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桥》2016,(8)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调集重兵对中原解放区李先念部进行蚕食和围困。为达成牵制国民党军的战略目的,李先念率领中原解放区军民进行了长达十个月的战略坚持,并在国民党军即将发动总攻之前突出重围。在整个中原突围过程中,李先念以身作则,巧妙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凝聚集体战斗力,为胜利突围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老科学家杨显东博士,曾长期担任农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他从爱国科学家到革命活动家的经历,使他成为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本文仅记述杨显东在国民党统治区,利用特殊身份为中原解放区做出的特殊贡献.中原解放区,亦称鄂豫皖解放区,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六大战略区之一.中原解放区踞华中腹地,扼江汉要冲,既可对国民党发动全民内战进行直接抗衡,也可对其它解放区形成有力支持.国民党进攻解放区,中原解放区必然成为首当其冲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边高唱“和平”高调,一面加紧调兵遣将,制造磨擦,策划发动全面内战。其矛头首指,则是我中原解放区。中原解放区地处江、淮、河、汉之间,横跨平汉路,方圆数百里。我军雄踞中原,直接威胁着蒋军出川的大门。因此,蒋介石处心积虑要拔掉这个眼中钉。《双十协定》墨迹未干,他就  相似文献   

4.
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在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进入关键时期的重要时刻,肩负着团结带领一亿河南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重大历史使命的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省委书记卢展工代表八届省委向大会作了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个承载着中央重托、人民期待的报告,  相似文献   

5.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两次亲赴河南,在竹沟、洛阳、渑池、豫皖苏边等地检查、部署抗战工作,后他离开河南,东进苏皖敌后继续指挥中原、华中人民抗战,继续领导河南人民抗击日寇的侵略。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刘少奇在河南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一、及时进行组织调整,适应中原抗战需要 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日军沿陇海铁路西犯,国民党战场一泻千里,6月日军逼进河南省会开封,蒋介石为阻止日军继续西犯,下令炸开黄河大堤使豫皖苏3省60余县尽成泽国。新黄河东成了日军践踏的敌占区,河西仍为国民党的统治区。我党在国统区、敌占区的工作方针不同,方式不同,给中共河南  相似文献   

6.
皮定均同志不幸因公殉职,已经十年了,流年似水也无法冲刷掉他留在我心里的亲切印象。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企图抢占人民的抗战胜利果实,悍然挑起全面内战,向我解放区猖狂进犯。正当我所在的东北野战军奋起反击时,一九四六年七月下旬,从我中原部队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为了挫败敌人妄图消灭革命力量的阴谋,掩护主力部队  相似文献   

7.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久,蒋介石即调集大批兵力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向我华北、华东解放区推进,妄图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手中夺取抗战胜利果实,进而消灭共产党和解放区。我解放区军民在同日本侵略者经过8年浴血抗战之后,又不得不同前来进攻的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8.
抗战胜利是人民流血牺牲得来的,抗战的胜利应当是人民的胜利,抗战的果实应当归给人民。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斗争中,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了整整八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陕甘宁边区在抗日战争中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所在地。我们党在这里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这里出发,开辟了广大的敌后解放区战场;这里是中国人民抗日的指导中心,是解放区战场的总后方。因此,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回顾陕甘宁边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 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两个战场: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解放区战场的供给来源于解放区。解放区战场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军队在抗战开始后深入敌后开辟的。  相似文献   

10.
曲晓溪 《世纪桥》2011,(24):25-28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为痛击国民党的进攻,保卫抗战的胜利果实,黑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放手发动群众、肃清日伪残余及国民党土匪武装、进行土地改革、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同时,积极展开参军参战、组织战勤、保证军需、拥军拥属,全力支援前线的运动,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支援解放东北、支援全国解放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石慧 《世纪桥》2012,(21):21-22
在抗战胜利的新形势下,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突出了,在经济、军事、政治方面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一时期东北解放区的组织建设取得较大发展,为争取东北地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彻底决裂,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大规模解放战争。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老解放区不断巩固扩大,新解放区迅速发展。至1948年IO月解放区面积达23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5%;人口达1.68亿,占全国人口的353%;县城以上大中小城市586座,占全国城市的29%。新老解放区都建立健全了各级政权,较小的解放区逐渐联成一片。至1949年Ic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已经形成了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原等大解放区,并先后建立了几个大行政区的人民政权。这一时期解…  相似文献   

13.
杨飞  王欢 《党史纵览》2011,(8):37-40
章缝集一战扬名 抗战胜利后.吴忠调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二十旅五十八团团长。随着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置战后全国人民求和平的美好愿望于不顾.悍然对解放区发动进攻.再次挑起内战.吴忠又率部参加了保卫人民胜利果实、争取实现真正和平的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的竹沟镇,随着中共河南省委的迁驻和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成立,已成为党在中原抗战的指挥中心,刘少奇、李先念、朱理治、陈少敏、王国华、周骏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工作和战斗。被毛泽东形象地称为“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在竹沟抗战斗争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为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夺取中原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首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郑斌 《党史博采》2004,(6):46-47
渤海区沧县,是全国较早开展土地改革的地区之一,从抗战胜利后开展反奸复仇清算运动开始,到1949年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前后历时三年多,大致经历了反好清算复仇、前期土改、后期土改三个阶段。 一、反奸清算复仇运动和沧县的两次“万人斗争大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解放区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老解放区的部分地区减租减息不够彻底,封建剥削仍很严重。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追求新生活的积极性,使人民群众更加自觉自愿地保卫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1945年10月,中共山东中央  相似文献   

16.
大型电视连续剧《中原突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播映。这部影片以艺术形式,生动地反映了1946年中原我军为反对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对于这一重大历史题材,人们也许还不大熟悉。本文试图对中原突围的历史背景和几个重要问题作一介绍。一、中原突围是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什么是中原突围?为什么会发生中原突围?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中原军区是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在鄂豫边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部、从河南中、西部南下的八路军王树声部和从湘粤边北返的八路军三五九旅王震部等三支部队组…  相似文献   

17.
70年前的今天,国民党当局在完成战争准备后,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在敌军重兵围困下,中原军区主力由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率领,于1946年6月26日晚间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皮定均率领第一纵队第一旅为迷惑敌人向东行动,牵制国民党军,掩护主力突围。最终,中原突围取得成功,皮定均部也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中原突围的成功战例。为纪念中原突围胜利70周年,特开设专栏,以更好地铭记历史,弘扬光荣革命传统,为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服务。  相似文献   

18.
总书记心系中原 2010年的盛夏时节,中原大地满目葱绿、生机勃发。带着对河南发展的关心,带着对河南人民的厚爱,7月9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再次来到中原大地,来到河南人民中间。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在竹沟何光国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位于河南南部桐柏山区腹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曾设在这里。有"小延安"之称。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以此为据点领导华中人民卓有成效地开展敌后抗战,创造了辉煌的战绩。红色基地1927年春,马尚德(杨靖宇)发动的革命...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11,(9):F0003-F0003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民主主义中国;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用内战的方式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极力维持专制独裁的反动统治。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22万人向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战争之初的8个月间,我人民解放军歼敌71万余人,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蒋介石速战速决的企图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