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徐娜 《中国减灾》2011,(11):22-23
"3·11"日本9.0级地震发生后,日本民众在猝不及防、接二连三的惨烈灾难面前,表现出的镇定有序以及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令人感叹。尽管国情各异,然而,日本地震的点点滴滴还是会引发我们对自身的考量和借鉴他国防灾减灾经验的思考。以邻为师,师夷长技,是一份对同胞生命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乌格 《中国减灾》2011,(5):46-47
中国和日本距离不远,都属于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都在防灾减灾方面有着自己的体系。日本的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3月11日的9级地震,更充分显示了日本的防灾减灾能力。而中国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之后,对防灾减灾工作也有了更好的认识。那么,中国和日本在防灾减灾方面有何差异呢?记者从防灾、救灾和意识三方面进行了对比,且看这场有关防灾减灾的PK战。  相似文献   

3.
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被称为"千岛之国",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据统计,印尼平均每年约发生地震1万多次,其中七级以上地震1-3次;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当地地震极易引发海啸:印尼境内还有活火山129座,约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16%。此外,台风、山洪、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等也是印尼常发的自然灾害。多年来,印尼政府为加强防灾减灾做出了不少尝试和努力,印尼的防灾减灾工作和得失启示对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和政府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也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石磊 《中国减灾》2012,(9):56-57
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被称为"千岛之国",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据统计,印尼平均每年约发生地震1万多次,其中七级以上地震1-3次;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当地地震极易引发海啸:印尼境内还有活火山129座,约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16%。此外,台风、山洪、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等也是印尼常发的自然灾害。多年来,印尼政府为加强防灾减灾做出了不少尝试和努力,印尼的防灾减灾工作和得失启示对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和政府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也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3·11"地震的救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构成了应急救灾的新形势和新挑战,需要充分重视. 第一,综合防灾减灾的努力,仍然难以克服灾害损失增大的客观规律.目前综合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健全,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灾害立体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完备,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明显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伊文 《中国减灾》2011,(6):60-60
在第三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5月6日,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防灾减灾从我做起"网络征文大赛暨聘请国家防灾减灾宣传大使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底,笔者参加由湖南省民政系统组织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项目"培训团赴日本学习培训。期间,先后学习了日本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等课程,并参观了日本东京都防灾中心、东京临海广域防灾公园管理中心、大阪府危机管理室等单位,对日本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有了更深的了解,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8.
大事要览     
重要会议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性发展论坛5月7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性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员会主任回良玉致信论坛,要求认真组织、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日"有关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社会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促进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相关安排,《中国减灾》自新年伊始特别推出"防灾减灾走基层"系列主题报道,展示基层防灾减灾工作发展,关注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动员社会积极支持基层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近年以来,湖南省津市市以争创全国"减灾示范社区"为契机,通过不断完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加大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先后投资200多万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普遍提高,社区应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加强,大大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王冠 《中国减灾》2011,(6):61-61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根据中央层面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安排,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于5月11日下午组织专家委有关委员组成"防灾减灾知识宣讲团",走进首都师范大学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讲活动。  相似文献   

12.
徐娜 《中国减灾》2012,(9):16-18
2012年5月12日,我国将迎来第四个国家"防灾减灾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蕴藉着华夏儿女对汶川地震遇难者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的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期望公众能传承我国传统的防灾减灾文化精髓,大力弘扬近年来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叶姣 《中国减灾》2013,(11):46-47
近年来,湖北省各地、各部门尤其是省减灾委成员单位坚持"以防为主、防救并重"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加强防灾减灾文化建设,创新宣传教育形式,积极推进省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和网络平台建设,为公众免费提供体验式、参与式的防灾减灾知识文化服务,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徐娜 《中国减灾》2012,(5):14-18
2012年5月12日,我国将迎来第四个国家“防灾减灾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蕴藉着华夏儿女对汶川地震遇难者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的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期望公众能传承我国传统的防灾减灾文化精髓,大力弘扬近年来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带着对“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带着广大群众渴望提高防灾减灾技能的真诚期盼,2013年5月12日,吉林省通化市在新华广场隆重举行了第五个“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活动以“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为主题,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集中展示了近年来通化市防灾减灾工作成果,普及了防灾减灾文化知识,增强了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有力推动了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6.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 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 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  相似文献   

17.
郑东 《中国减灾》2012,(9):46-47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湖北省政府同意,6月下旬,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鄂政办发〔2012〕43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湖北省政府出台的第一个以综合防灾减灾为对象编制的省级专项规划,是《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防灾减灾领域的细化,是“十二五”期间湖北省防灾减灾工作发展的蓝图,是湖北省政府指导防灾减灾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优先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防灾减灾领域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湖北省政府同意,6月下旬,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鄂政办发〔2012〕43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湖北省政府出台的第一个以综合防灾减灾为对象编制的省级专项规划,是《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防灾减灾领域的细化,是“十二五”期间湖北省防灾减灾工作发展的蓝图,是湖北省政府指导防灾减灾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优先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防灾减灾领域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汶川地震给全国人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纷纷提议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2008年8月,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讨论,认为以汶川特大地震为契机设立专门的全国防灾减灾日十分必要,既可以体现前事不忘、警钟长鸣,也有利于凝聚全民情感、开展全民减灾工作。2009年3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我国自2009年起,将每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当日设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  相似文献   

20.
正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因此防灾减灾对于城市建设非常重要。相比于日本完善的地震灾害救助体系、成熟的城市设计和多样的宣传普及,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强化和开展。作者认为,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和完善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第一,完善综合防灾减灾管理体系。首先,必须制订统一的防灾减灾法以应对巨型复合灾害;其次,针对各个层级建立完善且高效的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