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见一位老人上车无座位,立即起身让出自己的位子,并扶老人坐下。老人笑着拍拍他的肩:“谢谢你。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又一次是个年轻姑娘,主动给一位抱着幼儿的妇女让座.妇女高兴地大声对孩子说:“快谢谢姐姐.长大了你也要学姐姐的好样啊!”  相似文献   

2.
回忆录     
董行 《法制博览》2010,(3):43-43
最近我看了一个谈话节目,讲的是两位退休老人养着啃老的儿子、媳妇和两岁的小孙子。一次老太太生病住院,小两口不但不照顾,甚至都不到医院去看看。老人们很是心寒,于是决定“断供”。不想这惹恼了儿子,儿子便想出一个坏主意来惩罚老人——卖老人的孙子(他自己的儿子)!  相似文献   

3.
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一位年轻的大学生给站在身边的老人让座,没想到竞被老人拒绝了。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大学生再次请老人坐下,又被拒绝了。年轻人可能感到有些意外,有些尴尬,嘴里嘟哝了一句:“你摽我呀”(当地方言,即“你耍我”之意)谁知老人竞将“摽”听成了“嫖”,扬手便打了年轻人一耳光.还气愤的说:“我活了70多岁.一辈子清清白白。还从来没有人说我嫖过呢!”小伙子的嘴被打出了血。牙也有一颗被打松了,他很是伤心:“我只是说了句口头语.不是你说的这个嫖呀!我不是在骂你呀!”老人大概也觉得有点冒失,掏出了200元作为赔偿,但拒绝道歉。(据M《时代快报》)。  相似文献   

4.
李海波 《工会博览》2006,(21):57-58
这件事发生在光明派出所辖区的石园东区。那是2006年5月12日上午9时许,几位老大爷正在遛弯,他们说说笑笑地走到一座居民楼门附近时,忽然发现一个鬼鬼祟祟的男子,站在一家的窗户外探头探脑地向里张望,他手里还拎着一个工具袋似的口袋,莫非他是一个小偷?几名老人眼神一碰便若无其事似地走了。等躲过那名男子的视线,一名老人对其他老伙伴说:“几位老哥哥你们先看着他,我去报告!”说完就一路小跑地消失在楼群中。  相似文献   

5.
兴旺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被社会广泛关注、有“当代红娘”之赞誉的姻婚介绍所,如今状况如何呢?在毁誉参半的议论中,有人毫不客气地叫道——“红娘”老了! 冬末春初的一个傍晚,科学馆豪华的会议室内,一位老科学者读完他的论文后,和着热烈长久的掌声幽默地说,“谢谢。我老了,以后的掌声应该属于他们。”他边说边用手指着后排的一位小伙子,“成家了?”“成了。小孩刚满月。”小伙子有点害羞,红着脸答道。“真可惜。我有一个孝女至今尚未步出闺房,万望诸位同仁尽力帮忙。”老人故作幽默的笑面上布满  相似文献   

6.
大溪沟街道胜利路社区年近七旬的雷现泉老人满头银发、面善慈祥,他热心公益事业的事情在社区广为人知,大家都称他为“社区最可爱的老人”。他1998年从监狱系统退休后,作为社区的“五老”和街道的“团建工作指导员”,他特别关心辖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和敬佩。  相似文献   

7.
邱贵平 《法制博览》2009,(18):47-47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问:“年轻人,为什么不快乐?”  相似文献   

8.
机会很重要两年后程毅瑜又碰到广东美的集团的广告科长李子兴,问起当初为什么会给素昧平生的自已一个整版的广告,对方冲口而出:“你不是说要给你一个机会吗?我自己有了今天,也是人家给了机会的结果。机会,很重要很重要。”与上一回不同了,程毅瑜这次递出的名片很特别。一面,是著名学者启功老人的书法,“广州粤雅高域广告公司”,程毅瑜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另一面,是老市长黎子流的题字,“粤雅斋”,作为该画廊的经理,她还担任着广州市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9.
博雅 《工会博览》2014,(32):31-32
胡生宝,一个80后的大男孩,浑身充满着阳光与活力。未与他真正接触之前,完全想不到他是个已经在企业工作十多年的“老员工”了,还以为是位初出茅庐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本想不到他已经是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的人事行政部主管了。在和他交流后,更是为他对企业文化的娓娓道来而感到震撼。而在他的理解,培训员工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再回首,十多年的职场生涯,从业务走向管理,胡生宝也并没觉得自己多优秀,只是一直在不断的努力而已。也许正是他那积极阳光、追求上进、勇于担当的个性,让他在自己的职业路上越走越好,这种“正能量”也影响着他周围的同事朋友,正如他所说,我们应该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1992,(3)
不久前,我接到一位朋友的来信,信中写道:他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有着共产党员的本色,却不甚被人理解,人们觉得这是“理想中的好人”,现实中不存在。朋友问,老人是政府信访处的干部,他能在你的《上班一族》里出现吗? 我回答他:当然可以,省长也是“上班一族”呢,怎么一个普通干部会划在其外? 由此我想到,世俗的力量真不可低估。有的人习惯把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当成是整个世界,习惯把自己所认识的朋友当成是全人类,习惯把自己所做的认为是至高无上的,殊不知,天外有天!其实,上班族中,最幸运的不一定是你,最倒霉的也不一定是你。所以,我们需要架起心与心的桥梁。就像那些在大街上巡逻的保安队员,看他们执行任务时铁面无情  相似文献   

11.
章涵 《工会博览》2008,(8):26-28
这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老人。1949年,他率700多名旧警察起义。1952年,享受正团职待遇的他主动回老家务农。1988年,他做出惊人之举,把自己企业的150多万元资产无偿捐给村里。1990年,78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83岁高龄的他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劳模。 现在,他仍住在破旧的茅屋里,过着清贫节俭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付少玮 《工会博览》2013,(30):20-22
以一首《窗外》成名,早年被媒体誉为“内地郑智化”的歌手李琛。其实在圈里一直是以“抒情歌手”站位的。李琛,有情。知恩。在亲情、爱情、友情三个方面,他一个不缺,用他自己的话说“很知足,该报恩了。”虽是歌手.但李琛的报恩方式绝不仅仅是用歌声。报国,他担任了北京残奥会、广州亚残运会的形象大使;报家,他在母亲、妻子、儿子心中就是可依靠的一座山;报社会,他作为良师益友,多年捐助的失学儿童一直是他的牵挂……  相似文献   

13.
和凌汉老人所盼望的生活,是永远和纳西古乐相伴,直到愉快地去另外一个世界。这位75岁高龄的纳西族老人每天晚上都要按时到古城里的乐会,和其他老人一起参加一个多小时的纳西古乐表演。他说:“演奏一天,我们就快乐一天。”表演还可以使老人赚到不少钱。“但那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法制博览》2009,(1):43-43
俗语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说,如同说“少儿不宜”、“老人不宜”。《水浒传》里的各路英雄豪杰大多是以一幅侠肝义胆的面目出现,虽然“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豪爽总是让人觉得痛快大气,可惜仔细一看却发现,倒在好汉们刀下们的贪官污吏和恶霸地痞固然不少,可是好汉们滥杀无辜的场面也不乏见。  相似文献   

15.
清秋子 《法制博览》2010,(17):16-18
一朝被蛇咬 百年怕井绳 宋太祖赵匡胤开困以后,看看四周都是割据政权,“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他睡不着了,要一个一个地收拾。掂量了半天自己的斤两,没敢去动北边的“北汉”,因为北汉后面有大辽撑腰。他和宰相赵普商定了平定天下的战略,那就是“先易后难、先南后北”。  相似文献   

16.
关于胡子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在做学问的年头,生了个儿子,就取名叫“学问”。后来胡子盛长了,又生了个儿子,便取名叫“胡子”。待第三个儿子出生,他差不多老了,老了还能生儿子,就把小儿子取名叫“笑话”。三个儿子长大了,老在家吵吵闹闹,烦死人了。他便打发三个儿子去捡柴。  相似文献   

17.
峻园 《工会博览》2014,(22):49-49
在同事眼中他是位热心肠的老大哥;在家人眼中他是位里外忙的工作狂;在乘客眼中他又是位责任心强的好司机……他就是北京市长途汽车有限公司长旅分公司的运营驾驶员李强。 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出车时他不仅把安全行驶作为第一位,而且工作中还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深博职工的赞誉。  相似文献   

18.
少壮与老姜     
日前,广西桂平市一名信访办退休主任因住房被强拆而踏入了上访的道路。他得到的仅有的“优待”是,工作人员给“老领导”倒茶,让他快点签上名,好排得靠前一点。他自言“我是搞信访工作的,知道上访没太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罗艺 《工会博览》2010,(2):49-50
我的一个学摄影的朋友说,他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壮行”。在他看来,每个男人(或者还有女人)在自己跨出校门进入社会前,都要有这样的一次旅行,哪怕是连滚带爬……这样的壮行,实则是一个另类的“成年礼”,是一辈子的珍贵礼物。  相似文献   

20.
王清 《工会博览》2008,(24):19-21
说起“中纪委”,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而广西一名叫蓝智的男子,竟将“中纪委”作为自己的名字到银行开户,之后向他认为的“问题官员”寄信敲诈,要求他们将“罚款”存进这个户名叫“中纪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