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以来,图像叙事研究逐渐兴起。在此类研究中,插图版译本的图像叙事研究较为特殊,因为在插图版译本中,不仅存在由一种文字至另一种文字的语际转换,还存在由文至图的符际转换,且二者共存于跨文化交际的语境中。插图的图像叙事往往形成对源文话语层的偏离型重构。在鲁迅小说的英译本中,这种偏离型重构主要有三种类型:插图对源文的情节进行预叙、插图对源文的叙述视角进行转化、插图对译入语读者的观察位置进行具化。它们以不同方式影响译入语读者对小说的理解。由此,建构一个涵盖偏离型和忠实型重构的分析框架,能够助益今后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陈伟华 《求索》2008,(8):178-180
在中国小说叙事的现代转型过程中,基督教文化深入影响其符号层、结构层和功能层等各个层面。中国小说叙事的现代转型既是内外两股力道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使然。  相似文献   

3.
现代民俗小说的叙事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民俗小说以民俗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并将其与文学的具体性、情感性、审美性特征相结合,从而对人类的生命过程提供最充分的形象化的解释。现代民俗小说作家解释民俗生活世界的叙事类型包括异地追忆怀旧型、民间体验采风型和综合历史方志型;同时他们对民俗内容的表现又分别采取了多方位全景式的叙述、以民情民性为主的叙述和以民俗事像为主的叙述等几种不同的叙述角度。  相似文献   

4.
车红梅 《求索》2013,(1):147-149,108
梁晓声有着浓厚的"北大荒知青情结",他的北大荒知青小说有着鲜明的理想主义特色。他的小说充分挖掘知青立志垦荒戍边的往事,张扬知青们在经历激进、狂热、忧伤甚至迷失之后,仍然执著进取坚守尊严追求崇高的北大荒精神。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他为青春作证,为"沉默的大多数"代言,再现历史真实,拒绝涂抹,彰显了军垦生活带给知青们在灾难中不迷失自我的巨大力量,从而使他理想主义叙事的知青小说成为了中国知青文学乃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地标。  相似文献   

5.
谭君强 《思想战线》2004,30(5):106-109
在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尽管并不存在像现代主义跟现实主义之间那样的明显"断裂",但其间依然显示了独特性。后现代小说在叙事方面显示出如下特征:对作品的复制与多重复制,融合事实与虚构、现实与神话、原创与模仿,消解文学不同类别和体裁的界限,叙述主体的"本体论"运用与戏拟式变换,不可靠叙述者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6.
苏晓芳 《求索》2010,(8):204-205
新世纪政治小说是"主旋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具有"特别的样式"的通俗小说。借鉴结构主义叙事研究方法对张平、陆天明、周梅森的政治小说进行分析,可以划分出7种人物类型和13种叙事功能,二元对立模式是其基本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7.
尤冬克 《前沿》2013,(13):189-192
知青小说就是“城里人下乡”的乡土叙事,知青小说对“乡土”如何表现与表现如何,是评价知青小说意义,预估知青小说价值的重要标准.本文理析了知青乡土叙事的层递关系,分析了知青乡土叙事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认知新文学今日之流变,对后知青文学的发展有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家庭小说的叙事模式从纵向来看,呈现着阶段化的比较明晰的历程,在价值论、观念形态与叙事策略等方面都从幼稚走向了成熟;从横向来看,在具体的各个时段,则呈现出多元共生的复杂性;从文本品性来看,在批判与眷怀之间是现代家庭小说文本的矛盾化的叙事品格。  相似文献   

9.
"青春",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关键词之一,百年中国文学史也可以看成是百年青春发展史,通过对"青春题材"的小说进行梳理,试图勾勒出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发展的一个总体的格局和一个大致的轮廓,虽然对于个体的"人"来说,青春总会逝去,但是文学却可以永远处于"青春"的行走状态,从这个角度看,文学与青春是有着不解之缘的,文学是人在未知中探求理解,在纷杂中寻找真实的一种尝试,这也正是"青春"的某种隐喻。  相似文献   

10.
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龙迪勇 《思想战线》2005,31(6):102-109
长期以来,叙事学理论对时间问题关注较多,对空间问题着力甚少。在关于现代小说叙事结构“空间形式”的探讨中,其“空间”非指日常生活经验中具体的物件或场所,而是一种抽象空间、知觉空间、“虚幻空间”。只有在完全弄清楚了小说的时间线索,并对整部小说的结构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这种“空间”才能在读者的意识中呈现出来。构成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要件是时间,或者说时间系列。小说的空间形式必须建立在时间逻辑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叙事的秩序;只有“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创造性结合,才是创作伟大小说的条件,也是未来小说发展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1.
傅其林 《思想战线》2005,31(6):110-115
20世纪20年代中国雅俗小说在叙事模式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互动现象,具体表现在讲听模式与写读模式、情节模式与情调模式的转向、互动.叙事模式的互动不仅加速了通俗小说借鉴现代新小说的过程,促使了通俗小说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而且促进了新小说的民族化叙事风格的形成,从而对现代小说格局的多元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历史时期,"小说"一词的涵义有着极大的差异,了解"小说"这一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轨迹.认识其内涵、外延及分类情况,是今天的小说研究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小说源于何时 ,众说纷纭 ,大体有黄帝说、先秦诸子说、汉代说、唐代说、宋代说、史传说、稗官说、神话说数十种。结合古代小说固有的特性及与今天小说的联系 ,根据先秦已有定型和成熟的小说来看 ,上古时代的口头文学应该是古代小说之源。  相似文献   

14.
刘书勤 《理论月刊》2005,(11):128-130
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对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是莫言小说叙述中的一大特色.从不同的叙述模式看,他作品中的儿童视角呈现出不同的叙事形态经验自我型的、混合成人视角型的、纯粹儿童视角型的;从儿童所"看"所"视"的内容看,他的儿童视角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洞察社会世相的"向外看"和反观、省视个体生命的"向内看".而儿童视角的叙事特征、小说的叙述姿态和审美情调等则内蕴着莫言作品中儿童视角的情感发生机制及其复杂的心理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姚公涛 《求索》2011,(9):193-195
“新小说”的叙事话语有文体的综合、意义的反讽、声音的复合、语式的自然等特征。“新小说”文体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它从小说话语文体自身特点出发,融戏剧话语、电影话语、散文话语等话语文体于一体。从意义构成上看,“新小说”的反讽主要表现在叙事中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声音上的复合型是“新小说”叙事话语的又一重要特点,主要表现在叙述中有各种叙述声音的融合。从叙述语式构成看,“新小说”叙事话语主要呈现叙述者与“物”和谐并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曹淑萍 《求索》2011,(7):221-222,25
作为现代主义小说开拓者,詹姆斯小说在语言、文体、叙述策略上都有重大创新。语言结构句式冗长,盘根错节、结构繁复、大量使用圆周句和悬念式结构,且欲言又止、用语典奥,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现代小说艺术的认识。他把小说作为一门艺术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大量的实验,建立了一整套从创作到批评的小说理论体系。涉及小说与现实的关系、小说创作、小说的功能、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小说的叙事手法等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17.
姜春 《求索》2013,(9):162-164
莫言小说在叙事姿态、叙事视角、叙事伦理等三个方面都有其独特选择。这直接影响着小说文本风貌与意蕴的生成以及道德立场和美学意图的表达。莫言的小说叙事采取“作为老百姓”的叙事姿态、“无知”的叙事视角、“稚拙”的叙事伦理,摆脱了以往知识分子“大叙事”中的俯视姿态,突破了“权威”话语的束缚,充满了内在的张力,在善恶伦理里贯彻着一种慈悲,在苦难叙事中透着人性的亮色。将底层老百姓的原生状态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8.
舒凌鸿 《思想战线》2012,38(5):97-100
"五四"时期女性代表作家冰心、庐隐、凌叔华的小说作品,在修辞叙事伦理的四个伦理位置动态互动中,呈现出不同的伦理维度:在"内容伦理"层次,女性作者认同其他男性作者反抗"父权制"和封建礼教的伦理观;而在文本"讲述伦理"的两个层次,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则呈现了"贴切"、"伪装贴近"、"独立"等等不同的伦理距离;在"读者伦理"与以上伦理关系在文本形式上,呈现了女性作者伦理、社会伦理与读者伦理从认同、交锋到彼此独立的不同互动。  相似文献   

19.
从文体看 ,鲁迅只写短篇小说 ;从小说叙事形式和技巧看 ,鲁迅使用了大量的“曲笔” ,而且有意安排各种“中介叙述人”。表面上 ,这只是小说的叙事策略 ,深入剖析 ,则是鲁迅个体伦理内在紧张、矛盾的体现和调解方式  相似文献   

20.
张晓丽 《前沿》2011,(4):169-173
本文通过对现代小说评点较有代表性的贾平凹"知情者""自发者"评点系列,以及吴中杰对鲁迅小说评点概观的展现,总结中国小说评点叙事现代转化的趋势所在: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者心细如发的评点渐渐让位于宏观阐释;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感性之言渐渐让位于纯粹理论总结;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中生机勃勃的情感点评逐渐让位于现代评点的理性剖析;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者的导读者、教授者身份在现代转变为导读者与研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