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宪法学说,结合我们党和国家长期进行政权建设的经验,在制宪理论方面提出了许多光辉的思想,并作了深刻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宪法理论。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思想,对于提高我们的宪法理论水平,指导我们的制宪和行宪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一)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什么是宪法时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2.
论公民宪法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视宪法意识的研究,对制定。完善和实施宪法,丰富社会主义的宪法理论,提高公民遵守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性,推动和加强整个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对宪法意识的概念和宪法意识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宪法意识的概念 (一)宪法意识的涵义 宪法意识,是指人们关于宪法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它反映了公民对国家宪法的制定、执行、保障、修改、存废等重大问题的基本认识。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人们对宪法的基本看法;对现行宪法的态度和要求,对于宪法本质和作用的理论观点,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和公民行为合宪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宪法本质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宪法本质的理论张庆福,王文彤关于宪法本质问题,与宪法的概念一样,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论。就宪法所体现的意志来说,有神志论、全民意志论、意志调和论和阶级意志论等。神志论神志论即神的意志论,是把宪法的本质直接或间接地归结为神或上帝的意志,宪法是神或上帝...  相似文献   

4.
现代宪法如何应对新型社会权力,是数字法治领域的关键议题。宪法的根本法和总章程性质意味着,宪法机制无法缺位于数字时代。在平台社会,数字平台需要承担公共义务,但义务的基础,不能被简化为优势地位,而是源于复合的权力束结构。数字平台权力的兴起,使得宪法观念需因时调整,融入具有社会向度的社会宪法观。在既有理论谱系中,宪法私人间效力理论、社会宪治理论、数字立宪主义理论,均呈现了宪法介入社会关系的理论图景,但在面向实践时也有内在限度。回到“八二宪法”之中,可以借助宪法义务机制,对数字平台权力予以合理约束。宪法上数字平台的公共义务包括法秩序维护义务、共同体秩序守护义务、基本权利促成义务。置于数字化场景之中,上述义务能够在平台规范备案、数字平台立法细化、行政裁量与司法裁判说理中产生积极效用,从而提供一种宪法视角,塑造稳固的数字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志性的思想观点,其中,“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宪法与时俱进和不断完善”“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等核心命题,在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全局性、统领性、基础性意义,并彰显出鲜明的理论风格、完整的理论形态,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底蕴、缜密的哲学思维。对此进行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凝练,既关系到对中国宪法理论的精准阐发,又关系到对中国宪法实践的科学认知,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宪法学知识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最重要理论资源和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6.
宪法文本分析:一种解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贤君 《法律科学》2008,26(2):38-46
宪法文本分析是指以宪法文本为对象,将宪法文本作为整体,利用多种方法分析宪法中的字、词、句,以获知宪法含义。它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法学方法,被称为文本主义,被广泛运用于宪法学理论研究和宪法的司法实施过程中。作为一种分析和解释方法,宪法文本分析有其局限性和利弊。  相似文献   

7.
莫纪宏 《法学》2023,(3):3-19
本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一文首次提出的“宪法自觉”与“宪法发展”,全面和系统地描绘了过去40年“宪法自觉”形成和增长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宪法理论和宪法制度发展对于“宪法自觉”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对于“宪法自觉”在理论、政策、制度和实践层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得出了加强党对宪法工作的领导、提升全民宪法素养、建立和完善国家宪法日制度和宪法宣誓制度是增强宪法自觉、促进宪法发展的内在的制度和精神动力的学术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在加强宪法解释方面,“宪法自觉”仍然存在需要提升的空间,只有在宪法实施方面产生了宪法行动的“自觉”,宪法制度才能真正地得到发展,宪法的根本法权威才能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8.
美国宪法实施以后,法人的宪法地位问题很快就提到了联邦最高法院。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美国法人的宪法权利进一步扩展,法人又拥有了免于双重危险、陪审团审判、政治言论自由等一系列权利。在美国之外,法人的宪法权利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德国在宪法文本中直接规定了法人的宪法权利,日本宪法文本虽无关于法人的明文规定,但在理论和实践中法人都享有一定的宪法权利。法人的宪法权利一直伴随着争议,尤其是法人的政治言论自由更是引发了热烈的争论。赋予法人宪法权利体现了宪法适用的价值,是法人对抗法律侵权的手段,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法人对政治活动的参与也可能引发金钱政治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对我国宪政的重大影响宋树涛,王文彤一、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使我国宪法理论有了重大发展。我国现行宪法在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基础上,全面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宪...  相似文献   

10.
宪法是现代民主国家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制度体系形成复杂的关联性,决定了其功能发挥的多领域性和开放性。当宪法适用主体可以穿梭于不同的社会领域,同时又承担从法律体系内部界定宪法涵义的任务时,需要有清晰的领域意识,形成有区别的价值目标、理论逻辑和具体方法,否则宪法作为法的规范功能可能被削弱。从中国宪法适用实践看,宪法表现出在不同领域间灵活的功能转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实现特定社会秩序目标可以在多领域同时运用宪法作为政治正当性或目的正当性的规范支撑,在进行合宪性判断的场合,也往往需要考虑民主回应性从而采取多层次的说理和论证结构。制度化、制度权威、合宪性判断分别指示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运用宪法在国家的民主建设、社会共识凝聚以及宪法争议解决等领域发挥的关键功能。通过在理论上建构“领域自觉”,可以帮助宪法适用机关厘清宪法功能发挥的领域,深化中国特色宪法实施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宪法与精神文明建设郑贤君一、宪法在不同层次面上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律依据。首先,宪法在序言中规定:“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指出了我国进...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立宪法诉讼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宪法诉讼制度是宪法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我国的宪法诉讼制度,对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宪法诉讼的概念、特点,建立宪法诉讼的必要性,我国宪法诉讼制度的若干问题等几个方面谈了作者的看法,并就如何构建我国宪法诉讼制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韩大元 《法学家》2001,(3):128-129
近年来随着法制实践的发展,我国宪法理论研究出现了向专题化方向发展的新的趋向。专题的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宪法实践本身的发展,而且能够强化宪法理论的实践功能,标志着宪法理论研究的成熟程度。甄树青博士著《论表达自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版)一书是宪法学专题研究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为基本权利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与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法律制度与宪政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建立与完善民主宪政制度,一直是政治学家和法学家们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与宪政民主制的关系的分析,在理论层面上阐述并且评析了民主理论、宪政理论和民主宪政理论的政治道德原则和理念,在规范的层面上阐述并分析了宪法的概念、宪法的权威。宪法的功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重要文章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了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史进程和实践规律,指明了宪法实践发展进路,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宪法观。在新中国宪法发展史中,社会变迁与宪法演变相互影响,形成了许多规律性认识,并在新时代得到了深化。文章的核心要义是,要继续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的宪法基础。宪法学研究要回应新时代的新课题,将这些从实践中提炼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学术化、体系化和精细化,推动形成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切实提高我国宪法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与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国家的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初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其实不然。在我们国家,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长期破坏和践踏宪法,广大人民群众对宪法能否贯彻执行,理所当然地表现了莫大的关心。另外,也有一些人认为宪法可有可无,可遵守可不遵守;有极少数人甚至认为,违反宪法不算违法,不能依法予以制裁。因此,这一问题不仅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宪法理论问题,而且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根据党中央的建议,决定对现行宪法进行全面的修改,并把它作为当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这一事实清楚地表明,宪法在我们国家生活中,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仅就如何保证充分发挥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问题,着重从理论上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正义——读丹宁法官的判决书和他的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与正义———读丹宁法官的判决书和他的著作龚祥瑞编者按:本文作者龚祥瑞教授因病于1996年9月不幸逝世。龚先生系我国著名法学家,对西方宪法理论与实践、法学制度、行政法以及政治学理论均有精湛的研究,并出版了《比较宪法与行政法》、《西方国家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8.
检察权定位问题,是一个对司法改革方向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理论课题,它对检察机关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定位,对检察权包括哪些权力,其权力的外延界域等都有着纲举目张的影响,近年来检察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得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8月6日至8月8日,由中国检察官协会和福建省检察官协会联合举办的“检察机关宪法地位理论研讨会”在厦门召开,会议就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检察权存在和加强的必要性及检察职能配置等问题进行了积极和有益的探索。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及其理论基础在有关司法改革的讨论中,理论界对检察机关的宪法…  相似文献   

19.
王向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宪法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已经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本著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阐述了我国宪法的一些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所研究的一些领域里均有创见。它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宪法教学和科研的成果。它比较正确地阐述了宪法的起源、概念,一直到宪法的监督和保障,基本上抓住了近年来宪法学界所争论或讨论的重要问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纵观全书,有这样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一文中首次提到“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宪法工作”虽然目前尚属于政策性术语,但该概念具有真实和丰富的实践内涵,具有很强的解释中国宪法实践中各种宪法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加强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理论命题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加强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