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岚 《法制与社会》2012,(34):124-126
我国行政不作为现象突出,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不作为案件大量增加。行政不作为违法性、消极性、隐蔽性的特征,加之法制不健全、监督不力导致行政不作为在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都有存在,这一些使法律的严肃性受到挑战。本文就我国目前行政不作为诉讼救济的受案范围进行了论述;指出其范围较窄:缺少抽象行政不作为与侵犯公共利益行政不作为;进而分析我国采取当前行政不作为受案范围的原因,并针对当下的法律规范提出行政相对人的可行救济方法。  相似文献   

2.
顾冶青 《河北法学》2005,23(4):116-119
行政不作为是程序上不为的行政行为,不包括单纯的实质不为。行政不作为可以分为合法行政不作为和违法行政不作为。合法行政不作为包括有法定免责事由的行政不作为和有法定不作为权利的行政不作为。违法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法定作为义务要件、不作为状态要件和主观要件,其法定的救济方法主要有确认违法或无效和责令履行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3.
行政不作为的存在,必然使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救济机制,使受害者得到法律救济。行政不作为如何救济,如何追究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责任,是行政不作为理论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行政立法、实践领域的救济制度进行分析,提出了行政不作为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责任进行了探讨,最终对未来行政不作为救济制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抽象行政不作为主要存在于行政立法领域,是行政主体因怠于行使行政立法权而导致的违法行政行为,其存在必然会使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救济机制,以督促行政主体履行作为的义务,进而填补法律的空白,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相对人可以通过行政救济、司法救济和立法救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权机关可以责令抽象行政不作为主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责令其履行制定、修改或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义务,确认其抽象行政不作为违法,对行政相对人进行赔偿等.  相似文献   

5.
"行政不作为从其法律后果上看表现为行政主体未做依法应做之行为,因此它一经成立,就必定是一种违法行为,也必然会使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所以建立相应的救济制度是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关于行政不作为的事前遏止有所不足,应从立法和内部监督两个层面上完善其遏止机制。虽然在法律救济机制中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两种,但基于其局限性的存在,也应予以立法和制度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立法的逐步完善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尤其是行政诉讼的深入开展,行政不作为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然而,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只明确规定了部分可诉行政不作为,对没有列举的行政不作为,尚没有明确界定,因此应从立法层面不断改革与完善行政诉讼法。  相似文献   

7.
行政立法不作为是一种隐蔽性很强的违法行为,但它被行政法学界所忽略,极易造成行政相对人的"应有"权利缺失。因而有权利必有救济,本文结合我国国情,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途径来设想行政立法不作为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8.
行政不作为的存在,必然使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救济机制,使受害者得到法律救济。行政不作为如何救济,如何追究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责任,是行政不作为理论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行政不作为的存在,必然使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救济机制,使受害者得到法律救济.行政不作为如何救济,如何追究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责任,是行政不作为理论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课予义务诉讼——对行政不作为的救济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不作为对行政相对方权益造成侵害的情况日益严重。借鉴域外经验,从诉讼经济原则出发,对行政不作为的司法救济宜适用课予义务诉讼。课予义务诉讼可分为不纯粹的不作为之诉和纯粹的不作为之诉两种,分别适用不同的诉讼要件、审理方式和举证责任。对课予义务诉讼,法院可作出履行判决或驳回诉讼请求的判决。  相似文献   

11.
关于行政诉讼设立简易程序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书臣  杨成 《行政与法》2003,2(1):77-79
公正与效率是理性化的现代诉讼程序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行政诉讼设立简易程序,以效率为首要价值目标,兼顾公正,更好地协调公正与效率两大价值目标之间的关系,以求它们维持在适当平衡状态。行政诉讼设立简易程序在我国不仅必要而且具有可行性,关键是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法作为调整行政诉讼活动法律规范的总和,其法律地位究竟如何,即其到底归入行政法范畴,还是具有自身的独立性而归入诉讼法范畴,在学术界仍然很模糊或者在其表现形式上很模糊。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认为诉讼法应包括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三大独立的部分,也就是说在人们的意识中,行政诉讼法应当具有自身的独立性而归于诉讼法范畴。但目前在中国一些权威的行政法学著作中,大都把行政诉讼法纳入行政法范畴进行研讨。 笔者认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调整对象、价值目标、基本原则、法律关系及一系列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为了履行入世所做的承诺,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完善行政权利救济制度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根据我国的承诺、司法现状以及WTO典型案例给予的启示,从保障审查机构独立性,扩大行政诉权和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4.
架构政府责任体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行政的民主取向与法治取向协调发展的产物便是构建责任政府,在当今世界,政府承担责任已经成为民主政治体制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责任政府的核心在于如何保障国家权力主体对行政部门及其管理行为的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那么作为政府责任体系中重要的三种形式即政治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及道德责任如何定义,其之间关系如何呢?  相似文献   

15.
论经济法的可诉性缺陷及其弥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颜运秋 《法学论坛》2000,15(1):45-50
经济法的可诉性是经济法所必备的为了判断经济纠纷的是非而使诉讼主体可诉求于法律公设之判断主体的基本属性,它是经济冲突尖锐化的必然产物,也回应了经济法的独立性和经济权利司法救济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但是,经济诉权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致使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中不可诉现象大量存在,导致经济审判功能严重错位.因此,为顺应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应当突破传统三大诉讼的现有观念,刨设一种新型的诉讼模型,即经济诉讼,并赋予它区别于其他三大诉讼,尤其是区别于民事诉讼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辨析行政立法效率与效益的概念出发,借鉴了当代国家行政立法经济分析的实践经验,试图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寻求实现行政立法效益的最大化,并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新颁布的<立法法>,提出了相应的思路与措施依靠市场自我调节,节制行政法规的干预;多行间接诱导,少作硬性规定;健全行政立法过程公开、参与制度,重视经济专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行政赔偿与民事赔偿尽管存在着形式上的相似性和历史发展的渊源关系,但两者间质的 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从赔偿的归责原则、侵权与赔偿的联接关系、赔偿标准的确定及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上,都不应将行政赔偿视为民事赔偿。尽管我国《民法通则》将行政侵权责任确定为民事责任,但存在着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局限性。目前,我国的行政赔偿责任制度已经自成体系并日臻完善,此时仍然适用《民法通则》的这一规定来分析、裁判行政侵权赔偿案件实属抱残守缺。  相似文献   

18.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其基本要义是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行使职权都要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权与法、官与民之间的关系。从政治学、法学的视角对依法行政问题的研究已倍受关注。与此同时,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依法行政,无疑将有助于政府在市场取向的经济转轨中有效、公正地行使职能,给市场以充分发挥的空间,并在有限的领域替代市场。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演变的不同时序 所谓行政是实现公共利益,实行社会管理的活动。换言之,行政既要执行国家意志,又要参与资源配置。而国家意志是通过法律体现的…  相似文献   

19.
愤然行为是行政过程中行政法律关系间的工作人员对行政相对人在恼怒状态下出格违禁的动作和举止。其具有基于行政法律关系而产生的事实、行为的事实性;源于单位执法过程中激变出的个人行为的双重性;行政法律关系而牵连着的民事行为的涉民性。因之行政主体是工作人员,行为内容与行政有关,行为是非受司法审查而具有行政诉讼的可诉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