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运用刑法抑止犯罪的几点看法张明楷(中南政法学院教授日本东京都立大学访问学者)80年代初以来,我国对严重刑事犯罪采取了从重从快打击的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治安形势并没有明显好转,恶性案件仍不断发生。这种现状说明,要使刑法最充分有效地发挥抑止犯...  相似文献   

2.
以贩卖或吸食、注射为目的而盗窃毒品的犯罪,近年来时有出现,但法律以及有关司法解释却没有对其作出规定或解释,致使实践中对盗窃毒品的犯罪如何定罪处理的问题存在诸多争论.认识上没有统一,造成法律适用的不一致,不利于打击毒品犯罪.本文拟就盗窃毒品犯罪的定性、数额认定以及定罪处理的几种情况作一肤浅的探讨,以期指正.  相似文献   

3.
曹河 《内蒙古检察》2005,(3):28-29,32
对匿名信的地位和作用,多年来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价不一,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匿名信,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其消极影响,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加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信应坚持用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待匿名信。  相似文献   

4.
当一危害社会的结果出现后,只有搞清某一危害社会的行为与这一危害结果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该行为具有客观方面的犯罪构成。因此,因果关系是客观方面犯罪构成的核心,是行为人为其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因果关系是刑事立法不能解决的,是刑法学的一个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正确地解  相似文献   

5.
最近法学界的同志就无罪推定原则展开了讨论。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无罪推定原则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刑事诉讼,或者说,我国刑事诉讼法是否采用了无罪推定原则?本文试就这一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 制定我国统一的仲裁法,既是经济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仲裁制度完善的必然要求。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制定我国统一的仲裁法,是经济形势发  相似文献   

7.
<正> 在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我国法学界对于经济建设中的法律问题发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并由此而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经济法学。几年来,这门新学科得到了迅速的、蓬勃的发展,出版了好几本比较全面、系统的经济法专著,发表了许多文章,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证了经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对经济的作用,成绩是十分显著的。应该说,这个情况对于整个法学理论研究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对一般法理学和若干部门法学的许多重要问题的理论研究向  相似文献   

8.
9.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的一面,犯罪市场也不例外。本文运用经济学和犯罪学知识对犯罪市场的客体、主体、交换、供求关系、存在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犯罪市场的特殊性,从新视角认识犯罪行为,进而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犯罪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前,贿賂犯罪日益严重,已成为主要经济犯罪形式之一,司法机关加强对贿赂犯罪的打击已属当务之急。从司法实践看,司法机关对受贿犯罪的打击是相当严厉的,但对于行贿犯罪的打击却显得软弱无力。大量的受贿犯罪分子相继锒铛人狱,而行贿者却大都逍遥法外。据笔者调查了解,某市两级法院1990  相似文献   

11.
周微 《河北法学》2012,30(7):160-168
公害,作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正在给国民生活带来巨大威胁.公害犯罪因果关系的证明具有科技性、间接性、积累性、长期性、潜伏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在此情况下,若固守传统的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不仅会使诉讼陷入不必要的科学论争,而且也往往会因原告方无法证明事实因果关系的存在而使大量的公害犯罪得不到应有的制裁,使受害者的权益得不到及时的救济,有损于公平正义的法制理念.因此,应当在公害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中引人推定.  相似文献   

12.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在刑法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也是一直困扰司法实践的棘手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理论学说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对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再次探究,以求推进对该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几乎所有的刑法学教材研究犯罪构成时,都提出犯罪客观方面的因素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以及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把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为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客观  相似文献   

14.
对法学研究现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年前 ,《法制与社会发展》犹如学术期刊百花园的一朵新葩破土而生。十年间 ,在思想解放、学术繁荣的良好环境中 ,在法学界、法律界的精心呵护下 ,这朵新葩茁壮成长 ,绽放光彩。如今 ,《法制与社会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核心期刊之一。为了庆祝创刊十周年 ,本刊举办了“中国法学研究与法学期刊”笔谈会 ,邓正来教授、王家福教授、郭道晖教授、何勤华教授、王利明教授、姚建宗教授、谢晖教授、刘星教授和孙笑侠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发表了深入而富有启发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九年,我国法院判处的年满14岁不满18岁的未成年犯占全部刑事罪犯人数的4%,一九九一年达7.24%,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数量上升,犯罪人员呈低龄化、手段成人化的趋势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因素,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担心,是当前亟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有诸多的主要客观原因,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又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现就这一工程中对少年犯适用缓刑问题谈谈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论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 ,是指存在于不作为与它所引起的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内在的、本质的、合乎规律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这种因果关系可分为起因性因果关系和防果破坏性因果关系两种。对于具有起因性因果关系的不作为犯罪 ,不能把因果关系的特殊性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 ;对于具有防果破坏性因果关系的不作为犯罪 ,应把因果关系的特殊性作为从轻处罚的一个酌定情节。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公务员不得经商、兼职。但在现实情况中,违背这些规定的事情屡屡发生。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最近,公诉刑事案件法庭审判程序的改革成为司法界、法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有的部门制定了具体改革意见,有的地方法院先后搞了内容不同的试点,总的目标,是要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做法,摘“控辩式”审判。此事既关系到审判机关的开庭工作,也涉及检察机关的出庭工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问题,在资产阶级刑法学中,曾经被视为是一个困难的理论问题。在这方面学说很多,争论也很激烈。  相似文献   

20.
行为,是反映人的意识和意志的外部动作.刑法意义上的行为包括两种形式:作为和不作为.换言之,犯罪行为既可以由作为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构成.因此,正确地认识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作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在刑法上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它们都是行为人对危害后果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所谓不作为,相对于作为(人的积极行为)而言,是指人的消极行为.它可分为完全不作为和怠慢不作为两种情况.前者是根本不去实施白己应当实施的行为,例如母亲不为婴儿哺乳,致使婴儿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