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时代条件下我国舆论场发生了深刻变迁,初步形成了官方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并存的二元格局,两个舆论场所讨论的内容、使用的话语乃至讨论的方式都大异其趣。实现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的良性互动对于国家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具有标志性意义,这种良性互动表现在:一方面,官方舆论场要能够对网络舆论场所关注的社会热点以及民意诉求形成有效及时呼应,避免缺场和失语。同时,官方舆论场也能够对民间舆论场的负效应进行有效矫正,根本扭转长期以来网络舆论负面、偏激的价值走向;另一方面,主流媒体与网络新媒体要实现深度技术融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创立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等形式为两个舆论场的良性互动搭建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网上舆论引导最为核心的能力是以人为本的舆论引导能力。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既是以人为本的舆论引导能力的思想源泉,又是最终目标。他们的实践要求的是辩证理性引导、意志追求引导、情感体验引导三者全面协调发展。领导干部网上舆论引导核心能力是通过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化最新成果,形成以人为本的强大的主流舆论,进而形成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集中体现了提出的科学理性、信仰意志、情感体验相统一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其中也涵盖着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要素,为领导干部以人为本的网上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了重要源泉。弄清马克思主义网上舆论引导能力的源头,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网上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8)
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即由党报、国家通讯社和国家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所构建的官方舆论场和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公众自由发表意见所形成的民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融合程度越高,舆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越强。当前我国两个舆论场在内容观点、话语形态、传播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呈现某些对立。在对两个舆论场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树立导向意识和真实意识、提高舆论主体素质和完善融合体制机制是加速融合官民两个舆论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司法和舆论的实践关系正发生深刻变化,其新格局体现在舆论经常塑造并高度关注司法"公案",舆论高度介入"公案"司法并引发对制度问题的深层探讨,司法机关通过裁判、制度变革等各种方式积极回应舆论诉求。站在理论高度,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与"公案"所具有的社会冲突反映性的本质特征是引发并形成此格局的主要原因,舆论关注"公案"并介入司法实质上具有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的意涵,司法及其后权威主体对舆论诉求的回应则是应对司法及实现政治合法性的举措。我们应在宏大政治与社会背景中看待当代中国司法和舆论的实践,客观对待"司法去政治化"的主张,审慎作出"民粹主义司法"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关于"场"的研究涉及物理学、社会学和传媒学。公共舆论具有强烈的可操控性,作为舆论制造的工具,媒体往往服膺于政治的需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理论视野的狭窄,我国的舆论场域呈现出舆论一律的畸形现象。然而,随着社会整体结构、心理结构、治理结构和媒介结构的变迁,舆论场域开始分裂、瓦解并陷入集体迷失的困境。网络舆论场域在变迁中得以构建,呈现出反噬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专门就网上舆论工作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增强阵地意识,打好网上斗争主动仗。新形势下,宣传舆论工作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上舆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了解新媒体,用好新媒体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7.
周玫 《学理论》2012,(23):188-189
高校网络舆论环境是提高大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把握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发展的方向,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控机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促进形成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网上舆论工作已经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增强网上舆论工作的阵地意识,掌握网上舆论工作的特点规律,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的管理,从而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运用带来显著的民主政治效应,表现为打破了信息垄断和旧的话语权力格局,为民意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场所。以互联网为公共载体的网络舆论成为信息时代我国最活跃的民主政治场域。但技术是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网络舆论的特性决定了它可能造就"优质"民主,也可能带来"劣质"民主。要使网络舆论促进民主政治良性发展,政府需要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回应能力,正确引导网络议题,培养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在深刻改变着媒体传播的内在结构和总体格局,带来了传播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如何通过新兴媒体联系群众、了解社情、凝聚人心、开展工作,成为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全新考验。这一局面要求我们切实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加快形成以主流网站为主要载体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舆论阵地,牢牢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营造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政府公众舆论是公众对于政府行为和公共事务所表达的意见或主张的集合。政府公众舆论引导是增强公众舆论正向功能,抑制其消极化、极端化的必要手段。政府公众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其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律,而熟悉和掌握这些规律是政府科学、有效、合理地开展公众舆论引导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1)
近年来,公众意见在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平台上凝结为高度统一、与官方期待不相协调的"和声",迫使官方做出回应或调整政策行为的舆论现象时有发生,学界将其定名为"舆论倒逼"。"舆论倒逼"是社会利益分配、政治文化环境、媒介技术发展等多元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它既可以作为政府改革的外部动力,也可能发展成为舆论危机。摸清其性质、探究其形成机理,对提升我国政府的舆论引导水平、能力,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网络监督,是指以广大公民为监督主体,以互联网为披露信息的载体,由此而形成的强大的舆论场。网络监督在中国的作用,远超出许多西方国家。从网络监督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来看,其基本功能是:一是弥补体制性弱点,形成民主监督的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14.
朱彦铭  高新鸿 《学理论》2008,(17):44-47
党委宣传部担负着组织协调指挥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形成主流舆论强势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多年来,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始终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当成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视舆论引导水平的高低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其流行,被赋予很强的社会属性,是网民对复杂的社会境遇的独特表达。从集体行为的视角可以看到,网络流行语催生多种因素共同建构网络舆论场的形成,显示了网络空间的群体力量,以及在话语制造方面的集体行为,话语权力是网络舆论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正>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对网上负面偏激思想失语缺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带来了行动上的不自觉。归纳起来是:第一、重视实际工作,忽视网上舆论引导;第二、认为成天眼睛一睁,忙到熄灯,没有时间光顾网络;第三、认为网上引导舆论是宣传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第四、认为目标考核没有网上引导舆论的内容,重不重视无所谓;第五、认为网上发声得罪人,对个人没什么好处,等等。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存在以上这些想法,说  相似文献   

17.
网络公关:地方政府与社会关系和谐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网络公关指的是地方政府以争取公众信任和支持为目标,通过运用网络沟通和传播手段发布信忠,影响舆论,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活动,是实现政府与社会关系和谐的新探索.地方政府网络公关受到网络舆论环境、政治体系内压力以及地方政府利益等三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外部舆论环境只有通过政治体系内自上而下的政治机制才能发挥作用,在此情况下的地方政府利益因素也是可以改变的.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搭建了公众与国家互动的平台,成为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新型批判力量,但是并不能就此说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相互对立,它们都是朝着政治民主化的总目标前进的。网络舆论管理要遵循"重视潜舆论——导引显舆论——善后尾舆论"的原则,掌握舆论管理的主动权;建立健全网络舆论跟踪监管回应机制;提防舆论监督外衣下的"多数暴政"。  相似文献   

19.
郑曼 《学理论》2014,(4):191-192
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重视舆论的作用,文章详细介绍了社会舆论与公共舆论的概念及其功能作用。然后分析了为什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不断运用社会舆论和公共舆论。最后,简单地叙述了如何运用舆论来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舆论是社会的晴雨表,是某种共同性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公开表露,是现实社会调控的制约力量,在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舆论彰显了独特功能.在此背景下,对公共管理舆论资源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公共舆论资源的概念,提出我国公共舆论资源源于大众传媒、政治民主制度、政务公开和人际传播等途径,并因此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着政治宣传、社会预警、舆论监督以及影响公共政策等诸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