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刑法的概念刑罚是惩罚犯罪的一种强制方法。犯罪和刑罚是刑法中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刑法的基本内容。刑罚对犯罪者的惩罚是通过法庭、监狱而实现的。法庭、监狱和军队、警察一样,都是统治阶级手中的锐利武器,它们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罚究竟有没有惩罚的目的?对于这个素有争议的问题,多数人持否定观点。其一,认为我国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或预防、消灭犯罪,将刑罚的惩罚、威慑和改造作用,统统视为手段,否定了惩罚的目的性;其二,认为我国刑罚的目的是教育、改造犯罪分子,而将惩罚视为教育、改造的手段。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没有正确理解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现就刑罚的惩罚目的,刑罚目的的层次关系,向否定的观点提出商榷。一、预防犯罪或预防和消灭犯罪的提法不够科学将预防犯罪,或预防、消灭犯罪概括为我国刑罚的目的,仅表明了国家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这一活动  相似文献   

3.
刑罚是统治阶级用以镇压对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危害最为严重的犯罪行为的工具,而“刑罚权是国家基于统治权依法对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实行刑罚惩罚的权力。”①一、刑罚权的内容刑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由法院裁量并由特定执行机构执行、适用对象仅限于犯罪人的国家最严厉的、在刑法中冠以“刑罚”名称的法律制裁措施。根据刑法第三十二条、三十三条、三十四条的规定,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种类有五: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种类有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刑法中规定的其他强制方法诸如判…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监狱的本质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国家暴力机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代表国家执行刑罚。但是,因国家不同、社会性质不同、社会时期不同,赋予监狱执行刑罚的目标追求、价值取向、改造手段等大不相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刑罚就是复仇,刑罚活动在狱中的表现就是劳役的折磨和肉体的摧残,刑罚苦役的结果是狱囚“未死于法,先死于狱”。因此,那个时期的刑罚就是单纯的惩罚。17世纪末到18世纪,受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的影响,刑罚体现为报应,要求施加给罪犯的惩罚与罪犯给予受害人的损害绝对相…  相似文献   

5.
论刑法的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惩罚犯罪是刑法的目的,可是,如果为了惩罚犯罪,我们根本不需要刑法,而且没有刑法,惩罚犯罪会更有效。犯罪需要用刑罚惩罚,惩罚犯罪是刑罚的当然目的。惩罚犯罪虽然需要依据以刑法为核心的刑事法律,但刑法的目的与刑罚的目的却截然不同,作为法的一部分,刑法的目的应当是遏制国家刑罚权的滥用。我国的刑事立法及理论均认为惩罚犯罪是刑法的目的,实际上混淆了刑罚的目的与刑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刑罚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用以惩罚犯罪的一种强制方法。我国刑法自公布实施以来,刑罚在惩治和预防犯罪、稳定社会秩序及保卫国家经济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笔者通过多年的司法实践,发现我国刑罚体系中的无期徒刑存在着许多无法克服的弊端,严重地影响了刑罚体系的科学性,给惩罚犯罪、教育改造罪犯带来了许多副作用。一、无期徒刑刑种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弊端1、无期徒刑名不符实。无期徒刑作为刑罚体系中自由刑的一种,应当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方法。它应该成为同严重刑事犯罪分子作斗争的…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与法人犯罪刘任武一、资本主义市场是车生法人犯罪的温床犯罪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自然人犯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以后,作为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山统治阶级在法律上加以规定并用刑罚的方法加以惩罚的行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的观点来看...  相似文献   

8.
刑罚是统治阶级为维护本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而使之与刑法相伴而生的一种刑事强制制裁手段.自从有了犯罪,也就有了刑罚.本文从刑罚的伦理性基础的视角,提出我国刑罚体系中死刑最终将被废除.建议将无期徒刑改为适用灵活,更能提高预防效果和改造积极性的不定期刑.重构有期自由刑,使自由行的制定和适用能够收到更显著的惩罚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试论刑罚目的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罚目的集中体现着统治阶级设制、适用刑罚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是整个国家刑罚制度赖以建立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刑罚目的正确与否,则是由统治阶级的刑罚目的观决定的。因此,研究刑罚目的观问题,对于确立正确的刑罚目的和建立健全国家的刑罚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刑罚是指国家对犯罪人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刑罚惩罚的结果不仅会使犯罪人的某种权利和利益被剥夺或者被限制,而且同时也是以国家的名义表明对犯罪人及其犯罪行为的谴责和否定评价。〔1〕人类文化的进步、司法文明的提高、执法观念的人性化,促使以原始同态复仇为主的刑罚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刑罚的目的由以惩罚为主的报应主义转向以预防为主的功利主义,惩罚性已不再是刑罚的唯一目的,预防犯罪为主、惩罚犯罪为辅的刑罚理念己成为当今世界立法、司法、执法的主流。同时,刑罚的方式由野蛮走向文明,由以剥夺人的生命权为主的死刑逐…  相似文献   

11.
死刑,是一种最严厉的刑罚方法,历来作为统治阶级惩罚反对统治关系行为的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惩罚方法。我国自阶级社会以来就适用之。本文详细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为贯彻我国一贯坚持“不废除死刑,但要少杀”的死刑政策,我国刑法典中对死刑立法的演变以及存在的问题。为顺应世界刑  相似文献   

12.
罚金,是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并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当前,罚金刑在刑罚体系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一种仅次于自由刑的刑罚种类,较1979年《刑法》相比,现行《刑法》大幅度扩大了罚金刑的适用范围,以经济惩罚的手段打击犯罪。但从新《刑法》颁行以来,司法实践中罚金刑的执行方面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3.
现代监狱刑事政策与监狱行刑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家刑事政策的一个特殊子系统,我们国家的监狱刑事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它是保障国家刑罚权最终得以恰当落实和实现国家刑罚观及刑罚目的的重要手段。但在传统行刑政策的指导下,现有的监狱行刑秩序弊端凸现,应当在“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的规制下,结合“三化”监狱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监狱基本刑事政策为依托进行秩序的建构,稳定和规范行刑机关的行刑活动。  相似文献   

14.
杨红 《行政与法》2009,(10):108-110
刑罚是国家依据法律对违法者采取的惩罚措施,是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最严厉的手段。随着各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非监禁刑制度的研究。就我国目前的刑罚体例来看,我国的非监禁刑也应该从本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解决现有刑罚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地适用刑罚,从而实现刑罚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刑法目的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目的之相对性 刑罚是刑法的中枢神经,刑罚目的是刑法之核心目的.就报应而言,惩罚是目的,以实现公正(正义);就教育而言,惩罚是手段,教育矫正罪犯以预防犯罪为目的,追求功利.这是手段与目的之相对性.  相似文献   

16.
刑罚是对犯罪的处理方式之一,其本质是对犯罪的惩罚性。刑罚是国家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创制的处罚措施。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可以剥夺人的财产、自由乃至人的生命。刑罚的适用和执行必须由法院和其他特定机构进行。惩罚是刑罚最原始,最直接、最根本的含义,惩罚性是刑罚之所以成为刑罚的根本所在。没有惩罚,就不能称为刑罚。没有教育等属性,刑罚仍然是刑罚。刑罚的教育改造、威慑、辨别、鼓励等功能的发挥,预防犯罪目的的实现,都建立在剥夺犯罪人一定的权利和利益,给犯罪人造成一定痛苦的基础之上。这是一切刑罚方法所共同具有的属性,离开了惩罚性,刑罚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共5章89条,规定了刑法的指导思想、任务、适用范围、犯罪、刑罚以及刑罚的适用,内容十分丰富。本文打算联系实际谈一点学习刑法《总则》的体会。一、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保卫人民的利益。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它是国家的基本法之一,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国家的统治阶级不同,刑法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对罚金刑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罚不仅具有惩罚犯罪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教育改造罪饭的作用,通过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改造罪犯,预防犯罪。这是刑罚的最终目的。罚金刑也不例外。一、罚金刑能够惩罚罪犯,预防犯罪罚金刑是人民法院依法判处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的刑罚方法,它同自由刑、生命刑一样使犯罪分子明白法不可违,罪不可犯.当他们重返社会后.不再危害社会以身试法,乃至弃旧图新,重新做人。同时,也警戒了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走向犯罪道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领域里犯罪居高不下,国家采用死刑等重刑予以重罚,也只能在…  相似文献   

19.
死刑,又称极刑、大辟,它是剥夺人的生命的刑罚,在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中国古代的死刑制度是为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服务的,它的矛头所向主要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历代统治阶级都把死刑视作维护统治的最有效的方法,在法律中规定了一套严密的死刑制度。研究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论刑罚的负面效益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克芳 《法学论坛》2001,16(4):97-103
刑罚作为惩罚和预防犯罪的一种手段,既可能产生积极的正面效益,也可能产生消极的负面效益。引发刑罚负面效益的因素既有立法方面的,也有适用和执行方面的。针对引发负面效益的因素,探讨了防范刑罚负面效益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