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乌格 《中国减灾》2011,(5):46-47
中国和日本距离不远,都属于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都在防灾减灾方面有着自己的体系。日本的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3月11日的9级地震,更充分显示了日本的防灾减灾能力。而中国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之后,对防灾减灾工作也有了更好的认识。那么,中国和日本在防灾减灾方面有何差异呢?记者从防灾、救灾和意识三方面进行了对比,且看这场有关防灾减灾的PK战。  相似文献   

2.
日前,笔者随新中国基层工作者访日团到日本进行了近一个月的研修,期间参观了一些日本的防灾设施和东京地袋防灾馆等防灾教育基地,日本人所表现出来的防灾减灾意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震动。 日本是个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特别是地震灾害。在日本,4级以下的地震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特别是1995年1月发生的阪神大地震,在日本人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因此,日本特别重视防灾的教育,在日本各地建有很多防灾教育馆,免费向社会开放。馆内通过图片资料、录象,特别是模拟体验,使参观者掌握防灾抗灾的有关知识及应急技术,提高每…  相似文献   

3.
9月1日是日本“防灾日”。日本全国超过一百万人在这一天参加了各种防灾训练。其中当局今年首次组织了“设想东京遭到垂直下陷型地震”的防灾训练。日本全国的部分学生、公司职员以及警察等均参加了防灾训练,内容包括如何在海啸来袭时安全逃离,以及如何在发生强烈地震时安全逃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也参加了一场模拟新闻发布会,模拟的局势是  相似文献   

4.
正防灾公园在地震灾害引发相关次生灾害时,具有防灾、避难、救援和重建等功能。2003年,我国建成了全国第一个防灾公园——北京市朝阳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随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公园等防灾公园相继问世。公园成为近些年来为抗御严重灾害规划建设的避难疏散场所之一。日本作为地震多发频发国,格外重视公园绿地在地震等灾害中发挥的应急响应作用,本文对日本防灾公园建设实践经验进行介绍,并对我国防灾公园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上期的"备灾-应急-恢复重建"中,笔者谈及日本的防灾宣传、教育,只是作了一些概念性的介绍.而笔者在日本访问学习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日本的防灾宣传、教育已经深深融入到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这固然和其高频度地受到地震、台风等灾害的影响有关,也说明了日本政府和人民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应对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6.
小巧实用的“防灾应急箱”作为经常发生地震的岛国,日本在防震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比如,在日本的各个大公司,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就是很有特色的对抗地震的手段。这种“防灾应急箱”体积不大,内部配置略有差别,大体可以满足地震发生时幸存人员的自救需要,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幸存人员等待救援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徐娜 《中国减灾》2011,(6):22-23
"3·11"日本9.0级地震发生后,日本民众在猝不及防、接二连三的惨烈灾难面前,表现出的镇定有序以及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令人感叹。尽管国情各异,然而,日本地震的点点滴滴还是会引发我们对自身的考量和借鉴他国防灾减灾经验的思考。以邻为师,师夷长技,是一份对同胞生命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徐娜 《中国减灾》2011,(11):22-23
"3·11"日本9.0级地震发生后,日本民众在猝不及防、接二连三的惨烈灾难面前,表现出的镇定有序以及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令人感叹。尽管国情各异,然而,日本地震的点点滴滴还是会引发我们对自身的考量和借鉴他国防灾减灾经验的思考。以邻为师,师夷长技,是一份对同胞生命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李玉亭 《中国减灾》2005,(12):50-51
日本总结和吸取阪神大地震的经验教训,修改了灾害对策基本法,修改地震防灾基本计划和地区性防灾计划,加强了防灾体制,规划建设了抗灾性能强的安全城市。  相似文献   

10.
日本"3·11"地震的救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构成了应急救灾的新形势和新挑战,需要充分重视. 第一,综合防灾减灾的努力,仍然难以克服灾害损失增大的客观规律.目前综合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健全,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灾害立体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完备,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明显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李平 《中国减灾》2012,(1):50-51
日本地震频发,在防灾救灾方面有常规的社会动员机制,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防灾救灾法律体系,训练了较为专业的救援组织和团队,建立了深入社区、家庭、个人的防灾救灾体系。学习借鉴日本的做法与经验,对提高和增加我国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与知识,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每年3月初的第一周是日本的全国消防周,在这段时间里,日本每一所中小学,都会对学生们进行一次和地震、火灾有关的预防宣传活动。防灾演习中小学生沉着冷静我们恰好赶上了东京目黑区立东山小学进行的一次防灾演习活动,学校准备在不通知全校师生的情况下,进行一次全校范围内的防灾演习。副  相似文献   

13.
董泽宇 《中国减灾》2014,(10):48-50
在上世纪木和本世纪初,日本曾发生过两次类似的强烈地震:第一次是在1995年发生的7.3级阪神大地震,造成6432人死亡,大量人员受伤,被称作是除原子弹袭击以外,20世纪日本遭遇的最大灾难;第二次是在2004年发生的6.8级新澙地震,造成38人死亡,伤亡人数不及前者的1%。虽然两者发生时间相隔不到十年,日本建筑物抗震性能与地震预警系统整体上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且两次地震对地表与建筑物的破坏力基本相当,但造成的后果相差极大。深究其中原因,主要在于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实施了“成功的防灾教育和防灾训练”。  相似文献   

14.
李忠东 《中国减灾》2010,(12):43-44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大,多有地震、火山和台风等灾害发生。正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培养和增强了日本人的防灾意识。一方面注重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安全保障措施非常得力。无论对地震还是火灾,日本人都常备不懈,坚持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对日本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并且经常发生。1923年9月1日发生的7.9级关东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前所未有,使日本民族得到了血的惨痛教训,对日本防灾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日本采取了一系列防震减灾措施,使灾害影口向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日本防灾减灾经验总结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本地震、洪涝等灾害多发频发。10月12日傍晚,今年第19号台风"海贝思"在日本静冈县登陆,多地暴雨洪涝成灾;同日下午,鹿儿岛县樱岛火山南岳山顶的火山口再次喷发,晚上,千叶县东南方向海域发生5.7级地震。多灾多难使日本积累了丰富的防灾减灾经验。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大,多有地震、火山和台风等灾害发生。正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培养和增强了日本人的防灾意识。一方面注重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安全保障措施非常得力。无论对地震还是火灾,日本人都常备不懈,坚持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11,(5):21-21
面对日本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地震,日本社会应对灾难的镇定和高效我们已经说得够多了,除了机制上的防灾之外,日本文化中的灾难基因也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9.
袁艺 《中国减灾》2005,(2):51-53
在上期的“备灾—应急—恢复重建”中,笔者谈及日本的防灾宣传、教育,只是作了一些概念性的介绍。而笔者在日本访问学习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日本的防灾宣传、教育已经深深融入到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这固然和其高频度地受到地震、台风等灾害的影响有关,也说明了日本政府和人民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应对自然灾害。日本的灾害管理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到普通群众的生活、进入到寻常的社会经济生活中。1)繁多的防灾博物馆在日本,一方面由于发生过很多损失惨重的自然灾害,一方面也是顺应灾害管理的需要,建立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20.
我的地震7日     
这是第一次逼我逃到屋外的地震,前后几分钟内的所有行动中,事后想想,80%我都按照日本的防灾教育规范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