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雄山 《求索》2006,(1):179-181
贾谊承传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所以,他的美学有伦理美学化、美学伦理化的特点。同时,贾谊继承了道家的本源—本体论,并将道家的本源—本体论与儒家的伦理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得“美”也具有了本源—本体性。虽然“美”具有本体性、内在性,但是,贾谊认为,后天的教化、学习对“美”的最终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汉早期思想家、政治家贾谊 ,从汉初现实政治出发 ,系统论述了治国安邦的思想理论 ,提出了一系列适应当时政情发展需要的政策措施 ,成效卓著。他力主加强中央集权 ,强化封建法制 ,改善政权结构 ;十分重视改善大一统封建帝国的政治秩序 ,十分重视构建社会生活的安宁秩序 ,从而实现“家齐国治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3.
余全介 《求索》2006,(10):200-203
汉初与战国时期较为相似的政治环境是当时纵横家活跃的原因。蒯通、邹阳及公孙豸矍的游说活动表明了纵横家学说在汉初的复兴。这个时期的纵横家一方面继承了战国末期纵横家擅长“权变”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有了融通儒学的新变。  相似文献   

4.
西汉贾谊《鵩鸟赋》以推度鵩鸟之意抒发对人生、世界之看法,豁达中见悲愤。作者乐观旷达,但又无法摆脱其政治失意的痛苦,故作品中既有积极进取的苦恼,又有乐观旷达的道学追求,但道学思想却是贾谊思想的主流。本文重点剖析《鵩鸟赋》所蕴含的道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贾谊忠烈人格的丰富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光荣 《湖湘论坛》2000,13(2):59-60
谪前之豪放 贾谊。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辞赋家。他年少得意,18岁时便扬名于郡中,并被河南守吴公聘请为门客。后来吴公把他推荐给汉文帝,文帝任命贾谊为“博士”,一年后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而且又准备以“公卿”的显赫职位委任给他。贾谊能够在走向社会的最初几年中便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郡中人的称誉、吴公的爱才、汉文帝的...  相似文献   

6.
汉初政治上的修养生息、无为而治直接促使宽松、自由学术氛围的形成 ,诸子各派都获得了继战国之后的又一次长足发展。帝国政治的大统一催促了思想的大融合。通过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及主体立场的几经转换 ,从《吕氏春秋》开始 ,中经《淮南子》,最终到董仲舒 ,汉初思想家对先秦尤其是百家争鸣时期各种思想资源的整合与吸纳方才完成 ,并在董仲舒这里开始了对儒学的全新打造。  相似文献   

7.
熊永祥 《求索》2007,(9):165-167
贾谊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对历代贾谊研究进行简要梳理和大致分期,并认为可以从研究贾谊文化品格入手,创新贾谊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 ,经济管理中的缝隙和漏洞、经济生活中的失范和无序现象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存在 ,加之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 ,国际犯罪的渗透 ,滋生经济犯罪的土壤和条件将广泛长期地存在。据此既要重视微观防治 ,也要重视宏观社会控制 :(一 )深化改革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逐步消除经济犯罪的土壤和条件。 (二 )健全法制 ,营造遵纪守法的外部环境。 (三 )加强对权力的制衡 ,完善监督机制。 (四 )综合治理 ,打防结合 ,以防为主。 (五 )建立一支能够适应形势需要的经济犯罪侦查队伍。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和东方在社会转型中都遭遇着精神的迷茫和信仰的失落。但人不能毫无信仰而生活。信仰的存在具有深刻的人性根据。理性和信仰的张力意识,绝对和相对的辩证意识、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和谐意识,成为当代人类重塑信仰精神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汉赋发展史上,贾谊是一位处于转折时期的继往开来的重要作家,他既以其杰出的创作成就成为骚体赋的最有力的代表性的人物,又以他的作品为汉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自铸伟词,兼容典故,广譬博喻,上继承屈原文学的传统,下奠定了汉赋之基础,开启汉赋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张兴海 《长白学刊》2010,(6):123-125
中国社会正经历深刻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带动着社会各方面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社会深层变革决定了价值观念变动性、矛盾性。社会经济基础革新、社会阶层分化、社会权力转移,从不同侧面导引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王沛 《传承》2014,(3):146-147
《史记》是一部历史著作,是一本人物谋略专著。《本纪》《世家》中记叙了许多智谋之士,张良、郦食其、范增等都在秦末风云中发挥重大的历史作用。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成名轨迹,体现了各自独特的价值追求和人格魅力,其中也无不体现了司马迁在著《史记》时所蕴含的情感意志。  相似文献   

13.
西汉初年,民乏国困,百废待兴;内有异姓王和同姓诸侯王的割据骚乱,外有匈奴的时常侵扰。为此,虽有一统岭南之抱负的汉室帝君,也终因国力所限,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之下,只得暂时对“划岭而治”的南越割据政权采取以恩抚为主,辅以防范制约的温和手段,以换得南部边境的稳定。于是,恩抚与制约便构成为西汉初60余年间中央王朝在南部边疆沿袭不替的一项基本政策。这也是汉代边疆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汉初中央王朝第一次成功地改变了边政处理的被动局面,和平地实现了其对南部边疆的主动权,为维护和巩固当时汉帝国南部边疆的稳定提供了保障,而且也对后来汉王朝实现岭南的统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道德问题的主要表征是公德的缺失 ,而公德缺失和中国特有的社会转型有着直接的关联。本文想从多学科的视野来对此加以分析。首先 ,经济体制的转轨 ,松解了原先的伦理实体 ;其次 ,社会结构的转变 ,使得道德的监督条件发生了变化 ;再次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的工具理性也在侵蚀着公德场域 ,使得公德场域出现了“集体的非理性”。转型期的公德重建一方面必须借助法律 ,另一方面必须在底线道德的基础上慢慢培育 ,这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主要内容和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的报告、调研、演讲和谈话中,从历史的、发展的、人民的视角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民生建设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集目标、内容、主体、原则、方法、手段、保障、路径等诸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民生建设思想。这些富有建设性的、体系化的民生思想把我国民生理论创新和民生事业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刘春萌 《传承》2011,(24):8-9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是一部为了中国人民的民生而不断奋斗的实践史。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17.
代山庆 《传承》2011,(9):8-9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是一部为了中国人民的民生而不断奋斗的实践史。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转型与农民组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凯中 《求索》2006,(12):72-74
中国社会转型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积重已久的“三农”问题成为农村社会转型的巨大制约。农民组织化在农村转型期是促进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市场化、服务农民角色转换、维护农民权益与稳定农村社会的有效路径。要加快农村转型进程,必须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付蓓  覃雪梅 《传承》2014,(2):92-93
民生问题从一开始就与国家相连,而儒家、道家和墨家的观念对传统统治制度的影响最大,通过集中考察儒道墨三家对民生问题的看法,有利于理解当代社会对民生问题的思想源头。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民生思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民生思想和观点,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存在着不少迷误和历史局限性.我们在肯定其民生实践的成效和功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其民生实践所遭遇的严重挫折.但无论是成功经验抑或是失败教训,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