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叶如陵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当时,他已退休11年。  相似文献   

2.
《前线》2011,(7):102-103
今年71岁的叶如陵,30年前是西藏人民眼里的贴心人,30年后又成为北京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是什么使他受到百姓如此爱戴々作为朝阳区香河园街道西坝河西里社区党委委员,叶如陵这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的座右铭是:“把我的爱心和知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直到永远。”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他被党中央表彰,成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  相似文献   

3.
他虽身患癌症九年,但仍勇敢地向命运发起了挑战;他虽已退休两年,但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甘愿做着奉献。他的名字叫王惠春,辽宁省委组织部正处级退休干部。  相似文献   

4.
“我入党这事还真曲折,向组织递交了四次入党申请书。”叶如陵老人说。1959年8月,叶如陵被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录取。他第一次写入党申请书时,正上大学一年级。“一个穷孩子能上大学,得益于党的培养。我要入党,争取更多的机会为人民服务。”跨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叶如陵心中就有了入党念头。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市第二十五次老干部座谈会上,朝阳区香河园地区"叶如陵团队工作室"被评为北京市"老有所为先锋、创先争优旗帜"。该工作室获此殊荣当之无愧。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一直关注叶如陵,对他有更多的了解。一次次走近他,一次次受到感动。1964年,大学毕业的叶如陵主  相似文献   

6.
再访傅昌旺     
皇甫琪 《先锋队》2012,(10):5-7,1
傅昌旺是我省煤炭系统的一位老共产党员、老劳模。他从1964年开始,不计报酬,每天坚持上两个班,21年多出勤六千多个工作日。他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办理退休手续后,仍奉献不止,退而不休,从1990年开始,一直在山上义务植树,日与青山为伍,夜与丛林作伴,植树几十万株,不取分文。《再访傅昌旺》,记录了傅昌旺退休后的一段故事。他的事迹令人感动,不愧是退休不褪色的共产党员的楷模。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赵永利就是这样一个人。2009年5月,在辽阳市纪委机关工作了40余年的赵永利退休了。退休以后本应轻松一下,悠闲地安度晚年,但他坚持为群众做好事,每天从早忙到晚,在社区当义工,积极主动为街坊邻里做好事,向社会献爱心……退休后的5个春秋,人们常常看到赵永利做好事的身影,处处留下了他奉献爱心的足迹。"咱身边的活雷锋"赵永利做好事并没有什么惊天  相似文献   

8.
初见徐大师,这位朴实憨厚的中年男子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张黝黑而略带粗糙的脸显出几分刚毅,让人感到几许不凡。 徐大师,1978年毕业于江苏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正当许多青年梦想着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时候,他却响应祖国的号召,奔赴青藏高原,踏上了他的奉献之路。 他像一头任劳任怨的牦牛,为西藏的动植物检疫事业默默地工作,无私地奉献了18个春秋。在西藏的18年里,他大多数时间是在检疫一线度过的。1990年,当邻国疫情猖獗之时,他在海拔4500多米,周围30公里荒芜人烟的边境口岸一待就是5个月,常吃的是糌粑,有时一星期只能吃上一根  相似文献   

9.
正在营口市老边区,有一位名叫姜成学的老人,19年如一日奉献余热,义务担任社区宣传员、社会治安员、人民陪审员,竭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退休前,姜成学是营口市老边区卫生局局长兼党委书记,退休至今,奉献不息的他先后受到省、市、区表彰31次,3次荣获"营口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被营口市委授予"有特殊贡献的老党员"称号。"宝刀不老锋犹在""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是我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姜成学的话掷地有声。从2005年我国实行陪审员  相似文献   

10.
王锡德退休后,仍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常说,“虽然离开了工作40多年的岗位,但离岗不离党,离职不离责,退休不褪色,仍要活到老,学到老。艰苦奋斗,继续为人民做奉献。一辈子做人民群众的牛”。  相似文献   

11.
晚霞在燃烧     
退休,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意味着事业生命的结束。而在农八师石河子总场清泉集二连,自治区劳动模范、兵团优秀共产党员、退休干部董新生心中没有"退休"这个词。他像燃烧的晚霞,努力奉献余热。  相似文献   

12.
在我市基层科普工作的舞台上,有一棵为广大青少年普及天文知识的“常青树”,他就是被广大青少年称为“天文爷爷”的赵之珩。赵老今年77岁,做天文科普工作已有55个年头,经他培养的学生有许多已成为我国天文事业的栋梁。1996年退休后。赵老继续活跃在科技馆、少年宫、社区、大中小学和幼儿园。为喜爱天文的孩子们普及天文知识。他常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  相似文献   

13.
他从戎34载,经历14个岗位.身后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他秉公用权,虽将近退休,但作风不松、干劲不减,默默奉献,彰显一名党员干部的博大胸襟;他忠于爱情,坚守美德,精心呵护长年患病的妻子,27年不弃不离,演绎了一段当代爱情传奇。  相似文献   

14.
陈辉 《党建》2012,(2):40-41
●1976年,他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留在上海工作半年后,自愿申请进藏工作,一干就是36年。●他的妻子从大连退休后,成了西藏军区总医院的义务编外妇科专家。女儿从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后,也来到西藏工作。●他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新中国成立60周年感动中国人物等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  相似文献   

15.
他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有着近50年的党龄。他从事老干部工作时,被同事们称为“勤快局长”、“贴心局长”;退休后,他奉献在社区,被居民们称为“热心人”、“好心人”;他发明的“红色名片”成为宣传党的政策的金字招牌,白编自唱的“红色歌曲”在机关、学校和社区激荡。  相似文献   

16.
《党建与人才》2001,(1):18-18
李庶坤,今年75岁,呼伦贝尔盟大杨树林业局退休职工,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从1991年起坚持义务植树造林,每年植树1000株,截止到1999年,共植树9000多株。国家“天宝工程”启动,使老李信心高涨,干劲倍增,他在义务植树9年后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每年义务植树1500株。他计划植树到80岁,为大兴安岭林区增添2万株新绿。在李庶坤的带动下,大杨树林业局植树已深入人心,造林护林蔚然成风。李庶坤退休不忘党的宗旨,活到老,奉献到老,他的事迹在呼伦贝尔大地广为流传。七旬老人植树超万株  相似文献   

17.
今年81岁的贾维义,退休前是河北区司法局的一名干部,现为天津市金蔚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律师。退休后,他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当作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坚持做到退休不退岗、服务无止境、奉献不声张,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被社区居民誉为“‘退而不休’的好律师”。  相似文献   

18.
杨守东 《实践》2013,(6):28
赵汝贤,赤峰市宁城县关工委执行主任。一位不愁吃、不愁穿、不差钱的耄耋老人,却在退休之后长达19年的漫长岁月里,把精力和心血全部倾注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上,他甘于奉献不求回报,孜孜燃烧着爱心之火。3次被中央关工委和中央文  相似文献   

19.
翟增义是北辰区法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10年来,他始终把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当成自己退休生活中的重中之重,用一颗为党工作、为老同志服务的奉献之心,把法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成了凝聚老同志、服务老同志、发挥老同志作用的坚强堡垒。  相似文献   

20.
赵炜  白雁翔 《先锋队》2012,(14):28-29
从放羊娃到普通技师,从普通的电焊工到党员干部,回首这一生所走过的岁月,陈万先感慨地说:"是党培养和教育了我,对党的感谢之情让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为企业奉献自己的一生。"退休前,他用一把焊枪服务企业数十载;退休后,他用一根焊条帮助学校培育技师数百人。他就是"感动中国的矿工"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同煤集团大同煤炭技师学院实习指导教师陈万先。陈万先是一名已逾古稀之年的老人。他曾是宏远公司的一名电焊工,将自己的青春无私奉献给平凡的岗位。如今,他是大同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