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文 《楚天主人》2008,(7):33-34
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的立法机关确认并由国家保障实施的普遍强制性规则。在法的基本理论中,它与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共同构成法律的三要素。现代社会里,法律体系日益庞大,法律学作为一门科学早已为社会所认可,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也具有了一定的专业技术性。在立法活动中,  相似文献   

2.
授权立法已成为现代国家立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各国的法律制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各国授权立法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对授权立法这一法律制度作点粗浅的研究。一、授权立法的涵义授权立法(也叫委任立法)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授权其他有权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在其授权范围内代立法机关制定与法律同等效力的法规的立法活动。授权立法有下面几个特点:第一,这种立法权本来是属于立法机关的,是立法机关将自己的权力授予了其他机关。第二,被授权机关根据授权立法权制定的法规其效力等级应当同法律处于一个位阶上。这就意味着,授权立法的规定与法律的规定不同时,应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当然前提是这个授权立法是合法有效  相似文献   

3.
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会议的形式来行使职权。举行会议是它行使职权的一个基本前提,不开会就无法行使职权。“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并未宣布取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但不让它举行会议,实际上等于被取消了,仅仅保留了一个名义。这说明,会期制度是关系到人大行使职权的一个重要问题。健全会期制度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人民代表大会的会期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召开会议的时间是否确定;二是每次会议举行的时间长短。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期制度经历了一个逐步健全的过程。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  相似文献   

4.
同人民代表大会一样,人大常委会最大的特点也是集体行使职权,其行使职权的基本形式也是开会,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通过会议来讨论问题、做出决定。凡是开会都会有会期问题。因此,会期制度是人大常委会各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常委会的会期制度包括法律所规定的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届和每年召开正式会议或者临时会议的次数、每次会议召开与闭幕的日期、会议时间的长短、会议日程和前述内容的确定程序。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立法制度是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主要是由立法体制和立法程序两大部分组成。一般讲,立法体制指的是,谁来行使国家立法权,哪些国家机关有权从事立法活动,以及各自的立法权限和相互关系。立法程序指的是,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所必须的步骤,包括制定、认可、修改和废除法律的步骤。一、立法体制根据宪法和组织法,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有关授权规定,我国实行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核心的统一的、多层次的立法体制。主要内容有: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6.
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在工作方式上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立法机关的决策是在其全体组成人员集体议事的基础上作出的,而这种集体议事又是按照成文的、公开的议事规则来进行的。这个议事规则通常被称为立法程序,它本身也是法律,是国家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立法质量和议事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立法程序的科学、完善、合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议会制度的比较研究告诉我们,各国的立法程序尽管千差万别,但也不乏共同之处。一般来说,各国立法程序大致都包括以下几项内  相似文献   

7.
刘英 《人大论坛》2006,(2):29-30
立法助理是指协助立法机关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行立法职责.完成立法工作的具有立法专门知识的人员。立法助理制度是随着20世纪以来的科技迅速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化和专业化.各国立法工作的专门化和立法机关职能的不断强化而发展起来的.是协助立法机关工作的一项专项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的法学理论中,立法制度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立法制度,仅指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国会制定法律规范的制度。这是实行三权分立的日本政治体制中一项基本的制度。而广义的立法制度,则不仅包括国会立法,还包括国会之外一切行使公权力的国家和地方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或根据法律的授权,而制定各种法律规范性文件的制度。这些法律规范性文件,虽然名称各异,但是都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在不同的层次上调整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介绍日本整个国家的立法体系为主题,故采用的是广义的立法制度概念。  相似文献   

9.
与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不同 ,我国人大的会议一年只有一次 ,会期也很短。因此 ,在人大会议闭会的长时间里 ,人大代表如何有效地行使代表职权、履行代表职能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是人大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赵遵国 《人大研究》2011,(12):36-39
公民参与立法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依法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向立法机关反映民意的重要途径。甘肃人大的地方立法工作在走群众路线、坚持民主立法方面,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主立法制度,保证和促进了全省地方立法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常委会的立法联系点制度将公众参与直接引入立法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立法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等形式,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从以上条文表述可以看出,立法规划是立法机关针对未来较长时间内就立法选项、立法议题方面作出的筹划、部署,类似于远景规划。这个"较长时间"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五年为周期。年度立法计划则是在立法规划基础上对当年立法工作所作的具体安排,类似于近期安排。  相似文献   

12.
立法听证制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华  王邺 《人大研究》2002,(4):19-20
一  立法听证制度是指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 ,为了收集、获取与立法有关的资料、信息 ,邀请有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当事人及与法律法规有利害关系的公民等到会陈述意见 ,为立法机关审议法律法规提供依据与参考的一种制度。听证制度的法律依据 ,可溯自英国 12 15年的大宪章中有关公民的“法律保护权”的观念和制度。美国联邦宪法修正案规定 ,未经正当法律程序 ,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在具体理解“正当法律程序”中 ,听证制度被解释为正当法律程序的重要制度之一 ,是正当法律程序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正当法律程序的听证 ,原…  相似文献   

13.
正导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制度。但从务实角度来说,它确实面临人多、会期短的制约。一个合理的疑问是,在短短十几天甚至几天的会期内,两千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能够有效行使立法权吗?全国人大立法,是否只是一种象征意义的立法?  相似文献   

14.
论立法监督的概念□周伟立法监督的含义,在国内学术界存在着广义与狭义之分。在广义上被理解为“是指立法机关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监督职能和立法系统内部的监督机制两个方面,”①即包括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行为进行的监督和对立法过程的监督;在狭义上被理解...  相似文献   

15.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立法史上第一次以法典编纂的形式进行的立法活动。对于这一立法工作的全新领域,立法机关如何破解难题?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完成好民法典编纂这一历史重任,立法机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全面总结我国民事立法的经验,针对现行民事制度、民法规范的不同情况,结合法治实践需要,灵活运用法典编纂方法,确保民法典编纂质量。其间,有六个字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宣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由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中国人大制度新闻协会、中国人大杂志社、中国人大网、中国人大新闻网共同举办的2005年度全国人大十大新闻评选近日开始。评选全国人大十大新闻今年已是第二届,去年的评选,参与者踊跃,反响强烈。参与者认为,“这是一个民主的举动,是一次普法教育,我们获益匪浅。”包括“反分裂国家法高票通过”、“物权法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中首次举行立法听证会”在内的20个侯选名单,记录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一年来的重要历程,见证…  相似文献   

17.
上访是宪法上规定的一项公民权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项权利却不时被地方政府予以限制。上访权作为一项国家不得限制或克减的公民权利,立法机关只能通过立法对公民上访权利具体化,给予公民这项权利一个制度上的保障,但不得对这项权利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8.
帅恒 《公民导刊》2016,(4):40-43
正3月16日,随着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慈善法草案,本次全国人代会备受瞩目的立法议程圆满划上句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近一年的立法行动亦顺利收官。所谓"最近一年",是以去年的全国人代会为起点,以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为收尾。以此为"年度"标记,更能体现国家立法机关行权的阶段性,也更能清晰展示国家立法一年的风貌。据统计,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6部新法律,修改37部法律和1个有  相似文献   

19.
加强法律解释工作,不但能化解司法机关在法律适用中的重大分歧,而且为国家立法机关进一步完善立法技术、明确法律规范含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式,可以更好地协调立法与实践的关系,是推动国家向法治建设不断完善迈出的重要步伐。  相似文献   

20.
看国外的“包裹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宇 《中国人大》2009,(13):52-52
“包裹立法”是指为了达到一个整体的立法目的,立法机关在一个法律性文件中对散布在多个法律内的有关规定一次性地作出“打包”修改。德国是使用包裹立法最多的国家。1896年颁布的德国民法施行法就属于典型的包裹立法模式,共修正了17部与民法抵触的法律,废止1部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