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红艳  ;刘志红 《求索》2014,(4):150-153
摘要:斯蒂格·拉森是当代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推理作家之一,2001年他开始创作的“千禧三部曲”系列小说,以类似电影蒙太奇的叙事手法组织故事情节,显示出一种双轨并行、交飞叙事的结构特点。与此同时,他将电影叙事中的“梦幻般的真实感觉”融进小说刨作,以梦境的虚幻镜像映射小说主人全现实人生以及自我存在的种种困境与假象。另外,他又用一种类似电影“摄影机”般的修辞技巧,使小说在“可视化”的描述中形成带有鲜明个人印记的情绪氯围。拉森小说的畅销经历说明,资本主义消费主义至上的大众文化对于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并非只有消极面,在阅读的愉悦之后读者更能自然地获得发自内心的思考和体悟。  相似文献   

2.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诗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求索》2011,(7):200-202
《阅微草堂笔记》虽是一部以论理见长的文言笔记小说,却具有明显的诗性特征。这一特征既表现于小说的叙事话语中,如叙事过程中穿插大量的诗赋作品、运用"诗笔"来叙事等等,也表现于作者对诗性人格的构建与追求上。《阅微草堂笔记》诗性特征的存在,与作者纪昀对诗赋的热衷及在诗歌方面的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叶炜《乡土中国三部曲》以巨大的深度和广度再现了二十世纪中国乡村的悲剧历史和隐秘现实,其书写形态丰富而复杂。三部长篇小说在文化精神上对二十世纪乡土中国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与重构,在叙事形态上则具有流动多变的结构体式。三部曲对以麻庄为缩影的苏北鲁南地域和整体的乡土中国都进行了多个方向、多个角度的辩证思考并进行了诗性书写。这种乡土书写所具有的文化品性与诗学特征是对当前乡土书写的突破,对"70后"作家创作而言具有重要的方向意义和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琳 《求索》2014,(7):123-127
21世纪的湖南小说创作,着力书写湖湘民间社会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现实人生,通过对湖湘民俗风情和下层人民情绪世界的展示,表现了对人民生存状态和人类命运的深层关怀。其民俗的叙事方式、俗民化的叙事立场、世俗化的叙述话语,展现了普通老百姓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幸福生活的热切向住。  相似文献   

5.
毕飞宇的小说在叙事时间的形态上发生过三次比较明显的转换。即:早期的不连贯形态,中期的中断和跳跃形态;中后期和近期的线性形态。随着这种转换,其小说中历史与时间之间的冲突和较量也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王素华  吕文鹏 《前沿》2011,(8):177-179
元小说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文学中的投影,对虚构和现实的关系提出质疑,对语言表征产生危机,思考着"什么是小说,怎样写小说"的问题。旅法爱尔兰裔作家塞缪尔.贝克特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元小说作家,他独特的写作风格一直为世人所瞩目。他的小说《马龙之死》极端反传统,通篇运用了露迹、作者闯入、创作与评论相交融、语言片段的拼贴等策略,充分展现了其元小说性。本文拟从《马龙之死》的文本出发,分析其主要的元小说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70后"女作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界对其研究力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一曾经被遮蔽、被误读、被消费的群体终于浮出历史的地表。在她们的小说中,叙事范式与审美范式的转型尤为引入关注,她们的非历史化叙事、空间叙事、微观叙事、女性叙事,以及日常生活审美、中产阶级审美逐渐成为"70后"女作家创作的重要符码。  相似文献   

8.
废名和沈从文系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两人的乡土小说在构建方式上都带有诗性的特质。废名长于诗性智慧的锻造,沈从文则长于诗性生命的礼赞。对两人乡土小说的诗性建构的研究,既有助于加深对京派作家群体性艺术追求的理解,也可一定程度上丰富对废名和沈从文乡土文学创作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乐萍  熊欣 《求索》2013,(3):156-158
《心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近乎诗性独白的叙事模式,呈现给读者一种极权统治下的恐惧氛围,建构了一种个人化的时代记忆,传达出作者的反抗精神及对自由的追求。正是作者为了抗拒遗忘的创作,以及小说中所包含的强烈政治性和对社会异化的深刻反思,使得《心兽》成为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0.
毛杰 《求索》2014,(11):136-141
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小说绣像并非总是仅作为一种审美形态而存在,在特定的条件下,这种作为图像的存在常常具备着独特的叙事功能与价值。如果我们从小说史实际出发,兼顾口头及书面这两种小说叙事方式,那么绣像对于小说叙事的具体干预至少包括其对说唱伎艺的参与、对文本的建构、对叙事之触发与辅助这几种具体方式,这大体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小说绣像参与叙事的主要方式,亦是我们以图文关系、图绘内容为中心对中国古代小说图像叙事内在机制考察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曹淑萍 《求索》2011,(7):221-222,25
作为现代主义小说开拓者,詹姆斯小说在语言、文体、叙述策略上都有重大创新。语言结构句式冗长,盘根错节、结构繁复、大量使用圆周句和悬念式结构,且欲言又止、用语典奥,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现代小说艺术的认识。他把小说作为一门艺术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大量的实验,建立了一整套从创作到批评的小说理论体系。涉及小说与现实的关系、小说创作、小说的功能、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小说的叙事手法等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小说采用意识流文体进行创作,一方面是人的主体意识的复苏和觉醒,另一方面也是文学自身的艺术创新和发展趋势的一种体现,"向内转"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和创作倾向.本文认为.经历了"文革"精神创伤的新时期作家采用意识流文体应该是一种叙事策略,通过描绘人的意识流动、情绪感受、知觉印象这种艺术形式间接表达作者对于社会现实、人生经历、意识形态的反省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谷显明 《求索》2010,(6):196-198
回顾30年来的乡土小说创作,许多叙述乡下人进城的作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记录了转型期以来乡村社会变迁的历史脉动,展现出数亿计乡下农民背井离乡进城谋生的生存境遇和命运遭际,传达出写作者对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群体的深情关注和人文关怀,以及对中国社会转型中农民工命运的深切思考,同时折射出当代乡土叙事的某种转型与新变。  相似文献   

14.
对于文学之"真"的创作追求,写实叙事小说以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为目标,抒情小说则以表现主观世界的"真实性"为己任.本文从抒情小说自诞生起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和作家创作时所采取的独特视角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抒情小说在内容和视角上所体现出来的不同于写实小说的一种真实性,并指出抒情小说内容上对"真自我"、"真性情"的抒写和叙事上所采用的"回忆"视角,不仅是形成抒情小说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创作主体建构抒情小说文学价值的独特、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在历史剧的创作领域被赞誉为中国的歌德,其历史剧的叙事具有文学与史学叙事相互结合的特色。这种叙事特色是对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回归并对当前的历史剧创作具有现实典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郑茗元 《求索》2012,(3):203-205
"小说诗学"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概念,是对小说的创作风格和叙事形式进行研究的审美策略,或者说是一个以接受理论作为雏形的研究方法。而意识流小说中隐含的诗学品性则彻底打破了人们基于传统、保守的文学观而作出的种种误解,启示着人们努力思考小说的可能性限度以及小说能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人类象征性的存在图景。意识流小说超越文体、结构等具体手法,不仅预示着小说创作在技术层面的革新,还意味着小说在功能使命和精神品质上的变迁。小说的未来在意识流诗学的启示下正不断地走向对话与多元:一元化思想的退位、复调性精神的张扬。  相似文献   

17.
王兰 《求索》2011,(6):198-200
随着域外文化新质的介入,近代中国小说的言情叙事呈现出新的样态。"异国恋叙事"即产生于中西文化碰撞这样的背景之下。王韬和周瘦鹃书写的异国恋题材小说是近代中国作家异国恋叙事的两个典型代表。不论是表现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爱慕,抑或是中国人在外国受屈辱的爱情悲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恋情本身并不是叙说的重点,异国恋叙事更像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内对外的政治、思想意图而安排的一种书写策略,是关系到社会现实的一种寓言性创作。  相似文献   

18.
图书推介     
正《身体·性别·欲望——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中的女性身体叙事》:杨秀芝、田美丽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该书对身体女性欲望、男性作家文本中的女性身体叙事策略、女性作家文本中的女性身体叙事策略、未来女性身体叙事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其研究对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具有代表性并产生了较大社会反响的叙事文本,主要关注女性身体在当代文学中被叙述的情况,关注那些描绘女性身体,把它嵌合在叙述之中从而使它体现某些意义的小说创作,对女性身体在文化场域乃至现实生活中的处境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女性身体写作伦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反讽叙事讲究叙述结构的内外矛盾、悖逆并举 ,作者干预的含蓄巧妙、佯装无知 ,和叙述语话的复杂多变多产、多声和鸣 ,其“表里不一”的叙事技巧期待“聪明的读者”发现文本深层的真实意义 ,因此小说创作主体的读者意识是反讽叙事的主体性根源之一。近代中国小说读者意识的转型 ,影响到小说的叙事策略 ,使晚清小说呈现出叙述声音直露、叙事结构平面化、叙述话语单一的特征 ,是其反讽意识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福尔斯的代表作,完美地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小说体现出叙事的历史性与历史的叙事性的统一.其中,历史建构与去历史化造成了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张力,并表现出美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