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党建》2010,(11):I0004-I0005
近年来,延安市积极创新发展理念,把城乡统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全新课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按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发展思路,推动城乡均衡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以先行者的姿态和探索者的精神在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上率先起跑,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2.
陈小山 《学习导报》2011,(11):29-30
2009年和2010年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雨湖区的农村面积占比由62%上升到93%,农业人口占比从13%上升到43%,城乡结构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雨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雨湖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切入点,通过城乡统筹来整合资源要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区委、区政府提出“城市向西、城乡统筹,对接大河西、建设新雨湖,改造提升老区、开发建设新区、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制度建设一体化,资源要素市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发展科学化。成都市和自贡市作为全国和四川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市在这些方面作出了大胆探索,现将其主要做法刊载如下,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昌吉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初露端倪。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昌吉市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昌吉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对策思考,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以乡镇为重点,提升村庄,城乡互融,协调发展,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大力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鉴于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待遇差距以及生存和发展环境差距日益明显,统筹城乡发展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这是因为,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必须加快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加快城乡基本设施建设,实现城乡硬件一体化;强化城乡社会保障,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十五”以来,新疆沙湾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促进了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7.
高秀芝  托娅  武翠娥 《实践》2007,(11):54-54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通盘考虑,统筹解决城乡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正在向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和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消除农村贫困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成效举世瞩目。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目前城乡差距还较大,统筹城乡发展仍然是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和相当长的历史进程。笔者认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标志是消除城乡差别,基本要求是实现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内容来抓。紧密联系广饶实际,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践特色,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核心载体,从统筹规划、统筹发展、统筹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初步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具体工作中,重点抓了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党员干部之友》2008,(4):64-64,F0003
近年来.临淄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目标.按照“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的思路,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基础设施、城乡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战略目标,描绘了“三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向着全面小康社会目标阔步前进的新号角。海晏县要进一步找准在全省、全州布局中的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到环湖新区建设当中,发挥好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坚持以统筹城乡均衡发展为主要路径。以“实现六个均衡、建设六个海晏”为主要内容,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农牧民向城镇集中、草场耕地向集约经营集中,缩小城乡在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方面的差距,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海晏实际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共建、一体化发展之路,开启建设新海晏、创造新生活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以产业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荣伟 《学习导报》2013,(17):41-41
资兴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总面积2647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3万。相对来说,资兴属于“地域面积大,人口密度小”。根据这一市情,资兴市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致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对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中,将“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作为“三大定位”之一,将“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于“四大任务”之首;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把“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将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作为五大战略之首。搞好城乡统筹对重庆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巴南区作为全市城乡二元结构较为典型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二元结构凸显。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逐步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成都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践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确定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衡量城乡统筹发展的依据,是安泽县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特点。它启示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好发展成果由谁来分享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要有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具体措施作保证,有实际的评价主体作依据;要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与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保障与改善民生实践中要不断形成新思路,推出新举措,稳步增进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党员》2012,(7):25-26
【报告摘要】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战略重点。要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为核心,着力抓好“三农”和“两翼”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全市发展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城乡分割”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观。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诸如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通过研读马列著作发现,马克思(当然也包括恩格斯)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城乡融合思想(或者至少可以说是“思想因子”)。因此,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中亦有必要从马克思那里汲取营养。若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角度综合考虑,要真正‘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恐怕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在当代中国,走出“二元结构”进而实现马克思视域下的‘城乡融合”,恐怕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向秀亮 《学习导报》2014,(12):27-27
怀化市鹤城区系武陵山片区唯一的"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一市一区"的县级市辖区。鹤城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经济基础和发展机遇,是后发展地区建设城乡一体化样本的良好选择,也是促进武陵山—雪峰山—南岭走廊生态文化旅游圈整合对接的重大举措,更是加快怀化建成五省周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有力推手。推进鹤城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在于做到五个"统筹推进"。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按照鹤中洪芷城市圈总体规划的总体目标要求,重点加快构建以主城区为中心,城东组团、阳塘、黄金坳镇为依托,凉亭坳、芦坪、贺家田、黄岸等4个特色中心乡镇为节点,相关中心行政村为基础的“四位一体”城乡空间格局。结合中心城区周边产业布局和未来城区空间扩展方向等因素,将城区周边部分农村划归街道办事处管辖。对于城市化已覆盖或即将覆盖的盈口、杨村、石门等区域,适时实施乡撤建街道办事处、村委会转居委会。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为基础,二、三产业为主导,城乡一体的一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支点,对于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谐性和持续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关系到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大问题。县域经济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观、不同的发展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项平 《新湘评论》2010,(7):26-26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主题,就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出了一些思路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原则性的政策措施。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