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 提笔给你们写这封信,我的内心不得不产生一种久违的冲动,因为这是一个远在祖国边睡、身在高墙电网之中的囚子,准备向他愧对的故乡倾吐心声的时刻(期待这一时刻的到来,历时已三年有余)。在此。愿家乡父老身体安康、生活幸福,祝全体编辑老师工作愉快、岁岁平安!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和台湾有着割不断的联系。1895年甲午之战,清政府战败而被迫签马关条约,割让宝岛台湾给日本,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联合各省在京应试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声动中外。台湾被割让后,梁启超时刻关注宝岛同胞的境况,1911年他应台湾父老的邀请,终于如愿登上宝岛,“本是同根,今成异国”,沧桑之感油然而生,遂以其饱蘸爱国挚情的笔锋,倾吐了对台湾民众的热爱,披露了殖民统治的黑暗。学术界对梁启超的研究比较充分,但惟独其台湾之行的研究却相对不足,因而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8)
正"退隐"大理的10年里,野夫笔下文字的宁静,让悲怆悄然转化为"慈悲"。每一段往事被他用"致密"的散文叙述一遍,读之便不胜其悲,众人扼腕。倾吐会让人"心晴",正如见过野夫之后的次日,大理就艳阳高照。洱海在东,苍山在西,当落日隐没山巅之际,一句诗恰如其分:"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野夫就住在苍山脚下。凌晨5点的酒店阳台,仰望苍山与高天,我仔细回想着和他谈话的每一个细节,思索着他和周围自然意象的关系。街对面的一家客栈的招牌就那么凑巧地突然点亮,上面有四个字: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场冥冥上苍安排的命运之战,一列在珍珠港废墟中重返战场的老兵,倾吐复仇之火,表演了近乎完美的夜海伏击战;而一种传统的海战方式,在狭窄的海峡中,完成了华美的告别演出。世界海战史上留下了它独特地位,这就是苏里高海战。  相似文献   

5.
城里生活方便,是很多人的向往。但父亲进城后,住不多久就要回去,他说他不习惯。对城里的事情,他看不懂,对城里人的心思,他猜不透。对城里的文明,他不认同。他有着太多的困惑和不习惯,他感到陌生,感到寂寞和孤独,于是回乡下去了。  相似文献   

6.
蒋醺 《法制博览》2008,(10):18-18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出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相似文献   

7.
朱元璋疾恶如仇,他要扫除一切通往他的理想国道路上的障碍。他的严刑峻法不仅施用一般官员,即使是他的亲属犯法,他同样不会饶过。没有亲疏之别,没有等级之分。在他眼里,法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他的至亲、驸马欧阳伦因为动用公家车辆走私茶叶,破坏了茶马之法,被他断然处死.  相似文献   

8.
张佐良 《法制博览》2010,(15):13-13
1976年1月,周恩来已经病得不成样子了。他身上的毒瘤每时每刻都在消耗掉他体内的营养物质、噬啮掉他的肌肤。此时看来,尽管他的头脑清晰,思维敏捷,但见他已经明显地消瘦了,面部不再丰腴红润。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理发,看到的只是白发多黑发少,头发更加稀疏了;胡子拉碴的样子,若是几个月没有同他见过面的熟人,一旦看见他,会吓一跳。  相似文献   

9.
李国文 《法制博览》2009,(17):63-63
公元777年(唐大历十二年)3月,宰相元载伏诛。 他被押往万年县行刑,刽子手开刀问斩之前,循例要问:相公,可有什么遗言和要求,且说无妨。元载说他只有一事,唯求速死。刽子手说,那倒不难,不过要委屈相公。于是,剥下他的臭袜子,塞进他的口中。然后,刀光一闪,人头落地。同时,他的妻子、他的两个儿子、他的主书、随员、门人和亲信,以及他安插在宫廷里面的内线,统统完蛋,或交出脑袋,或关进牢房,或逐出长安,或削职为民。一位跺跺脚,长安城就晃动不已的大人物,树倒猢狲散,连替他收尸的人都没有。  相似文献   

10.
节俭难致富     
刘墉 《法制博览》2010,(2):59-59
一个朋友,年轻气盛,看到社会的不公,总不忘发挥一个公民的职责,在网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几年前,网络刚刚兴盛,他的主页,一度红极一时。彼时他“出口成脏”,骂名远扬,文化圈里做贼心虚的人,皆对他敬而远之。他的那些出版社的朋友.赚了钱,再不敢在他面前显摆,怕一不留神,被他窥去了行业潜规则,在网上网下大肆批判,直让自己辛苦铺成的财路,重新被他滔滔之唾液,给堵了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西班牙马德里圣费尔纳多皇家学院,一个靠叔叔萨尔瓦资助得以求学的孩子忽然喜欢逃课了。因为他开始迷恋普拉多美术馆。在那里,他享受着艺术的盛宴。渐渐的,他越发着了魔,干脆跑到大街上写生,马德里大街小巷成了他的学校。叔叔知道他逃学的事情后很失望,中断了对他的接济。  相似文献   

12.
邱勇  付少玮 《工会博览》2013,(36):17-18
56岁的郭军,说话就爱笑。他是公交集团第二客运分公司的大艺术家,职工们喜欢他的黑板画,喜欢他这个人。看着郭军,远观近摸着他的黑板画,大家就觉得心里喜兴,好像看了他的画,晚上回家能多吃一碗饭似的。  相似文献   

13.
游宇明 《法制博览》2008,(20):12-12
亲爱的世界:我的儿子今天就要上学读书。一时之间他会感觉新奇有趣,我但愿你能待他温柔些。你瞧,到现在为止,他一直是家中的宠儿,后院的王者。我总是忙着为他治疗伤口,慰藉他的心情。  相似文献   

14.
考大学上了分数线:无“点招费”名落孙山 1977年9月27日,章剑军出生在湖北公安县南坪镇。他父母只养了他一个独苗苗。因而.他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得到了父母的尽情呵护。上学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然而,命运却在关键时刻跟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1997年7月,他第一次参加高考,就名落孙山。  相似文献   

15.
典型案例:中学生晓波是个比较热心的人,也很喜欢帮助别人。只要别人找他帮忙,他都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因为他觉得拒绝别人的话完全说不出口。但是他自己能力也有限,不可能每个忙都能帮得到的,面对求助时他做不到,又说不出口,这类事情简直成了他的心理包袱。  相似文献   

16.
高淑兰 《法制博览》2011,(19):30-32
虽然是万乘之尊,可命运还是公平地惩治了他的放浪行为,他死时几乎全身溃烂,恶臭远播,人人敬而远之,他空洞而绝望的眼中满含眼泪。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死于性病的皇帝,他的死是大清皇朝一段羞于启齿的疮疤,也是他荒淫生活的一个总结,却是慈禧重掌朝政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17.
一天,公司来了位新同事。老板把哈姆森叫到办公室,并对他说: “哈姆森先生,这是新来的同事诺伊鲍尔先生,先让他同您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他需要全面了解公司各部门的情况,请您多关照他,指点他,对他说明一切情况。”  相似文献   

18.
1966年,他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曾拥有快乐纯真的童年,但上初中后,家庭却接连出现变故,疼爱他的父母都相继离他而去。深受打击的他只能每日沉浸在读书中,用读书来忘掉一切不快乐。他因而沉默、深思,刚强、独立。中学的老师说:“这孩子,看起来是有出息的样子。”  相似文献   

19.
同学会上,不断有人向他敬酒,套问他如何赚取第一桶金,这些年来成功的心得。几杯酒下肚,他似乎来了兴致,加上在桌间,不过是一个小圈子,他也乐意一说。但他说的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十年前:  相似文献   

20.
聂绀弩 《法制博览》2008,(10):43-43
抗战前一年,我同一个朋友到S省的某处去,碰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乡下人,谈过一些非常奇怪的话。我们是在离大路不远的一个池塘边碰见他的,他正在一个人车水。起初,我们是向他问路,看见他谈话的样子有趣,就爽兴在那儿歇脚,和他攀谈起来。他起初也不大多讲话,后来看见我们不想走,或者也觉得很有趣,也就随便谈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