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是哈佛大学教授哈罗德.J.伯尔曼集40年心血写成的一部力作,着重研究"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因素.该书分为两部,第一部论教皇革命与教会法,第二部论西方世俗法律制度的形成.作者在一幅巨大画布上描绘了西方法律传统形成与演变的全景图,认为这些不同的因素共同促成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本书采纳传统与革命的视角,并对马克思主义、马克斯·韦伯学说进行了独到的评论,试图在前两者之外另辟坦途.  相似文献   

2.
3.
网络革命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网络革命带来的法律问题潜力巨大的互联网市场已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美国一家全国性的研究机构1998年8月通过对美国1000名网友调查,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人认为网络是生活必需品。来自国家经贸委的消息也表明,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在中国发展十分迅速。1998年,中国网络市场容量达100亿元,预计这种增长趋势仍将持续下去。2010年,中国将形成3000亿元的信息服务市场。以网络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在中国迅速萌芽、发展,必将逐步成为主流经济(1)。网络技术的开发和传播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而且简直就是一场革命,是…  相似文献   

4.
法律行业遭遇“.COM”经济谁也不会否认,目前的中国,法律行业渐渐成为一个黄金行业,吸引了不少有志之士加盟,前景一片光明,参加“司考”的人数更是一跃至40多万人,对于“,COM”经济,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群体。无论“.COM”经济受到多少吹捧,多少劣评,它依然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它能把地域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谁不期待呢?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法律行业是一个不可遏止的事实,政府大力开展政府上网工程,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5.
法律和法官革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新世纪 ,我们的法律和法官 ,都将面临巨大的变革。作为法官 ,所能做的最重要的莫过于培养现代法律之理念 ,理解其精神 ,感知其呼吸  相似文献   

6.
一、科技法律规范及其特点科技法律规范,即调整因科技发展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它作为法律规范,具有国家强制力、普遍约束力及法律规范所具有的所有其他性质.但由于科技活动的特殊性,科技法律规范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曾经把科学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指出“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的实践,越来越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科学论断。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科学发现,都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产生巨大飞跃;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使人们改造社会的能力上升到新的水平,进而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一层的  相似文献   

8.
1979年,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社会主义法律与科学技术革命》的书。该书由苏联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集体编著,主要是探讨社会主义法律与科学技术革命关系的问题。全书共十章。第一章探讨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法律调整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法律革命的动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 1 978年开始的当代中国法律革命 ,是中国法律文明演进过程中一次划时代的巨大变革。这场法律革命是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是在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大环境下展开的。推动当代中国法律革命和法制现代化的最深厚动力来自于当代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着的处于变化状态中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因素。只有当中国现阶段社会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发展时 ,现行法制才能冲出人治型的樊篱 ,引发一场深刻的法律革命 :只有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上 ,才能创设一个法理型的现代法律系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构与发展 ,为这场法律革命注入了最深厚的经济动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 ,为这场法律革命创造了基本的政治条件 ;思想解放和法律意识形态的发展 ,为这场法律革命奠定了观念基础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新技术革命五十年代中期始于欧美,八十年代席卷世界。现在,世界正以每三分钟产生一项发明,每十几秒发表一篇论交的速度向前发展,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我们正处在迎接新的经济振兴和新的技术革命的伟大时代”。赵紫阳总理指出:“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或者几十年内,将会有这么一个新情况,现在已经突破或将要突破的新技术运用于生产、运用于社会,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新的飞跃,相应地会带来社会生活的新的变化。这个动向,值得我们重视,需要认真加以研究”。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出现不仅使传统的科学理论受到冲击,也使传统的伦理道德和  相似文献   

11.
概述一、科技法律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意义科技法律的实施,是指科技法律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科技立法,即科技法律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如果无法可依,当然谈不上法律的实施,科技立法对科技法律的实施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是科技法律实施的必要前提,又是宪法以及科技基本法的具体实施步骤,科技立法的这种双重属性使之和科技法律实施密不可分。根据宪法有关保障促进科技发展的精神,将宪法规定具体化,制定促进科技发展的基础性法律,然后再根据科技基础性法律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更具体、更明…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和日本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往的历史久远悠长,许多故事流传至今,感人肺腑。法律的交往是这种文化交往的重要内容。中日两国学者有论及此者均谓:中国古代法律对日本法律存在着深刻的影响。较早的如日本老一辈法制史学者穗积陈重博士写道:“日本法律属于中国法系盖一千六百年矣。虽自大化改革以后经历极多巨大之变化,而日本法制之基础仍属于中国之道德哲学与崇拜祖宗之习惯及封建制度。”已故日本著名中国法制史学者  相似文献   

13.
<正> 哈罗德·伯曼经过发表大量的著述萌发了写作一部不同凡响专著的愿望,希望这部著作将在整个西方法律传统中具有特色的制度、价值和观念的范围内重新确定普通法的发展模式。伯曼的研究对象是英国普通法通俗的民族主义历史,职业的历史学家们长期以来就认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降,民族国家制造业社会向全球信息化秩序转型.法律全球化与信息全球化相互推进,这对全球法律格局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在法律客体与财产类型层面,伴随信息资本的全球流通,知识产权成为核心法律部门,传统产权已难以把握信息资本主义的真实动力.大量自治性客体出现,信息资本围绕“原型”创新展开竞争,当代法律必须针对这些变化提供新的规范性框架.在法律空间层面,信息全球化打破了民族国家的疆域限制,法律系统不再受限于领土分化,进而获得全球范围发展的动力.全球信息化秩序重组了全球法律空间,在互联网数字宪法、全球商人合同法、药物专利法以及超国家宪法等领域都出现了法律发展的新契机.全球各大系统的内在冲突,也推动“社会性宪法”的诞生.在法律时间层面,古典法律时间被充满风险的信息化时间取代,所有法律关系都进入到时间性的流动平面.“后风险社会”的到来,既使当代法律变为一个风险性系统,也使当代法律陷入与代码同化的危险.在全球信息化秩序重组中,法律系统将承担比过去更为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中国的三次法律革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曾经发生过三次历史性巨变,即1911年的辛亥革命、1949年人民大革命的胜利以及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从法律文化的角度来看,尽管这些历史巨变的过程、特点和目标有所差异,但是作为一种模式或趋势,法制现代化都几乎成为这些历史演进过程的基本法律表现,并且衍生出前后相继、逐次提升的三次法律革命。  相似文献   

16.
田东奎 《政法学刊》2004,21(3):109-112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曾利用证券这一特殊的融资手段服务于根据地的军事、经济需要。根据地的证券主要有饭票、米票、粮草票、本票、赈灾券、公债券、股票等。配合证券的发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根据地证券法律。这些法律散见于党和人民政府颁布的纲领、决议、指示、以及政府、企业颁布的条例、章程之中。根据地的证券法是很粗疏、简陋的,甚至也不用证券法这样的名称。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解放后,这些证券都得到了兑付。  相似文献   

17.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关根据地法律制度的研究曾经是大陆法史学界一大热点和亮点,最近十多年来,随着学术旨趣的转移,有关根据地法律的研究逐渐被人冷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西方学术话语几乎一统天下的学术环境下,笔者重提根据地法律制度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学术界对根据地法律制度的重视。笔者以为加强根据地法律制度的研究不但可以加深我们对现实法制的了解,为中国正在建设中的法制提供必要的智识和本土资源,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处理好政策与法律、社会转型与法制、法制建设与民众的关系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应陕西省社联和西北政法学院邀请,中国科技大学副教授温元凯七月十六日在西北政法学院作了题为《新技术革命与科技教育改革》的学术报告。与会同志深受启发,反响很大。现征得温元凯同志同意,本刊根据录音整理,摘要发表。在此,特向温元凯同志致以谢意。  相似文献   

19.
20.
1984年9月20日,长江航运局科研所工程师陆XX个人出资5000元,以“武汉冷冻空调技术开发公司筹备组”联系人的名义,向武汉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武汉市科委的直属单位,现改名为武汉市科技与人才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提出申请,兴办“武汉冷冻空调技术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冷司”)。同年10月24日,武汉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中心”的请示报告,同意成立“冷司”,明确该公司为自筹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