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舆论监督作为"第四种权力",在约束其他权力运行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权力监督力量。舆论监督的产生,与人民主权观念、言论自由、民主政治理念和法治观念密不可分。"对谁监督"、"由谁监督"、"如何监督"的追问,是舆论监督的逻辑路线,人民主权观念、言论自由、民意和公民知情权是其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民论坛》2015,(8):6-7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简政放权时说,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总理一句"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在这个春天迅速传播开来,这既是推动改革落地生根的箴言,更是严格约束权力的诫令。束权谋善政,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用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通过约束权力构建善政,从而给全面深化改革清障开路。"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道出了权力在  相似文献   

3.
权力的"任性"主要是权力主导者在行动权的认知上缺乏责任意识和民意导向,在控制权的认知上缺乏对权力边界的勾勒和厘定,造成了政府权力的随意性使用。因而,一个不"任性"又有为的政府,应当是一个民意政府,一个责任政府,更是一个有限政府。只有深刻理解权力"任性"的发生机理,树立全新的施政理念,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营造有为政府的社会环境,才能对权力形成有效的约束,实现良善的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年来公共权力滥用之普遍,危害结果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逐渐使人们普遍而清醒地认识到,一切缺乏约束的公共权力必定导致腐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约束。  相似文献   

5.
权力监督: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理论月刊》2005,3(2):30-32
加强权力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核心是要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防止公共权力的变异,把公共权力置于民主和法律的约束和监督之下,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权力具有一种特性,在约束不力的失控的情况下,它使权力的行使者倾向聚敛、扩展权力,并通过权力的动用追求自己及其所属集团利益的最大化。由此,权力愈大、愈集中,愈要予以规范和约束。否则,权力的膨胀必然导致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防止权力滥用的关键是监督,重点就是不让权力被用来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人民群众监督是公共权力正常、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但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初心,就是要把增强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有效性作为着力点,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8.
《前进》2015,(10)
<正>在监察室,从网上数据监管电子监察客户端,可以清晰看到文化系统机关处室和27个厅属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情况,风险高发点在哪里,哪些岗位易发廉政风险,一般表现是什么……近年来,以山西省委提出"六权治本"即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行使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为切入点,山西省文化厅增加权力使用的透明度,坚决杜绝权力"任性",着力加强对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和重点人、重点事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民主监督,既是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经过长期努力建设,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多种监督制度并存、共同发挥重要作用的监督体系框架。全国人大以专门法的形式,保障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对同级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权力,为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人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发挥对权力的监督与约束作用.对当前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至关紧要。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员干部手中都掌握一定的权力。权力可以用来为人民服务,也可以用来谋取私利,  相似文献   

11.
权力具有天然的膨胀性和向恶性,只要缺乏足够的约束、监督,任何权力都会生出腐败、瑕疵等行政斑点。《民主与法制》2011年第19期报道的《作茧自缚的革新》,对建设中国法治政府提供了有益借鉴。古今中外成功的吏治经验是规范权力、约束权力和限制权力。必须将权力关进笼子,  相似文献   

12.
缺乏监督和制约助长了权力任性的恣意发展,并带来了极大的社会危害。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同时,还应"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防控徇私舞弊、滥用权力等腐败问题,唯此才能以束权谋善政。  相似文献   

13.
国外权力监督经验对我国反腐败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英、日、德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权力监督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主要体现在 :以法律规范权力 ,以权力制约权力 ,以公民权利监督权力 ,以及以制度约束权力。国外加强权力监督的成功经验对于完善我国反腐败的法律体系、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构建公民参与监督的制度平台均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是防止党和国家的权力与社会利益相脱离、克服权力腐败的基本途径,也是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当前,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健全党内监督约束机制党内监督是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依照党章和其它重要党内法规相互监察、相互督促的活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内监督的实质是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党内监督对党员干部来说不仅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而且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党内监督状况如何,直…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的权力修养是指领导干部对权力的产生、权力的本质、权力的运作及其结果的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自觉意识,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前提条件,权力修养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关键.领导干部加强权力修养必须牢固树立公共权力意识,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和行使权力,必须增强自我监督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必须承担起领导科学发展的责任,必须辩证地看待权力与人民责任奉献奋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强化监督意识提高监督力度黄普一、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性质的集中体现。任何一种缺少监督的权力,都是不完整的权力;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党领导人民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的政权形式。其主要内容一个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相似文献   

17.
论人民监督思想的提出、继承和发展顾思茂权力,尤其是党和国家的权力,决不能离开监督,否则就会产生腐败和蜕变,这是治国之要理。对权力进行监督的形式是多样的,然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最理想的监督形式应该是人民监督。因为党和国家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那么人民就有权...  相似文献   

18.
“土规定”是基层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复杂现象,其盛行消解了国家政策的执行效果,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更是暴露了少数基层执行主体权力任性妄为的思想。探究发现,政策目标难以度量、本位主义、政绩观扭曲以及有效监督不足等是导致基层执行主体扭曲政策的原因。对此,可通过完善政策设计、理顺利益关系、提升执行主体素质、强化监督问责等措施,实现对“土规定”的系统治理。  相似文献   

19.
杨久华 《前进》2015,(4):44-46
"六权治本",作为山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治本之策,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监督体系的系统性。依法确定权力是其他环节的前提,科学配置权力是权力运行制约监督的有效途径,制度约束权力和合力监督权力是关键,阳光行使权力则构成权力制约监督有效的外在条件,而严惩滥用权力则是其他环节权力制约监督的保障。可见,依法确定权力、科学  相似文献   

20.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其实质是对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的制约。做好人大的监督,特别是法律监督,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中有法不依、滥用职权的情况依然严重存在,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强化人大监督职能,完善监督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督促本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尤其是没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宪法和法律得以实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改进和加强对宪法和法律的监督。要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