犯罪人,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应被采取矫治措施的人。为了正确理解这个概念,需明确以下问题: 1.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人不同于刑事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刑事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或曰犯罪主体,一般是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并且依法应受刑罚惩罚之人。它与犯罪学中关于犯罪人的概念有明显不同:(1)刑事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必须是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