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逸夫是享誉全世界的香港影视界大亨,他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建造了亚洲最大的电影拍摄基地,掌控着全球最大的中文节目制作公司。1998年,由于他的卓越贡献,香港特区政府为他颁发了大紫荆勋章。2002年,媲美“诺贝尔奖”的国际性奖项“邵逸夫奖”在香港宣布成立,将以每项100万美元的奖金,表彰全球对人类生活有深远影响的科学家。同时,邵逸夫以个人财产成立的“邵氏基金”,为内地教育文化事业捐款共达25亿港元,“逸夫楼”几乎成了中国高校群中的一种人文景观。邵逸夫创办的邵氏电影公司拍摄了许多电影史上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而他一生的…  相似文献   

2.
2000年5月,香港“珠宝大王”谢瑞麟在驾驶白色赛迪房车返家途中,与一辆红色“绵羊仔”电单车相撞,铁骑士飞堕地上,头部受重伤,左脚骨折,而谢瑞麟却没有受伤,逃过了大难。不过,4个月之后,他的另一“劫”却无法避开。 曾经拥有20亿港元的珠宝王国的巨商谢瑞麟,近日,被香港高等法院宣布破产,虽然他曾经历过“三起三落”,在商界十分坚韧,但这次被宣布破产,可能会返魂乏术,将绝迹于香港商场了。 谢氏于1997年参与香港的房地产与股票投资失利,欠下一大笔债务,遭致多家债权人追讨,虽然他曾“见招拆招”,包括汇丰银…  相似文献   

3.
“假如我不是荣毅仁的儿子,我今天不可能做中信香港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假如我仅是荣毅仁的儿子,而自己没有能力来经营,中信香港也不会发展成今天这样的规模。”──由香港的权威机构新近评定的“十大中资集团”龙虎榜上,中国国际信托(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信香港”)名列第四,总资产高达350亿港元;而在这十大中资企业中,它的资历却是最浅,“年龄”最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四十五家中国企业(香港股民称之为“红筹股”)排行榜上,中信香港的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名列榜首,市值约700亿港元。──香港有世界著…  相似文献   

4.
2014年1月7日,107岁的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前董事局主席邵逸夫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邵逸夫先生的一生让我们许多自称为企业家的人汗颜,尤其是那些还不到50岁就退休的企业家和那些还不到60岁就纵情于山水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5.
图片报道     
《东南亚纵横》2001,(1):32-33
2000年的泰国小姐Kulthida,就是中间这位,才21岁。带着这种东方的甜美笑客,她将参加环球小姐评选。 菲律宾政府军向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大本营发起猛攻。可怜的孩子受到惊吓。 在印尼庆祝独立55周年的国庆之际,约1000名学生抗议印尼军队参与政治。 香港廉政公署控告3名内地商人及1名香港贷款代理,涉嫌行贿汇丰银行雇员,欲替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遗孀伊梅尔达取回一笔马科斯存放在香港两间银行共200亿港元存款。这个女人是选美出身的穷家女,她至今不知自己有多少财产。 10名浙江瑞安人经广西桂休某旅行社介绍…  相似文献   

6.
九月初的香港,百年不遇的酷暑还未散尽,金融市场似乎已寂静了许多,市场上不见了8月份的血雨腥风、刀光剑影。恒生指数企稳在8000点以上;港元汇率稳定;恒指期货市场未平仓合约减少,人们终于长嘘了一口气。然而就在不久前,这里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金融决战,决战的一方是以国际著名投机家乔治·索罗斯为首、被港人称之为“国际大鳄”的国际大炒家;另一方则是为年轻的香港特区政府。骄阳似火,决战正酣,战况之烈,市场人土叹为观止。炒家兵临城下大战不可避免国际炒家觊觎香港金融市场已久。首先,香港汇率透明度高,银行的港元…  相似文献   

7.
香港新移民体魄强健,后劲十足。他在广东省实验学校毕业后,下到雷州半岛尖端的徐闻县五一农场,种胶割胶,做小学教师,苦熬了整整十年。1978年5月,他获准移居香港。那时,他除了20港元,一无所有。连几件内衣裤和手表,也是舅舅给他买的。他在舅舅的工厂打工,头一个月得到300元血汗钱,舅舅名正言顺地扣除了手表、内衣费200元。俗话说,到哪个山上唱哪个歌。既来香港,就得学会跟钱打交道;要赚钱,最好自己当老板。这,正是母亲的哥哥给他上的第一课!蓝瑞明当机立断,脱离了舅舅的“庇护”,外出独立创业。他先到一家纸…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2005年2月号《杰出的爱国侨领庄世平》一文最末部分倒数第十七行:“香港实业家罗志清先生以600多万港元捐建了英才中学”一句有误。罗志清先生以600多万港元捐建了普宁群众艺术馆,而普宁英才华侨中学是香港实业家吕高文先生捐建的,请查对。专此谨致编安普宁市侨联会陈浩建2005年7月26日读者来信$普宁市侨联会@陈浩建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香港的基本利益与基本政策高子川:众所周知,香港问题在1997年7月1日以前是中英两国政府之间的事,1997年7月1日后则完全是中国的内政。然而,美国政界出于强权政治的心态和对华战略的需要,在冷战结束后积极插手香港问题,自1992年迄今,美国政府...  相似文献   

10.
香港回归与亚太地区和平和繁荣王家骥现在,香港回归祖国已有六个月。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已在香港顺利实施。迄今,香港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安定,海内外对香港前途的信心倍增。这是香港回归后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港人治港”和“高度自...  相似文献   

11.
1997年7月1日香港己回归祖国,这必将对台湾省与祖国大陆之间的经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因为台湾省与香港之间经贸关系十分密切,香港在台湾省对外贸易及对外投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沟通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中起着枢纽作用。近年来,以香港为纽带,两岸三地之间贸易和投资迅速发展,形成经贸上互相依存的关系。因此,“九七”之后,台湾省和祖国大陆将继续以香港为中介,广泛开展贸易、投资和融资,形成更加密切的经贸关系,“中华经济圈”必将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12.
韩浩月 《新青年》2002,(10):18-19
我六叔比我大四岁。有一次他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我跟你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我跟你……”我打断了他:“这么大的人怎么连话都不会说呢。”  相似文献   

13.
1997年7月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东亚五个主要受灾国(韩国、印尼、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中,马来西亚是拒绝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援助的唯一国家。“拒援”的原因,主要是马来西亚政府及其领导人认为援助的条件太苛刻,受制于人。“拒援”的直接后果,是马来西亚少了IMF注入其他重灾国百多到数百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异常缺乏。金融危机打击下的马来西亚经济面临更严峻的局面,内外矛盾空前尖锐,局势异常动荡,一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最早爆发的是新马矛盾。1998年7月30日,马新两国政府就马来西亚设在新加…  相似文献   

14.
香港新国际机场在1998年7月2日,也就是香港回归中国一周年之际,由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亲临主持揭幕典礼的。孕育十年,耗资一千六百多亿港元的赤角新机场,在江主席正式揭幕后,随即结束访港行程,在新机场乘专机返回北京。到了晚上,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空军一号”又在机场降落,成为使用新机场的第二位领导人。香港新机场已于7月6日正式启用,取代旧启德机场。新机场面积达1648公倾,总面积与九龙半岛相若,是金球最庞大的工程之一。预计每年客运量3500万人次,货运量300万吨,是全球国际机场中数一数二的。尽管初期,…  相似文献   

15.
香港不仅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信息中心,同时也是国际旅游中心。1997年上半年以前,每年到香港旅游的国际游客达1千多万人次,给香港带来了1000多亿港元的收入,旅游业成为香港支柱产业之一。随着香港回归祖国,其旅游业的前景更加美好,所以加强挂港两地旅游业合作,优势互补,共谋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一、香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前景(-)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香港以“东方之珠”美誉闻名于世,她位于珠江口东侧,背靠中国内地,面向东南亚,是亚太地区的交通中枢,也是中国内地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更是台湾与内地间…  相似文献   

16.
1998年3月2日,我所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在京联合举办了《回归后香港经济形势及今后一、二年发展走势》小型学术研讨会。北京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及专家学者近20人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香港1997年经济形势特点达成如下共识:(一)1997年香港经济发展总体上仍保持基本稳定。前三季度由于香港内部需求强劲,经济和投资继续增长,上半年 GDP 增长达6.3%。第四季度开始,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强烈冲击,港元利率大幅上升,香港经济逆转下落,全年生产总值增幅为5.2%,同上年相比,  相似文献   

17.
电话     
疲惫不堪的丈夫一回到家里就对妻子说:“无论谁来电话找我,你都说我不在。”过了一会儿,电话铃响了,妻子拿起话筒。“是的,我丈夫在家。”丈夫一骨碌从床下跳下,不悦地说:“我不是说过让你…,··。”“别生气,亲爱的。”妻子说:“电话不是找你的。”电话  相似文献   

18.
中产阶级的典型生活 李强自己都不清楚从什么时候知道“中产阶级”这个说法的,只是这种说法盛行后,他就被身边的人划分到了中产阶级里面,而且,他觉得自己够得上中产阶级的标准。工作15年,刚满38岁,在跨国公司做中高层,税后年薪35万,妻子在大学教书,收入稳定,一个在夫妻俩自己眼中无比聪明伶俐的6岁孩子,一辆帕萨特轿车,还有一套150平方米的三居室房子。每月还房贷6000元后,其他都是净收入。这是各种社会调查和报刊生活方式版面最常举出的中产阶级样本。  相似文献   

19.
以中篇名著《老人与海》而荣获国际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于1941年3月作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战地记者和小说家访问了中国。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火遍地,而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处于最严重关头的时刻。42岁的海明威偕同他的新婚妻子玛莎·盖尔霍恩取道香港来到中国,此行是应纽约《午报》主编英格苏尔之请,来华考察中国对日作战及日本在远东军事动向的。海明威和他的妻子走访了韶关前线,以及桂林、重庆、成都、昆明,并沿著名的“滇缅公路”经腊戌、曼德勒到仰光,然后再取道香港、马尼拉返回美国。其间,在中国战时首都重庆与周恩来的秘…  相似文献   

20.
梁广 《海内与海外》2006,(1):1-1,4-8
激流勇退 海外掌控 二战后直到50年代初期,香港各方面比广州还落后。1953年,霍英东首创“卖楼花”,香港地产一下子就兴旺起来。霍英东更是财源滚滚:“收钱收到自己都害怕,这样卖下去,不知要赚多少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