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治,不只是“用法来治”,因为任何国家,包括封建专制国家、法西斯专政国家,都有法制,都要用法来治国、制民。现代法治的本来涵义是“法的统治”(Ruleoflaw)。法不只是国家控制社会、约束公民的工具,而主要是统治国家、统治政府和政党、统治领袖人物的行...  相似文献   

2.
论古代民族法制中的“因俗而治”苏钦“因俗而治”又称“顺俗而治”是指中国古代各王朝的统治者对有着异俗、殊俗的民族,采取的依据其旧有的风俗习惯进行统治和管理的各种措施。这种政策、方针在古代中国由来已久,它是为统治多民族国家的需要而形成的。世界上的各民族在...  相似文献   

3.
“重典治国”既是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亦是其司法指导思想。“重典治国”的司法实践基本上贯穿于洪武一朝。学界关于朱元璋统治时期的“重典治国”不乏研究,但其重典之故、重典之“重”、重典之人、重典之效依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
翻开历史,古今中外,治国的方略无非有两种,一为人治,一为法治。人治,指统治者一个或少数人之统治,是一种统治者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方式;法治,则是指一国依据法律进行统治。这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权力归结点在人(所谓“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后者的权力立足在法。法治是保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也是维系社会进步,保障人民福祉,促进经济繁荣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法治应成为我国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在我国,“法制”一词产生很早,在一些古代文献和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人物的言论、著作…  相似文献   

5.
陆茂清 《政府法制》2011,(20):14-14
1955年,葡萄牙人自称澳门地区由其开埠的时间是公元1555年,至1955年正好400年。为了炫耀和巩固其在澳门地区的统治,决定举办庆祝“澳门开埠400周年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6.
“民本思想”是经过历代思想家、政治家不断总结和深刻阐释,而逐步形成的亲民、重民思想。如果我们迈过“民本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姑且忽略其“作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手段而产生”、“名为重民,实为治民”的阶级性,单就其关切民生疾苦、重视民心向背的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司法制度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它是一种高度集中的、高度集权的统治,这种统治具有高度的单一性;第二.它是一种知识对社会的统治,儒家学说尽管在某个历史阶段被人为地抛弃,但基本是一脉相承的、被奉为主导地位的统治学说;第三,它是一种非专业化的统治,清末法制改革以前.法律基本上是不公开的。尽管在民间存在“解律”、“讼师”.但一般是不为统治阶级所许可的行为;第四。司法过程具有非对抗性的特征.诉讼基本采取纠问式.刑讯逼供泛滥。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可以对当今中国司法改革提供一定借鉴。如:政府的分权.应清晰地建立相应的制度和合理的分工;建立更具有对抗性的诉讼程序制度;在司法机关建立“个人负责制”(如主办检察官制。主审法官制)。扩大司法官员的裁量权.逐步形成良好的知识统治等。  相似文献   

8.
经义断狱     
我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加强他们的伦理道德和礼教纲常的统治,不仅在立法上直接赋予其伦理道德和礼教纲常以法律效力,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公开用“六经”的精神审判件,即所谓的“经义断狱”,或“《春秋》决狱”。  相似文献   

9.
周朝吸取了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敬德保民”的政治主张,在监狱管理方面施以“明德慎罚”的狱政思想,同时,为了维护其宗法统治,又以“亲亲”、“尊尊”的“宗法礼治”为狱政思想,再加上从商朝“苦役惩罚”沿袭并发展而来的“幽闭苦役”思想,三者构成了周朝完整的狱政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唐代刑事立法中的“赃罪”孙玉荣唐代刑法中的“赃罪”是现代刑法上抢劫、盗窃、贪污、贿赂犯罪的合称。我国古代历朝为维护其统治,十分注重对“赃罪”的惩治。唐代积前朝之经验,在刑事立法上对“赃罪”正式确立了“六赃”的概念。《唐律疏议·名例律·以赃入罪条疏》议...  相似文献   

11.
“法的统治”与“法治国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的统治”与“法治国家”[日]火田中和夫林青译一欧洲中世纪“法的优势地位”思想“法的统治”(RuleofLaw)与“法治国”(Rechtsstaat)的原理,在中世纪“法的优势地位”中可以追溯到它的思想背景。13世纪英国的布雷克顿(Bracton...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开宗明义第一条就庄严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这个词来源于希腊,一般是意味着“大多数人的统治”。列宁曾经指出:“民主是一种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民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我国宪法所说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人民统治着国家,对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也就是我国宪法第二条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相似文献   

13.
1928年的北伐和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将其统治扩展到全国。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光辉著作中指出:“犯罪一一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相反地,犯罪和现行的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379页)马克思关于犯罪的精辟论述,彻底摆脱了旧法学的桎梏,实现了刑法理论的根本变革。首先,马克思给犯罪概括的这个科学概念,深刻揭露了犯罪的阶级本质。什么是犯罪?犯罪是一种“反对统治关系”的行为。所谓“统治关系”,是指一种阶级压迫关系,即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而建立或者认可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表现,它是维护统治阶级政治经济利益的一种社会状态的权利义务关系。权利义务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斯·韦伯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一位伟大的社会学家,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德国又一位才华横溢的思想家。他被称为是“现代社会学领域里个人影响最大的一位学者”。②韦伯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和斯宾塞创立的社会学,最先尝试建立系统的法社会学。他明确指出,法社会学是社会学理论的中心问题。韦伯的法社会学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经济与社会》这部被称为“社会学巨著”中。③在《经济与社会》这部著作的第一部分,韦伯阐述了理想类型的体系,其中,统治的类型情况集中地表达了韦伯关于统治类型的学说。在今天,重温韦伯关于统治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监狱狱吏责任古已有之,责任追究更是彰于法典,从“酝酿”到“完善”,其不断强化,体现出历朝历代的治监思想理念。中国古代监狱狱吏的责任追究虽然有着浓重的重处罚、重惩罚、重人治、轻教化、轻管理、轻自律的特点,甚至还有“残暴”与“黑暗”的色彩,但是毕竟对国家统治地位的维护以及对罪囚人身权利的保护,推进监狱的文明进步,发挥了历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核能及其利用存在风险,需要进行风险管理。量化风险学派认为,风险就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风险管理应坚持“技术专家统治主义”的模式。在整体风险学派看来,风险是一个整体,只要存在风险,不论其概率大小,都必须谨慎对待。“保护公众利益”是核心范畴,民用核能风险及其管理应始终着眼于三个“承受度”,即技术承受度、经济承受度和公众心理承受度。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民用核能风险管理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制订公约、确立标准、实施核查、接受咨询、提供援助、发布信息等多种方式,在缔约国和全球范围内致力于核能的和平利用与风险的有效管控,其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是同质于整体风险学派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人对头顶的天空进行了独特认知并形成了“天学”。由于天学涉及到统治王权及一切军政大事之正统性、合法性及有效性的本源问题,所以其受到统治阶级官方严格的法律控制,这种控制以禁止和打击私人染指为主要内容。可以说,对天学的禁私行为为我们理解古代的政治统治提供了一条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如何对待教师的问题上,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四人帮”进行了许多干扰和破坏。尤其是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四年间,他们利用窃取的一部分权力,借大反“师道尊严”,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极大混乱,给学校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使教育革命受到很大损失。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人们的相互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也是上尊下卑、高贵低贱的关系。反映在学校的师生之间,则是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学生必须绝对服从教师的统治,不准“以下犯上”,这便是“师道尊严”。“师道尊严”是剥削制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荀悦(148-209)东汉末期著名史学家,思想家。所著《申鉴》五卷,“其所论辩,通见政体”,大多是针对封建社会政治统治的重大问题而发,集中表达了他的政治法律主张。本文试就《申鉴》一书,对荀悦的政治法律思想做一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