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我国法学总是围绕着时事变迁转圈子?为什么相当多的法学家总是以论证某一政策、法律甚至领导人的著作的合理性为其使命?为什么一部法律颁布时,赞美不迭,而后才急于补救?为什么法学家对国家行为的干预不如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  相似文献   

2.
近读谢晖先生《法学家:文化品位、学术品位及其实现条件》一文,感慨颇深。谢晖先生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我国法学家总是围绕时事变迁转圈子?为什么相当多的法学家总是以论证某一政策、法律甚至领导人的著作的合理性为其使命?为什么一部法律颁布时法学界一片欢呼,赞美不迭而颁布后漏洞百出,或前后矛盾时法学界才出来予以补救?为什么法学家对国家行为的干预能力和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相比如此式微?”他认为在内因上是由于法学家“没有练好干预国家行为的理论内力”。“还没有在高品位文化素质下为中国改革设计出明晰的法律思路”。笔  相似文献   

3.
为了正确地调解纠纷,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对调解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作了具体规定,这些原则是: 一、必须按照政策、法律进行调解。为什么必须按照政策、法律进行调解?第一、只有按照政策、法律办事,才能分清是非。当事人之间如果发生了纠纷,就有一个如何分清是非的问题。判断是非不能凭主观  相似文献   

4.
执法学论纲     
<正>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执法,特别是行政执法、经济执法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步伐?为什么刑法、民法通则等执行情况较好,而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等执行情况较差,有的甚至形同虚设?为什么有良好的立法愿望,但却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执法效果?为什么权与法、法律与政策的关系在执法中始终难以协调?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民族文化等等,对执法到底有何影响? 显然,孤立地单个解剖已经不能满足执法实践发展的需要。需要从理论上系统地回答上述相互联系的问题,而要做到系统回答,唯一途径就是创立一门执法学,用符合客  相似文献   

5.
《法学》1989,(3)
法律具有它特定的冷酷性——维护全社会的利益。不是讲要“用足政策”吗,为什么不能“用足法律”?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老是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 如何准确理解经典著作关于经济基础和法律的关系? 为什么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越演越烈? 法学理论研究要触及时事,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法典、物权法的制定引发了许多社会热点问题,法律界就这些问题的看法有许多争议。这些争议有的涉及比较复杂的交易行为,比如证券、股票市场的规则问题,但是大多数的争议还是涉及社会常见的交易行为,这些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民法基本理论研究的水平。为什么有些学者提出了一看即知的荒唐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那些被社会看重的法学家却无法给予解说?为什么一些现行法律或者法律解释的规则,在法理上难以自圆其说,在实践中也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后果,却总是得到立法和司法解释的青睐?我国民法学界长期接受的那种所谓的“主流理论”,有多少是建立在科学的法理基础上的?对这些问题,法律界应该有足够的反思。本文从几个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出发,论述了部分民法基本理论的更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亚 《方圆》2022,(4):10-19
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里,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为什么不能说话?为什么冬奥会各个场馆里电梯、空调甚至插线板上的商标都被遮盖?观众在奥运赛场为什么不能随意挥舞旗帜或者横幅?……这些看起来有些奇怪的问题,其实都是北京冬奥会里绕不开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劳动教养在存有滥用权力之嫌的制度缺陷情况下仍不能废除?作者带着这个问题考察了劳动教养的合理性。本文认为,劳动教养在我国法律的制裁体系没有位置,劳动教养改革应当跳出法律的制裁圈,立足于社会对劳动教养预防犯罪的需要,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劳动教养的功能,实现对社会的保卫。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英国法律的发展会偏离欧洲大陆?其中,文化倾向、民族性格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对此学术界存在颇大争论。对这些争论的判断,不仅有助于揭开“为什么英国会在其法律发展方面偏离欧洲大陆”一类问题的神秘面纱,而且可以回答诸如文化因素是否有助于决定法律制度的性格等问题。在本文中,作者试图通过考察折射在各自法律方法中的罗马精神和希腊精神的差异以及罗马人和英国人法律方法的比较,解释英国在法律发展方面形成独特模型的原因。并将证明,文化倾向和民族性格在法律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上篇全景性描绘中国法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历史长卷中思想家、统治者、一般人民以及法律专业人士的角色与作用的基础上,本文从法律、制度、实践和法理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法文化的特点,提出并回答了诸多问题:为什么中国传统法典里有"律"和许多其它名目的条文?为什么刑法里既有许多非常繁琐具体的条文,又有若干内容极其概括抽象的"补遗条文"?为什么允许"比附援引"?为什么民事法律极为简略,人们的民事作为都以什么为依据?为什么强调自白、服辩、认罪,允许刑讯,却不允许律师辩护,禁止"越诉"而又允许"京控"和"扣阍"?"秋审"、"勾决"的意义何在?民间援用的民事规范是谁,依什么程序订立?为什么政府允许民间团体的存在?州县数量有限的司法人员是否能够胜任司法?程序法不够严密时何以救济司法权的滥用?证据法不完备时案件的真相怎样才能理清?民事案件的审理依据何在?道德与法律、家族、社会、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如何定位?传统中国有没有"人权"与"法治"的观念?"情"、"理"的具体内涵及其冲突解决机制、道德、情理与法律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法学基础理论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为什么要学习它?如何学好它?下面就谈谈这些问题,供各级干部在系统学习法律知识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党的第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建立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Ⅰ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个政策社会,就是依靠政策来治理国家。今天我们要实行依法治国,这是治国方略的根本转变。为什么要实行这个转变,要以法律来取代政策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法律与政策的关系,特别是政策对法制建设造成的消极影响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在实行依法治国过程中,我们才会努力超越政策这一障碍,实现从依靠政策到真正依靠法律的转变。本文的论述并不否认政策在治理国家中曾发挥的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并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就法律与政策关系而言,政策对法制建设造成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不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5.
“百家爭鳴”这个具有时代性的政策,对科学工作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政策?为什么現在才着重提出这样的政策?从一般理論来說,就是为了使学术得到  相似文献   

16.
邓正来教授的长篇宏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提出了一些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问题:作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的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是什么?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中国的法学家们是否"漠视"了对自己置身于其间的中国社会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7.
学雷锋、做好事,讲的是奉献精神。但合理、合法的报酬和馈赠该不该要,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该不该争取,已成为新时代的“雷锋”深感困惑的问题。沈阳军区某部炮兵团导弹一连班长、学雷锋标兵、一等功荣立者王国良依法维权打官司的事,在部队以及王国良的家乡引起了很大反响。“雷锋”为什么要打官司?他该不该打这场官司?  相似文献   

18.
徐永建  周征 《法人》2014,(5):56-58
正为什么企业法律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法律工作应如何思考、定位和创造价值?对此还须从法律、法律职业、法律思维、企业的本质等根源上系统剖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得以确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企业法律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重大进步。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在一些企业,法律工作主要靠外部力量推动,尚未成为管理层的内生需求,法律部门被边缘化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企业法律工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经济法?为什么要学习经济法?怎样学习经济法?这是干部学习法律知识时要了解的。下面就谈谈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什么是经济法?经济法同民法、刑法等一样,是依据宪法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一个法律部门;同时,经济法又有它独到之处,是其他法律所不能代替的。它与其他法的部门相比,调整的关系不同,体现的具体原则不同,运用的方法不同,因而其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学术观点认为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抑制上市公司投机行为的主要手段。然而,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中国证券市场为什么仍然存在普遍的公司投机行为呢?法律制度中可实施的惩罚机制缺失是问题的关键。本文从法律制度实施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上市公司投机行为与证监会监管稽查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控制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利益诉求的情况下,证券稽查的执法力度能够有效降低上市公司预期的投机行为。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以利于抑制上市公司投机行为,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