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法人犯罪的再探讨方明目前,法人犯罪愈演愈烈并呈现出新的态势。犯罪已由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扩展到渎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环境等新领域;大案要案增多,技术性、欺诈性、跨国界犯罪明显增加,危害后果极为严重。惩治法人犯罪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危害国际航空罪是一类严重的国际犯罪,它是有关破坏国际航空秩序、危害国际航空安全的犯罪的总称,包括劫持航空器罪、危害航空器飞行安全罪和危害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罪三种具体罪名。此文从危害国际航空罪的法源、危害国际航空罪的分类、危害国际航空罪的惩治原则、危害国际航空罪与我国新刑法四个角度对此类犯罪进行了研究,并就我国新刑法对惩治国际犯罪的完善和不足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3.
骗税犯罪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骗税犯罪的特点及治理对策庄潮,侯国祥,郭寿春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犯罪,是当前涉税犯罪中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犯罪,它直接破坏国家的出口退税制度。阻碍国家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的执行,侵吞大量的国家财产,必须严厉打击。同时要针对此类犯罪危害大、腐蚀性强。牵涉面广...  相似文献   

4.
健全刑事法治增强刑法遏制犯罪力度李希慧(法学博士武汉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刑法是用来遏制犯罪的,此乃不易之理。刑法遏制犯罪力越强,犯罪则越少,反之,犯罪则越多。近些年来,在我国,无论是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还是破坏经济的犯罪,都十分猖獗,发案率居高不下,人...  相似文献   

5.
贪污犯罪是我国目前严重经济犯罪中占有突出比例的一种犯罪。贪污犯罪涉及面之广,危害之严重,发展之迅猛,是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贪污犯罪助长了社会风气的腐败,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危及到四化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犯罪,如同“法”一样,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国度里,具有不同的内涵。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刑法第二条关于刑法的任务为依据,在刑法第十条对“犯罪”概念规定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定义:“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相似文献   

7.
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是关于破坏交通设施罪(未果)的规定。本罪是一种以交通设施为特定破坏对象的故意危害交通安全的犯罪。依照本条规定,破坏交通设施的行为,只要是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就构成犯罪,并不要求实际危害后果的发生。鉴于司法实践中对本条...  相似文献   

8.
《法学》1984,(1)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只有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  相似文献   

9.
一、罚金刑的适用对象罚金型的适用对象是指罚金刑适用于那些类型的犯罪。老刑法适用罚金刑的对象较少,分则中共有20个条文,而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占老刑法罚金刑的75%。而以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几个单行刑事法规中所占比重较大。1988年《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人1990年《关于禁毒的规定》、《关于惩治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1995年《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犯罪的决定》,挂罚金条文的有54个。新刑法扩大了罚金刑的适用对象,新刑法共十章452条,除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相似文献   

10.
破坏网络信息系统犯罪案件侦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根为  陈珏 《犯罪研究》2005,(6):51-55,65
破坏网络系统犯罪是网络犯罪中危害极大的犯罪之一,为了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必须及时侦破破坏网络系统犯罪。只有针对破坏网络系统犯罪的特殊特性,分析其犯罪的一般过程,通过应急响应与调查取证相结合,外围侦控与内部侦查相结合,案前跟踪与案后侦查相结合,科学系统地制定侦查方针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危害国家安全罪若干问题探 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分则第一章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罪,是在全面研究和总结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基础上,对1979年刑法分则第一章反革命罪的内容作了调整与合并,删除了反革命破坏罪,组织、领导、积极参加反革命集团罪,反革命杀人罪,反革命伤人罪等犯罪,并将组织越狱、聚众劫狱等犯罪移入他章,增加了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罪、叛逃罪,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的补充规定》和《国家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中增加了一些犯罪。学者对本章犯罪作了一定的研究,但对有些问题似缺少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拟对本章规定的犯罪中的若干问题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12.
引诱、容留妇女卖淫罪和强迫妇女卖淫罪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犯罪。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1)实施犯罪的手段不同;前者对妇女采用勾引、诱骗的手段,或者为卖淫妇女提供卖淫场所;后者则采取暴力、胁迫或其他强迫手段。(2)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不同:前者所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的管理秩序;后者是妇女的人身权利。(3)社会危害程度不同:前者由于卖淫者出于自愿,其犯罪所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并不具有直接的受害人,因而社  相似文献   

13.
研究犯罪概念的目的就在于认识犯罪的本质属性。无论如何,一种理论在认识犯罪的本质属性时,这种由该理论所揭示的犯罪的本质属性要能使犯罪从根本上与其他有关社会现象,特别是与犯罪类似的现象区别开来。这应当是我们认识犯罪概念的出发点与归宿。(一) 我国刑法第十条给犯罪概念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10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一规定明确指出了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也表明了犯罪的阶级属性。根据这  相似文献   

15.
论预防贿赂犯罪的对策罗辑,侯国云贿赂犯罪是人民群众十分痛恨的社会腐败行为。它败坏政府形象,毒化社会风气,危害国家建设,破坏社会安定,是社会发展、强国富民的大敌。因此,古今中外所有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对贿赂犯罪的惩治和预防,并研究和制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预...  相似文献   

16.
毒品犯罪是指反禁毒法规,破坏禁毒管制活动,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而跨境毒品犯罪则指涉及大陆与港澳台之间的毒品犯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边境地区成为国际贩毒集团的重要过境路线地区,与大陆存在千丝万缕关系的港澳台地区,跨境毒品犯罪更是迅速蔓延,急剧增多,给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对跨境毒品犯罪的成因及其惩治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走私是祸国殃民的犯罪。它破坏我们的海关管理,偷税漏税,危害我们的民族工业,扰乱市场管理,破坏国家经济,腐蚀人们思想,危害极大,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中打击的重点。任何主权国家,都不容许走私。  相似文献   

18.
张晟 《中国检察官》2011,(20):14-15
本文案例启示:卖淫犯罪不仅是一个法律现象,也是一个亚文化现象。通过对"洛阳性奴案"中失足妇女反常表现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找出卖淫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其危害,以便从文化体制方面预防此类严重犯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略论流氓罪     
<正> 流氓罪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比较突出的一种犯罪,对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极大。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条的规定,流氓罪的范围是指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破坏公共秩序,情节恶劣的犯罪行为。“聚众斗殴”,是指流氓分子为了称王称霸、争风吃醋、报复私仇等事,而成帮结  相似文献   

20.
强奸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妇女人身权利,残害妇女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治安,破坏家庭和睦,危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极其野蛮恶劣的犯罪行为,历来是我们打击的重点之一。由于强奸罪的特殊性,除了罪犯的交待和被害人的陈述外,犯罪的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都比较难搜集,因此,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或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这点来进行报复陷害或否认自己的犯罪行为,给案件的定性处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不致冤枉好人,放纵犯罪分子,对强奸罪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是必要的。从司法实践来看,应当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