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益杰  程衍方 《小康》2005,(2):55-55
在本刊的饮食小康调查中的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显示,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82%的公众表示,这些事件“肯定会”引发自己对周围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13%的人表示“可能会”。对于“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多选问题,大多数人选择了“不法食品生产企业和个人利益熏心”,该选项的获选率达到87%。同时,相当多的受访公众认为“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戒力度不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有68%的人选择了这一项。在调查关于政府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的作用同样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认为“各…  相似文献   

2.
刘敏岚 《前沿》2013,(2):99-101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本研究从“限塑令”说起,分析了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公众参与环保的行为受到感知政府的社会责任、社会规范、助人快乐、自我环境意识及低成本的正向影响.由此提出对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展望,以提高环保活动中公众参与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徐娟 《人民政坛》2012,(3):38-39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027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9.1%的受访者直言我国当前公务接待问题严重,其中93.8%的人认为“非常严重”。受访者中,64.5%的人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4.
“85.5%的人认为存在就业歧视,其中认为严重和比较严重的占58%”。对于目前争议颇多的就业歧视问题,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北大法学院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主任蔡定剑教授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围攻高尔夫     
于靖园 《小康》2011,(10):61-64
高尔夫在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几乎是一面倒的讨伐,占地、耗水、环境污染等都是"罪证"。《小康》调查显示,65.7%的受访者认为高尔夫球场对环境破坏严重,62.6%的公众认为高尔夫球运动是一项环境不可持续的休闲方式,应严格限制。事实究竟怎样?本刊记者访问多位业内专家,以期对这些问题给出冷静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忧患·责任·参与——关于如何培养公众环境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湘溶 《湖湘论坛》2002,15(5):25-27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向教育提出了挑战,促进了环境教育的产生与成长。环境教育有环境专业教育和环境公众教育之别。面向公众的环境教育是环境科学教育、环境法教育和环境伦理教育的三位一体,根本任务之一在于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因为舍此就不能将环境保护由精英的理念转化为公众的自觉,由政府规划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环境保护事业就会落空。我认为,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要重在6个字上下功夫:忧患、责任、参与,旨在培养公众的环境忧患意识、环保责任意识和环保参与意识。一、忧患公众具有对环境问题的知…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发展、诱发群体性突发事件和政治冲突、威胁国家政治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这就决定了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中必须扮演主导性角色。因此,政府要制定符合公众诉求的环境公共物品的质量标准,加大科技环保投入,建立公众环境权益维护和保障机制,加强对环境的治理,促使社会环境与政治发展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8.
<正>环保话题在今日的中国,似乎日益从意识化转变为形象化——它已不再仅仅是人文的、哲学式的关怀,而是造成一年几十万人次上访的严重社会问题。现在普遍的环保观认为,环保应成为且正在成为中国的“政府之事”与“众人之事”。然而,事实上,我们所说的“政府之事”,并不是GDP崇拜的政绩观下的表面功夫;同样的,“众人之事”也不可理解为公众对环保的欠缺性认知。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保证。如何提高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参与性?根据实际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性低主要是由于公众环境意识普遍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同时也缺乏从制度上保证公众参与的权力、途径和方法。而青年志愿者保护环境的行动则是民众参与的先导。  相似文献   

10.
公众普遍关注反腐倡廉当今,困扰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新华社《半月谈内部版》与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联合向50名专家问卷调查表明,腐败成为专家眼中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此次调查列举的14个选项中,认定腐败为当今中国第一位问题的专家比例高达42%,远远超过其他。专家普遍关注:如何进一步加大反腐败力度,使消极腐败现象尽可能地遏制在最低限度? 在这个问题上,专家的看法与公众完全一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反腐倡廉也是热门话题。据媒体报道,代表们在听取“一府  相似文献   

11.
重要发现智慧社会是高度被感知和高度智能化的社会,约七成受访公众表示了解智慧社会相关的内容,而创新是多数公众对智慧社会的第一反应或印象。他们认为建设智慧社会要优先解决数据应用、思维创新、基础通信、数据处理、信息安全等挑战。在当前的众多城市中,北京是多数公众眼中的智慧城市典范。受访公众对北京在“防控犯罪”“获取交通信息”“交通安全”方面提供的生活便捷感和满意感较高,对进一步深化所在城市物流和贸易领域的智慧度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2.
话题     
《民主与法制》2013,(30):44-44
【全国假日办征意见:7天长假是否该保留?】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你出行了吗?对如此放假模式满意吗?为反映公众意愿,使放似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全同似日办而向礼会广泛征集公众意弛,截至昨晚10点,超七成网友表示不满意现行放假安排。有50%的人反对保留“7天长假”.51.8%认为没必要“将1天的节日调借周末形成3天小长假”。您的意见呢?  相似文献   

13.
数字浙江     
59.8% 据2007年浙江省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调查显示,59.8%的公众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感觉满意和比较满意,61.7%的公众认为2007年食品安全状况比上一年有改善。  相似文献   

14.
在“九五”期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处理好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实现我国分两步走的第一步目标,使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从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出发,结合首要任务的完成,我们认为今后五年我国劳动就业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这些问题有的在“八五”末期已经初露端倪,并将在“九五”期间变得更加严峻。一、“九五”宏观经济环境对扩大就业不利。“八五”期间实际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1%,而“九五”国民经济计划增长速度为8%,显然,“九五”期间经济增长对就业扩大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浙江》2007,(2):5-5
由国家环保总局指导,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中列出的两组尴尬数据.一方面,86%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55.17分.没过及格线。  相似文献   

16.
严正声明     
王翠荣 《小康》2009,(9):9-9
据悉,原定于8月三审的《社会保险法》将推迟到明年。知情人士表示,此次延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经济形势不明朗。这无疑又让公众空欢喜一场。究竟什么时候才是“经济形势明朗”时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组数据显示,对这部法案表示“关注”和“非常关注”人高达96%,94.40%的人认为“现在是社保法出台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17.
喝彩无国界     
毕传国 《当代广西》2008,(18):61-61
截至8月14日21时,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通过顾客调查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共2439名公众在线调查发现,当赛前看好的运动员比赛失利时,多达88.1%的公众表示“虽然遗憾但是能够接受”。这种重视拼搏、淡看得失的宽容心态,或许正是杜丽们“卷土重来”的动力和本钱。调查也发现,46.9%的公众有多次为夺冠的外国选手喝彩的经历,45.5%的人承认虽然类似的喝彩不很多,但也有过几次,一直没有为外国选手喝彩的人仅有76%。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与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选择多样化、社会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普遍、积极、主动、有序的公众参与。论文对“公众”和“公众参与”进行了概念界定,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主要存在的公众参与范围偏窄、公众参与程度偏低、公众参与成本偏高等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公众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对策,主要包括培育公众参与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立法,架设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桥梁和提高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成本收益率。  相似文献   

19.
赖荣生 《当代广西》2004,(19):32-32
随着政治文明的发展,公众越来越多地要求领导行为公开化、透明化。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既是领导干部宣传发动群众的重要方法,也是领导干部满足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领导干部展示个人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但是有一些领导干部在接受新闻采访时缺乏经验和准备,对一些问题的处理失常或失当,导致媒体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于己不利,甚至最终导致领导和管理目标的失败。根据媒体的特点和新闻宣传规律,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在接受新闻采访时,应特别牢记四个字:“问”、“新”、“实”、“度”。  相似文献   

20.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问题日益增多 ,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时代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 ,以及公众对社会环境的日益关注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当代西方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正应运而起。“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倡导者们试图从有机整体思维出发用一种“双赢”的思想来超越输 -赢二元对立思想 ,主张兼顾企业、员工、顾客、社会共同体和环境的利益 ,寻求经济“大写的”增长 ,关心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的“共同的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