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片预告     
《观察与思考》2006,(3):124-124
两千三百年前是中国的战国时代,赵国一万五千大军在名将苓淹中的率领下,兵临梁城城下,仅有不到四千五百人的梁城不得已向当时维持正义,反战的墨家集团提请救援。正当梁城上下举国慌乱、人心惶惶的时候,墨家的援军到了,可是只有一个人——革离。  相似文献   

2.
墨学在秦以后很快淹没不彰的内在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墨家源出儒门又反出儒门,却未能在其全盛时期确立与儒家真正不同性质的政治主张,因此,在墨翟、禽滑离等才德卓异的领袖人物凋零后墨学很快就淹没在儒家主流的汪洋大海之中;第二,墨家主张刻苦、节俭以利天下是很有感召力的,但由此将人生的主要内容固化为“非乐”、“自苦”则有违人之为人的本性,这一点大大削弱了其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第三,墨学先天缺乏创新的机制,在学派竞争中墨翟之后的墨者只知墨守陈法,不能与时俱进,终难担当起复兴学派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墨家以"人性欲利,无称善恶"为设论前提构建其特色鲜明的"染"德育方法体系。墨家德育方法的特色及其与儒、道、法的区别根源于先秦诸子对"欲利"之人的不同立场与态度。墨家所标举的"廉"、"哀"德性对当下中国的道德建设有积极的纠偏补缺的功用;而其针对"欲利"之人性所设定的道德教育体系容易形成一元的消极的"利叙述",从而使道德教育走向其目的的反面。对于墨家德育思想的现实价值应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4.
墨学衰微探     
王晓鹃 《求索》2010,(5):213-215
曾经列为春秋战国时代显学的墨家学派,在西汉武帝时逐渐消亡。本文通过对墨家特殊思想主张的阐述和对自秦至汉武帝时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变迁以及这种变迁与墨家思想内在矛盾冲突的分析,认为墨家之思想主张过分理想化;其主张实为儒学之修正者,于是致其遭儒家学者围攻;更有甚者,墨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社会制度变迁有着严重冲突。这些原因使得墨家在秦汉之后的思想文化传承中逐渐丧失了其作为文化与社会思想双向层面上的生存土壤。  相似文献   

5.
道家视野中的理想人格及其践行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视野中的理想人格与儒家、墨家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境界和精神气质,其倡导的践行之道也有着迥异的分别,体现了道之精神的“大音希声”般的洒脱飘逸,表现出了独到的内在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它离新闻偶像的道路更近一步,则作为猪,它就离某些人的祭坛和精神快感更近一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儒家、墨家、道家和佛家在对待自我和非我的价值认知、实践以及利益关注等方面的比较,认为墨家偏重非我价值、道家偏重自我价值、佛家实质上忽视两者,而强调来生,儒家人我兼顾的价值模式更值得重视,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天问》载: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孽,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玦,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在古史上和传说上,羿和益是两个人。本文的目的,不在解释以上所举《天问》的每句的意义,而在说明羿和益,和  相似文献   

9.
墨家兼具工匠与学者相结合、政治与学术合二为一的双重属性,是当时中国特殊政治环境的产物。墨家的科技成就相当杰出,但后来却长期湮没无闻,除了社会历史原因,这种遭遇也和墨家及其科技成就自身的特征密切相关。墨家的科技成就大都来自对直接经验的总结,是为施展该学派的政治抱负服务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墨家的逻辑学是在同儒家、名家的论辩中形成的,和认识论、方法论关系密切,但并没有和科技成就有机结合在一起。墨家的科技成就对该学派的成员和组织形式具有强烈依附性。上述特征决定它们必然伴随着墨家的衰落而湮没无闻,难以被后人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铁人精神曾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处于一个与铁人生前完全不同的时代环境,产生于特殊年代的铁人精神到底离我们有  相似文献   

11.
论隐士的四大文化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建波 《求索》2010,(12):245-247
隐士虽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边缘人,但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他们对我国的政治、文化以及文人们的精神心理都产生着重大影响,也受到历代统治者的褒扬或者重视。文章把我国古代的隐士分为四大文化原型,即:儒家手段式的待时之隐、道家目的式的适性之隐、佛家超脱红尘的方外之隐以及墨家兴利除害的侠士之隐。  相似文献   

12.
《干部人事月报》2013,(12):96-96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周易·革卦》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宋銒、尹文与墨家学派的关系的看法存在分歧。综合观之,宋銒、尹文"华山之冠"的装束与墨家学派所尚衣冠风格明显不符,亦同墨子"言不在服"的主张相悖。在学派归类色彩更强的《庄子·天下》篇中,宋尹学派、墨家分属两列。传世《尹文子》更是对墨家批评严厉,称其为不善之人,认为墨学脱离大道。所以,宋銒、尹文并不属于墨家成员。宋、尹二人因与墨子主张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而被误归于墨学团体。  相似文献   

14.
儒家、佛家、道家,这些年都挺红火.孔圣人有了传薪火的新儒家;老派的禅宗语录走俏以外,又风靡起新式的谈禅小品;道家的养生术、房中术更是走进了许多人的家庭.墨家呢?却很孤寂.研究者少,著述也少,不成气候.墨家有些被冷落了.  相似文献   

15.
自古至今对墨子"杀盗,非杀人也"观点的评述非常之多。从法律观的角度审视,这一主张的提出是墨家强烈的社会正义感的驱使源于"贼盗"对墨家"兼相爱,交相利"基本主张的严重背离。这一观点与墨家"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观点并行而不悖,影响了历代"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刑事方针的确立和实施,也是墨家侠义观念的表征。  相似文献   

16.
庄庭兰 《求索》2013,(2):115-117,244
起源不同是墨儒思想及命运相异的基础。墨家之兼爱与儒家之泛爱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墨儒两家礼乐观相灭亦相生。鬼神观的不同反映了儒、墨所循文化的区别。孟子、苟子都对墨家的思想有所借鉴和吸收。董仲舒将墨家主张融入其学说体系中.体现了汉儒对先秦墨家思想的时代性总结。韩愈的孔墨相用论对儒墨关系的准确和全面认识具有首发之功。儒墨两家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7.
墨子的科学与民主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 子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值得我们进行认识、应用和发扬。司马迁说 :“墨子之所长 ,虽百家弗能废。”(《史记》)胡适说墨子为社会利益献身精神 ,是前无古人的 :“这是何等精神 !何等人格 !……试问中国历史上可曾有第二个‘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人么 ?”抚今追昔 ,墨学的基本精神符合当代社会要求 ,值得加以研究、应用。科学精神墨子的科学技术研究有光辉的成就。他善于探讨科学问题(“什么”)、科学原理 (“为什么”)、科学方法与应用 (“怎么样”)。中国前国家科技委员会主任宋健赞扬墨子为“科圣”。墨家的逻辑学 ,堪称为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8.
蒋术 《黄埔》2011,(2):30-31
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中,最宝贵的是他毕生所表现在理念与实践中的"爱国、革命、和平、奋斗"的精神,其核心为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黄埔精神发源于中山精神广州蒙难脱险后,孙中山痛定思痛,丢掉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幻想,总结出两条经验教训:一是依靠军阀来打倒军阀列强是行不通的;二是要完成革先给们  相似文献   

19.
顾昭明 《前进》2015,(3):46-47,52
高等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光荣使命,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能否实现弊革风清,事关党的教育方针能否得到全面贯彻,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事关山西高等教育能否顺利发展。高等院校理应开领风气之先,努力营造弊革风清、立德树人的良好育人环境。一、按照弊革风清的要求,深入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建设好高校的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20.
墨家立论于"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命题,倡导"疾爱为先",由寻求心身(人格)和谐着手,展开为"兼相爱交相利"的人际(群己)和谐,进而落实于"一同天下之义"的社会和谐,表达了墨家独特的社会管理思想和主张,与儒家带有宗法色彩的有序和谐思想相比,表明墨家已有平民意识和平等观念的初步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