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司法的精英化与大众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丁以升 《现代法学》2004,26(2):92-99
在西方国家的司法领域 ,司法的精英化和大众化两种现象同时并存。它们分别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 ,并有相关的制度予以支撑。司法的精英化代表着司法的“职业理性” ,而司法的大众化则体现了“大众理性”在司法中的作用。它们有着不同的适用空间 ,是相反相成、相互补充的。建国以后 ,我国的司法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道路 ;与此同时 ,又硬性推行一套别具特色的陪审制度。这是对司法的运作原理和陪审制度的法理缺乏理性认知的结果。中国司法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走职业化、精英化之路。在基本实现这一目标之后 ,则应该为司法的大众化设定一定的运作空间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陪审团制度。  相似文献   

2.
面对法律职业精英化与大众化的冲突,审视法学教育发展的三十年。法学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的。在建设法治国家的今天,我们应该理性思考大众化的法学教育带来的影响,克服其弊端,寻求更科学的教育模式。本文重点论述了实行精英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关于精英化教育模式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陪审制度是世界许多国家法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被广泛的认为是人民主权、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司法公开的象征,是社会公众参与司法、参与国家政治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陪审制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成为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议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介绍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和英美国家的陪审团制的起源及历史发展,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比较,并指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民陪审制在我国是舶来品,其建立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人民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和司法民主;一是通过人民陪审员的参与,实现准确认定案件事实、适用法律的目的。我国目前人民陪审制的实际运行与以上两个理念存在一定的冲突,无法实现人民陪审制的功能。在审判方式改革日益深入的当今时代,英美国家的陪审制对人民陪审制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此,我主张我国人民陪审制的改革在立足人民陪审员对法律适用具有一定的发言权的基础上,借鉴英美陪审制的合理因素,建立混合式的人民陪审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从《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制订实施以来,我们的人民陪审制度逐渐呈现趋于精英化的态势,这显然是与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定位相违背的,文中指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应走向平民化,这样更有利于人民陪审制度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孙丽君 《河北法学》2007,25(4):56-62
针对当前中国学者围绕中国司法制度改革中所面临的一对主要矛盾,即司法的民主化与司法的精英化之矛盾所展开的争论进行探讨,试图以内在的视角考察西方司法制度的历史,揭示作为司法手段的司法的精英化与司法的民主化之间存在的张力,进而阐明西方人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的和谐并使之共同服务于司法的目的,即公正裁判维护社会正义.而对于中国目前的司法改革来说应当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弄清司法之目的基础上应当以内在的视角考察中国当下的司法传统,在此基础之上,寻找作为人类共识的思维方式之中的共性.  相似文献   

7.
刘宇晖 《河北法学》2012,30(9):122-127
基于对陪审制价值的不同需求,英国、俄罗斯和日本分别对本国的陪审制进行了改革,促进了本国的司法效能.陪审制在我国具有更为丰富的价值,对破解我国当前的司法困境具有独特的功能,改革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新的人民陪审团制度,有利于我国总体司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检察官的精英化符合检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要求,是检察制度改革的必然方向。开展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突出检察官的主体地位,提高检察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推动检察官精英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以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为视角,结合笔者所在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人民检察院)改革试点的具体实践,就检察官精英化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公共新闻(或称公民新闻)在美国的兴起,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公共新闻活动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同城媒介联合行动,共同设置话题,直接介入公共事务,试图解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公共新闻活动是对此前所有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和社会学理论的巨大冲击.它的实践和理论对于我国新闻媒介的改革具有现实借鉴意义.本文从公共新闻与舆论市场、与媒介议程设置、与我国媒介改革诸方面对公共新闻实践和理论的影响和可借鉴之处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并从国家民族利益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司法改革进程中,在学界,一直存在着关于司法职业化和大众化的激烈争论,如何把司法的职业化与大众化很好的结合起来,已实现案件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个体认识能力以及司法制度的不完善,刑事错案的发生在任何国家都难以避免.通过对英国刑事错案应对路径和防治内容的梳理与研究,不难发现英国在错案防治的整体策略上更多的是以轰动错案为分析文本,通过对错案中暴露出的制度缺陷、程序瑕疵以及法律空白进行修补和完善,实现错案在事前控制与事后救济的双管齐下,其程式化的错案应对套路与综合全面的错案防治对策值得我国借鉴与吸收.  相似文献   

12.
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不仅仅是法国大革命直接催生的产物,更是经深思熟虑、长期历史发展的成果。该法典不仅仅是法国私法的核心,而且也是整个大陆法系诸私法法典编纂的伟大范例;既强烈反映了自由与平等的革命需求,又十分关注社会现实与以社会形态为基础的法律的重合。在纪念《法国民法典》颁布200周年的今天,学习与研究《法国民法典》,进一步挖掘其制度文明的生成规律,深刻领会其基本精神与思想史上的价值.对于推进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法典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是指由中立的第三方机构介入医患之间的纠纷,运用民间调解机制进行劝解,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化解医患矛盾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建立和运行的医疗纠纷调解模式和实践经验,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第三方调解机制具有启示性的作用。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建立专门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推行医疗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置第三方调解为前置程序、确认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等措施,有助于高效化解医疗纠纷,缓和医患矛盾,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促进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不少学者主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做法,改革我国现有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制属性并进行公司化改革。但是,以政府主导为特点的我国证券交易所和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发达国家的证券交易所在历史背景、作用及地位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使得我国证券交易所从来就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会员制交易所。因此,以非互助化为特点的公司制并不是我国证券交易所的最优选择;相反,在处于新兴市场加转轨特征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下,以互助化为特点的真正意义上的会员制交易所仍是我国证券法律体系和证券监管实践所应尽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邓立军  张斌 《河北法学》2004,22(9):105-111
意大利 1988年刑事诉讼法典的制定与颁布标志着该国由审问式侦查模式向对抗式侦查模式的根本转变 ,如此激进的改革备受世人瞩目 ,考察意大利刑事侦查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其运作实践 ,从中探索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规律 ,对我国刑事侦查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燕 《政法论坛》2013,(4):129-135
独立保函的单据化既是其独立特性的实现途径也是必然结果,剖析国际商会于2010年修订通过的《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URDG758)可以发现,通过一系列的补充完善和创新规定使独立保函的独立特性以及建立在独立性基础上的单据化交易更为凸显。为充分发挥独立保函在国际贸易中的担保功能,我国应顺应国际规则的发展趋势,作出以独立性和单据化为核心构建我国独立保函制度的立法选择。  相似文献   

17.
2009年,英国新设的最高法院正式运行。而在此之前,作为司法传统悠久的西方发达国家,英国长久以来坚持的立法与司法权熔合的政治体制与三权分立的理论是相背离的。本文旨在对本次英国司法改革,尤其是设立独立的最高法院这一举措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能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进程稍稍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新星》和《苍天在上》的透析,认为“伤痕”、“反思”,改革文学充满精英化意味,80年代后期以来的诸“新”派作品显示了平民化趋向,两者的区别表现在人物形象的设置、作者的叙述方式及作品的整体风格等几个方面。从精英化到平民化的过程,标志着十年来文学审美追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胁迫是英美法系刑法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行为人在受到他人死亡或者严重的身体伤害威胁的情况下被迫实施一定的犯罪行为。胁迫作为一种公认的普通法辩护事由,有其科学合理之处。分析了英美刑法中胁迫的成立条件及其存在的理论根基,并分析了其对我国刑法中胁从犯规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通过了关于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条款,并规定征用补偿条款,应该说对我国的私有财产的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是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各国宪法私有财产权保护条款,提出这一条款对我国财产权保护的意义与不足,进而对我国的财产权的宪法保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