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讲实事求是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制订方针政策的出发点,从而使各条战线的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出现了新局面。几年来民族语文工作取得成绩,最基本的一条经验是,开展民族文字学习符合民族地区的实际,符合少数民族人民心理上的要求,所以群众拥护。 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在不通汉语或基本不通汉语的民族聚居  相似文献   

2.
早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党的宗旨在民族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社会安定的基础和前提。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必须始终抓住发展经济这个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采取了多方面的有力措施,使少数民族地区的面貌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在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相似文献   

3.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有七百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点一。他们有自己的语言,除个别民族外,大都没有自己的文字。解放后,党和国家急少数民族人民之所需,五十年代,为我省的苗、布依、侗各民族创造了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并在一些民族聚居地区进行了试验推行。五八年以后,民族语文工作受到“左”的干扰而被砍掉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党的民族政策,纠正了过去在民族语文工作上“左”的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金石是档案家族中的重要门类,是一种特型载体的档案。其中很多记述了少数民族的社会活动或个人活动,就其内容来说,应当由档案部门收藏。虽然在理论上我们承认金石文字是档案的一部分,但实际上金石文字却长期被作为文物而拒之门外。金石作为重要文物由博物馆、文管所、文化馆发掘、保护、征集、管理、陈列是理所当然的,但也决不是档案部门的份外之事。少数民族金石具有民族文物和档案的双重性,这就决定了档案部门对其不能坐视不管。搞好少数民族金石的收集和管理,使这些珍贵的金石史料为民族研究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也是档案…  相似文献   

5.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民族文字为工具开展民族语言(母语)和汉语(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民族教育的水平。这一点已为国内外许多教育学家、语言学家所公认。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由此看来,推行民族文字是使各少数民族发展和繁荣的实际需要,也是各级党政领导履行宪法规定的光荣任务和政绩表现。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要发展,无疑渴望一批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的民族青年干部尽快成长,这是少数民族群众的需要,是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是缩小我国中西部与东部发展差距的迫切需要,同时也应是党在中西部干部建设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一批少数民族青年干部走向了领导岗位,这是党的民族干部政策的成果。在现实工作中,一方面还需要启用大量的民族干部,另一方面大量的民族干部似乎还不甚成熟,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使其组织困惑、干部困惑、乃至少数民族干部本身的困惑。少数民族青年干部的成长和成熟,有客观因素,诸如对民…  相似文献   

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提高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缩小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物质基础。建立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民族地区经济体制转轨,应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总结少数民族群众的实践和创造,总结我们工作的经验,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创造条件。一、民族地区经济体制转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决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经济建设,消除历史遗留的民族间在不同程度上的发…  相似文献   

8.
民族工作是民族地区铁路企业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铁路企业的民族工作不仅有利于铁路企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而且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一)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体现 ,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 ,也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广大群众的共同心愿。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革命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特别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没有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基础,要彻底改变少数民族的贫穷、落后面貌,彻底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事实上的不平等,是不可能的。没有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科学的大发展,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大发展,少数民族的彻底解放,也是不可能的。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当前最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所有制问题,商品经济问题,民族经济的自主权以及其他民族经济政策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0.
段波 《今日民族》2009,(7):56-58
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立的重要措施,是在民族地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为有效的手段,是推进民族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有力平台。  相似文献   

11.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对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从经济上看,贫困不仅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发达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从政治上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少数民族人民对现存制度和规范的认同,制约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从文化上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会使民族文化的发展缺乏物质动力,阻碍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六届人大提出:“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伟大号召,这是时代的强音,战斗的号角,是十亿人民的共同心愿。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进一步开展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研究,是直接间接关系到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调动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增强民族团结。这是一项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科研任务。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一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惠及我国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和实现,对于解决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53个少数民族,现有少数民族人口257.97万人;有1个自治州,2个自治县,10个民族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指出,要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更加重视和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又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国有大型企业提出了新的任务,那就是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骨干作用,积极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一、加大改革力度,使国有企业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清除了民族工作上“左”的错误,重申了党的民族政策,并逐步得到落实。民族语文工作从而获得新生。我省是个多民族的省分,文化落后,建国以来,虽经多方努力,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仍远远不适应“四化” 建设的需要。一九八一年,我们根据党的民族语文政策,在不懂汉语或略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苗、布、侗、彝四个民族七种文字的试点。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由开始  相似文献   

16.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民族政策。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使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新的形势下,搞好民族干部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支精干高效。适应改革开放和西部发展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成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之一。 一、深刻认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代表人物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工作之一。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代表人物的工作,注意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多年来的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少数民族中代表性人物与本民族有着“天然”的联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他们的后面往往联系着一批人,是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做民族工作的助手。他们来自本民族群众,同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通晓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熟悉本民族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本民族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他们在本民族中具有着榜样和旗帜的作用,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无声的号召,对激发和鼓励本民族的人民群众奋发向上,增  相似文献   

18.
大力选拔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所在。少数民族干部来自本民族人民之中,同群众有血肉关系,通晓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民情,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理解本民族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因而也便于深入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开展工作,能更好地依据本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结构、生活状况和群众的思想觉悟因地制宜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解决民族问题时,他们也能更恰当地代表本民族人民的利益,更能为本民族所信赖和拥护,是  相似文献   

19.
海南黎族文化的变迁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兰 《新东方》2008,(7):52-55
黎族是海南岛上的少数民族,其人口占海南岛少数民族的绝大多数。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海南少数民族人口为136万,其中黎族人口117万。众多的黎族人民创造了代表本民族审美情趣和族群标志的社会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民俗和习惯。黎族人民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黎族地处偏远,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民族要团结,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国情所决定的。一、民族团结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一切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纵观建国五十年来的历程,我们党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社会的、民族的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制定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等一系列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使中华各民族摒弃前嫌与隔阂,空前团结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