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书画家赵硅     
《法治与社会》2004,(11):77-77
赵硅,出生于1941年,河北省阳原县人.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文化艺术委员会书画师、学术委员,陕西美术家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其艺术作品和传略曾入编<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陕西美术家大辞典"等辞书.  相似文献   

2.
方乐 《法律科学》2007,25(5):17-31
转型司法中的中国法官,其司法行为不仅会受当下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而且还更多地要受到一种"清官文化"的因素制约;也即在公共的法律生活中,其任何司法行为的做出,除了回应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系统的要求之外,也更反映出了法官对自身名誉的特别爱惜以及对社会评价的特别注意,同时也是为了尽可能好地完成司法任务并尽可能少的给自己惹麻烦.正是在"清官文化"这一文化容器中,不仅社会--文化的情境性因素作用到了法官的身上,而且,也正是在这一文化的信仰网络里,达致了纠纷中的民众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对于法官角色期待的均衡.  相似文献   

3.
<正>一作为一类神秘而非经验的知识,原始知识源于宇宙或自然的神秘力量,表现为一种"神启"或"天启"。相对于神秘知识,个人既非知识主体,更构不成知识客体,只是显现和表述"神启"或"天启"知识的工具。就其反映对象而言,原始神秘知识也不是对"神"或"天"的奥秘的全部甚或部分反映,充其量只是为人类认识某种自然现象提供可能或有限的线索。此外,一般人理解这类神秘知识,还往往需要借助于那些被认为能够更好地感知启示的人———巫的帮助。①原始知识得以传播的途径一般有两种:即时性的"仪式"与历史性的"神话"。借助于前者,"巫"  相似文献   

4.
正10月29日,全球规模最大的安防盛会--2017年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在深圳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召开,作为智能视频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景阳科技携金融、能源、热成像、智慧校园等解决方案盛装亮相。在此次安博会上,景阳以 "二十而行,更信赖"为主题,诠释景阳联接世界之路,备受现场观众好评和驻足了解。二十而行,用心联接安全历经20多年的耕耘与奋斗,景阳科技在物联网时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立法价值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司法实践出发,运用正、负两种方法分析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来龙去脉及它与无罪推定、有罪推定之间的关系;运用法哲学提供的一些方法对刑诉第12条进行"逻辑--价值--社会"分析,探讨它作为司法原则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针对对象、实体性和程序性要求、价值理念,并对它是否应该成为宪法性原则进行讨论.本文主张将刑诉第12条置于"价值--原则--(程序性)规则--纠正和惩罚机制--实践"①体系中完善,并在司法实践中以彻底根除有罪推定为起点实现该原则.  相似文献   

6.
传统知识新殖民化作为新殖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传统知识价值近20年来的日益显现而加快了脚步,于是诞生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TRIPS协议,虽然TRIPS协议是西方新殖民主义的工具,但依然具有全球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我们的目标是采取相应对策,抑制其不利方面,充分利用其有利方面,使其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种族多样化的国家,文化冲突现象大量存在.刑法领域的文化冲突问题--文化辩护,即被告人文化背景差异的事实应否作为证据采纳以及如何被采信.在价值判断上,美国刑法允许文化背景证据适用;在方法抉择上,"限制适用说"的三层次判断模式,确保了文化背景证据适用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文化辩护反映出美国文化的包容性、美国法律的开放性以及冲突权利平衡的特征.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刑法相冲突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专利权保护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专利侵权分析中引入"博弈论"工具,通过权利人、专利行政管理机关与侵权人之间的博弈模型建立,对其中的"成本--收益"内在关系进行梳理,探求其背后的内在规律,以便对侵权行为方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建构是一个困难重重但却无法回避的问题,"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独立人格的文化内涵.自古迄今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建构始终走不出"建构--分化--依附--再建构"的怪圈,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极强的依附性.欲彻底走出这一文化怪圈,就必须动摇官本位的政治体制基础,使中国知识分子从对政治的依附性中解脱出来,积极参与到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去,而且社会也必须提供一个能够履行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天然使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简称"秦川机床")是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三大 企业集团之一,主要从事复杂型面加工 机床和精密数控机床、复杂刀具、关键功 能部件与下游基础部件的研发、生产、销 售、投资及装备工业系统集成服务. 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 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装备制造——高效、高精度齿轮机床产品技术创新平台"的秦川机床,是我省装备制造业机床工具板块的产业"旗舰"与科技创新主体,也是国家"母机工业"战略的重要一极.  相似文献   

11.
珠算是我国的"国粹"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珠算作为一种计算工具,仍然有其广阔而深远的发展空间。高职高专的财会类专业,必须学习和熟练掌握珠算知识及运算技巧。笔者对高职高专院校珠算课教学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科学化以来,精致性、确定性和中立性的科技理性和逻辑思维一直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剥夺、放逐了心理学语言中另一种权力--隐喻权力.在心理科学领域,隐喻的存在总有它的道理.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对逻辑演绎和科技理性的一种超越,对事物另外视角的深层次理解和求索.其创造、代替、表达及模式等作用,越来越以一种丰富性、内隐性及不可穷尽性等特征,使心理学流溢出民族文化品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当代西方各种犯罪学理论的审视,作者提出,犯罪生态学将是全球犯罪学走出危机的希望.这种生态学与犯罪学的交叉边缘学科,其基本思想是,在"自然--社会--人"这一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中,人类必然自我克制,以防止过度滥用他们的主体功能和为所欲为地去发挥其实践功能.这一理论可以克服犯罪学"人本学派"与"科技学派"的局限性,为减少犯罪找到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正> 由刘复之主编,长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大辞书》已于1991年8月正式发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按照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编辑撰写的大型综合性法律辞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大辞书》的编纂体例新颖独特。它没有完全采用传统辞书模式和其他辞典范例,而是严格按照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行谋篇布局的。全书分宪法、香港基本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婚姻法、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没有单纯的 输出方和输入方。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出现了 一种反方向的运动--中学西传。陈季同作为 推动这一运动的先驱,他第一个用西文将中国 的传统文化介绍给了西方。陈季同,福建侯官 人,与辜鸿铭、林语堂并称"福建三杰"。他早年 就读于巴黎政治学堂,是清政府派往欧洲的首 批留学生。作为晚清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中法 战争期间曾争取到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暗 中支持,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 这位曾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演讲,并被法国著 名作家罗曼·罗兰予以高度评价的中西文化交 流先驱,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本文介绍了陈季 同鲜为人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工具型刑事庭审文化是指将刑事庭审作为维护国家统治的手段,将刑事庭审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的群体观念。工具型刑事庭审文化主要包括目的决定观和权力支配观。工具型刑事庭审文化具有力量的不均衡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过程的虚伪性等特点,隐藏着导致官本位观念、滋生司法腐败、扭曲民众观念等危害,因而与法治的发展趋向相悖。  相似文献   

17.
中央"八项规定"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直面时弊,改革政风的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作为肩负着引领科技文化发展重任的高校,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时存在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会议多而冗长,未严格遵守廉洁工作有关规定,新闻报道导向存在偏差等问题。面对问题,高校应该加强制度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工作方法;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和纪委查处三管齐下;加快大学去行政化进程等对策,保证高校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时做到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18.
延安--中华始祖黄帝升天的桥山之巅,华夏民族千古瞻仰的祭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以延安为中心孕育出来的"黄土地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真实案例为分析文本,介绍了保险法中一个重要原则--"近因原则"的确立及认定;认为在保险合同中,如果双方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把地震作为保险免除责任,保险人就不得以不可抗力来免除自己的责任;同时呼吁我国<保险法>应尽快以立法的形式确认"近因原则".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超越了法律斗争论、工具论和政策论的话语体系,表现出从"革命到改革"、从"左右之争"到"古今中西之争"的演进轨迹。从"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法治,不要人治"、"法是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法要以权利为本位"、"法学需要质变式改革"到法律文化论、法律移植论、本土资源论,三十年话语流变史艰难曲折地从法学之外走向法学之内,最终确立了法治国家话语主导权。在学术理路、发展内涵和思想渊源上,中国法学的话语流变从外在分裂走向内在统一;从"批斗封建文化"到"文化热",走向"以文化作为方法";从"排斥西方"到"接纳西方",走向"反思西方",其中也透射出中国法学乃至国家法治走向成熟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