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信     
高新军 《南风窗》2014,(20):16-16
<正>1多年前我们这里发生过一起命案,警方带走嫌疑人后,死者家属就整天在村里大骂嫌疑人的亲属。后来尽管嫌疑人因证据不足而无罪释放.村里人还是怀疑他.导致嫌疑人在村里生活很艰难。其实这种"有罪推定"意识在社会上相当普遍,有些人只要听说什么人被警察带走或者被检察官约见,马上就一口咬定那人是罪犯,连"嫌疑人'这个词都省了,而某些司法部门在抓到嫌疑人时的表现,也在加强  相似文献   

2.
同一民族的文化,其软实力有着"潜"与"显"的显著差别。"潜"表现为文化主体性的迷失,"显"则表现为文化主体性的确立。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主体性出现了性质和程度不同的两次迷失。第一次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源于民族的生存危机,是全局性的。第二次表现为改革开放初期一些社会思潮中的西化倾向,具有局部性质。两次迷失都凸显了硬实力是文化软实力彰显基础这一内在逻辑,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解释框架仍然是唯物史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宣告了文化主体性的确立。当下中国学术领域文化主体性觉醒趋势显著,这既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转向显在状态的表现,也是其进一步彰显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3.
最近的Well Advantage公司内幕交易案典型体现了美国证券法域外管辖权的"效果"规则,"效果"的核心内容是不管欺诈行为发生在何处,只要对美国证券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了实质影响,美国法院就有管辖权。此规则固然保护了美国市场和美国投资者,但却对外国投资者和外国国家主权造成了侵害;在国际压力下,美国也在逐步尝试建立一套基于国际平等合作的域外证券监管体系,并取得了有益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是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一个重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本动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在冷战后与全球化相互叠加的时代,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二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三是中国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和政府外交观念的更新。当前,尽管中国文化外交与文化"走出去"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在文化与软实力关系上存在认识误区,简单化地将文化"走出去"等同于赢得软实力;二是相比于西方,当今中国文化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本身存在多元价值冲突,因而在如何选择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进行外交上存在困境。化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应注意两点:一是争取国际话语权,努力改变中国在国际文化价值观中的结构性弱势地位;二是重构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在文化现代化、国际化与保持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张春颖 《工会博览》2008,(11):84-85
“基因-文化协同进化论”是社会生物学的主要理论之一。威尔逊等社会生物学家提出的“基因-文化协同进化论”对于更好的理解人类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更好的理解人类的遗传行为和文化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分别研究和指明了俄国、中国存在的"社会问题",提出俄国实现社会文明依赖于西方文明的影响和俄国国内发生一场改变沙皇封建制度的革命;落后的俄国可以先建立工农政权,创造社会文明的"前提",再实现社会文明;必须以文化革命促进社会文明。中国的民主主义运动和人民群众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促进中国社会文明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谭保罗 《南风窗》2014,(5):46-47,50
<正>"中国制造"就如同是一场流水宴席,"70后"的创业者、"80后"的工程师、"90后"的流水线工人,都将成为过客。当青春消逝,还能留下什么?近年来,工业领域最具革命性、和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变革,很可能是手机从"通讯工具"向"移动终端"的过渡。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今年1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功能手机,达到10亿部。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拉美互动关系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介入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是中国总体性"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都应该将"走出去"战略置于更广阔的全球化背景下加以理解和判断。中国的"走出去"战略,依据地区、国家、部门以及既有参与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要研究中拉互动,必须考虑到参与者自身的多样性。中拉互动研究领域日渐彰显的独特形式为将来深化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素材。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4,(24):10-10
<正>现在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民群众纷纷表示,太好了太好了,早就盼着这一天了。治国要依的是什么"法"?回答是:"良法",是真正具有合法性的法律。似乎如此,被认为是"恶法"的"嫖宿幼女罪",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就表示"完全赞成废除"了,并"希望能够共同推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尽快立项废除该罪名"。现在过了一年多,不知情况怎样了?什么叫真正具有合法性的法律呢?这有点像伪问题:还有法律是不真正具有合法性的吗?是的,确实有。很久很久以前,法学界有一个争论。一帮"大V"开得有一个公众号,叫作"自然法学"派,他们说,"恶法非法"。什么意  相似文献   

10.
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在文化逻辑及对“中国梦”的三重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亮 《国际展望》2014,(1):55-67
面对中国正逐步从全球大国走向全球强国的现状,西方学者惯于用权力转移理论的"大而必霸"逻辑设定来探讨中国崛起可能导致的大国间权力再分配,以及由于国际体系中公共财富的再分配所引起的大国冲突,甚至是霸权争夺战。然而,这一理论假设更多是从系统层次即中国崛起的外部国际格局的分析所得出,缺乏对决定中国国际行为的内在逻辑起点——文化传统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以"和"为精髓的儒家文明及对其有所扬弃和重塑的"和谐"理念一方面昭示了中国数千年崇尚"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非权宜之计的逻辑起点。因此,中国在承认大国间存在战略竞争的同时提出了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以实现大国关系的平稳发展与互惠互利。这实际上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一贯立场的体现,更是中国崇尚"以和为贵"文化传统的现代重塑。同时,它还承载着契合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梦"的对外解读,及营造国际环境实现"中国梦"、并向世界推介"中国梦"的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11.
王乐晗 《法制博览》2023,(9):157-159
当今社会,“碰瓷”行为频繁发生,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群众要求解决“碰瓷”行为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对“碰瓷”行为的法律规范已是现如今社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然而,不管是从我国的司法理论还是司法实践上来看,对“碰瓷”行为的法律定性问题都存在着较多的争议。因为法律上并没有明确写明“碰瓷罪”,所以究竟该如何定性以及以何种罪名定罪处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仅要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判断,还要综合考虑犯罪行为人的主观动机和在此动机下造成的危害性后果。  相似文献   

12.
李金星 《法制博览》2023,(7):133-135
婚姻从远古时期到现在,虽然是两性之间的结合,但是其中的形式、程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也是随着人类不断地进步、文明程度不断地提高而产生的转变,从最原始的母系社会时的“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导致了父系血脉的混乱;到了奴隶社会时,人们吸取了原始社会的教训,创造出来了一系列的婚姻制度,用来规范人们的婚姻行为,例如在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制定法律规定了同姓不婚,结婚必须履行“六礼”程序,离婚必须要有“七出三不去”之条,如若违反将会受到律法的制裁;到了封建社会时期,在原有的结婚程序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古代社会当中,即使有了一定的结婚程序,相比于原始社会显得更加文明,但是其对于妇女是并不友好的,在传统的古代婚姻制度当中,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并且在古代正统的婚姻观念通常是不允许女子再嫁的,如果女子再嫁就会受到社会的非议,这些种种都是对女性的荼毒,使得女性完全是男性的附属品,并没有自己的真正自由。直到现代社会,开始了强调男女平等,大大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3.
漫画     
《南风窗》2014,(12):14-14
<正>"山寨"之辩插画迢迢石家庄某文化创意园1︰1高仿的狮身人面像亮相,遭到埃及方面向联合国投诉。创意园回应说:是拍戏用的临时性场景,目前还在建设中,拍摄完毕马上拆除。钢筋焊接、水泥浇筑,真的只是"临时工"?  相似文献   

14.
愤怒的秘密     
石勇 《南风窗》2014,(10):9-9
<正>我最不奇怪的,大概就是这类事情了:"愤怒"了的失意者,在发作时,肯定是找比自己弱的人下手。这种卑怯的行为,理所当然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和鄙视。但频频发生的事件提醒我们,为什么失意者喜欢这样干?这里是不是隐藏了什么秘密?最近发生在深圳的恶性砍人和劫持事件,又一次揭示了这一社会心理机制。事件的过程是这样:一个24岁的青年吴某某,因为工作、生活不如意,于4月23日晚,手持菜刀,窜至深圳龙华地铁站附近一服装店内,将一名女顾客手臂砍伤,并劫持两名售货员。最后,警察将  相似文献   

15.
苏少鑫 《南风窗》2014,(24):58-59
<正>行政部门立法公开向公众征求意见,这一被概括为"开门立法"的现象,在当下中国已然十分普遍。但广州这座一直被视为开风气之先的城市,展示了它与众不同的社会活力。10月30日上午9时30分,中山大学"百年红楼"马丁堂。一场"在规范与激活之间:社会治理创新论坛"正在举行。会议汇聚了30多位来自广州各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学者、律师、人大代表和媒体人。会议讨论的主题是近日在广州公益圈及媒体引起广泛争议的《广州市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工作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工作细则》),这份征求意见稿早在10月16日就已经在广州民政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上半叶刊布于中国期刊上的"苏俄通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闻文本。数量众多的"苏俄通讯"总结了苏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苏俄经验"中国化"的主张,如中国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教育上推行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在生活上推行共产主义生活方式。中国接受苏俄经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把苏俄经验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同时学习苏俄民众的埋头苦干精神。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不仅是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场域。在国家安全视域下进行网络治理,必须强化和优化马克思主义治理队伍,在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进行科学调控,在"时、效、度"等方面做好社会意识引导、社会舆论调控、社会情绪管理工作;启动权威的官方"网络百科全书"工程,清朗"词条"空间,满足网民知识需求,实现"守住红色地带、改变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的网络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8.
单位之谜     
易中天 《法制博览》2008,(22):36-36
很早以前就有人问我,是不是要设一个网站,和大家“沟通”一下意见?我会说,我还是喜欢比较传统的方式,有问题,写信到出版社给我。我相信,一个人愿意郑重其事地把心情或意见落成“信”,至少是经过思虑咀嚼的,才算真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在苏俄是否需要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问题上,列宁将主张"革命战争"的言论称为"革命空谈"。他指明了"革命空谈"产生的原因:一是"左派共产主义者"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二是他们落入了俄国资产阶级和英、法资产阶级的圈套。他分析了"革命空谈"的危害:一是坚持革命空谈只会使苏维埃共和国更加"屈服于"德帝国主义,二是它不仅不能促进德国革命反而会妨碍德国革命的成熟。列宁提出必须善于区别情况不同的"妥协",肯定正确的、必要的"妥协"。  相似文献   

20.
韩寒 《法制博览》2011,(6):65-65
我生来就是一个乡下人,从小在金山长大,一直到初中还是农村户口。父亲在“文革”后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一开学就被检查出患有肝炎,退学了。他通过自学,还是拿到了大学文凭。父亲后来在农村的文化站工作。写作和摄影,我受了他很大影响。父亲开车不行,还好,这点没有受他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