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日三国关系:对亚洲安全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出现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中美日三国关系的演变。表面上看,中美日三国关系是以美日为一方,中国为另一方的双边关系,然而对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全面分析表明,这一关系正在朝三角关系的方向演变。这一变化对于中美日三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近十年来,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总统和政治家一直不时公开声称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和"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领导人和政府从来没有这样的说法,但中美关系对中国、对中美两国、对亚洲和世界的重要性是人们具有普遍共识的。但是,这一重要关系的性质在冷战后的二十多年中一直是不明确、不确定的,实践中也是不断出现程度不同的波折和反复,不是沿着一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中美致力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战略性、开创性的命题,这个命题需要认真加以论证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美双方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互动的频度日益提高,双边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13年6月,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了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何谓"新型大国关系"?对它的内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概括:"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说得更集中一点,就是在守成的世界大国美国和崛起的新兴大国中国之间,发展起一种不是相互挑战、  相似文献   

4.
马辉 《当代世界》2015,(7):14-17
<正>应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5月24日至6月2日率中共代表团访问三国。这是习近平主席2014年成功访问上述三国和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后,中国对大洋洲地区的一次重要外交行动,是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落实习主席访问成果、深化广东省同三国友好交流合作、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之旅。任务明确,内容丰富,取得积极成果。中国同三国关系  相似文献   

5.
胡亮 《当代世界》2015,(8):20-22
<正>应马耳他、英国、冰岛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率中共代表团于2015年6月16日至25日对上述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徐绿平,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叶青纯,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晓超等随访。郭金龙同三国政要交流治国理政经验,积极推动双边关系和党际交流,有力促进地方务实合作,在增进中国同三国相互了解和友谊的同时,充分展现了当代  相似文献   

6.
媒体     
《南风窗》2013,(13):16-16
01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英《经济学人》6月8日中国政策专家可能从希腊历史中得到启示:正是斯巴达对雅典实力不断增强的恐惧才让战争不可避免。因而他们一直强调中国要和平崛起,藉此安抚美国的担忧。但近年来,中美关系不断恶化,习近平提出,中美关系到了"关键时刻",必须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不禁让人想起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惊世之举,他与毛泽东最终达成共识,搁置异见,发展互利。奥巴马和习近平有望继承先人的远见卓识,重塑本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今天,中美领导人开启了崭新的会晤—安纳伯格庄园会谈。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新领导人的自信加大了中美合作的困难,此次出访,习近平  相似文献   

7.
<正>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基本保持了合作共赢的态势。2017年,中国共产党即将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九大,努力以新型国家间关系重塑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走寻常路"的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也力图围绕"美国优先"重塑美国与世界的关系,中美关系由此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2017年3月18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访华,认为当前的中美关系处在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两国需要就未来50年的双边关系进行一场"全新对话","定义中美关系的只能是友好",并做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  相似文献   

8.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中美建交40年的历史经验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也进入了新时代。然而,中美关系不会滑入冷战对抗的陷阱,新时代的中美关系在表层上呈现为战略性竞争,但在深层结构上呈现为一种制度化协调。决定中美关系未来的关键是能否通过制度化的协调与合作来稳定中美关系,推动建立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共同构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中美复合体。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是中美军事关系史上永载史册的阳光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句"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给中美两国带来了走出"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阴影的希望。但在中美军事关系刚刚预热之际,怀疑和看衰论者仍不绝其道,中美军事关系的改善是策略性的,还是战略性的?是短暂的,还是长远的?这些问题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回答"宽广的太平洋如何容纳中美两大军事力量"这一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0.
2018年,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任期进入第二年,其执政基础更趋巩固,"特朗普式治理"对美国内政外交的塑造能力进一步增强。美国内政更趋极化、社会更趋分裂,外交上谋求通过"特朗普主义"维护和提升其霸权。在双边关系层面,美国对华政策更趋强硬和消极,但中美诸多领域交流合作仍继续发展,两国关系的复杂性和竞争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
汪璐 《当代世界》2014,(6):8-10
<正>踏着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欧洲的春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率中共代表团于2014年5月12—21日对保加利亚、德国和瑞士进行友好访问。代表团与三国政界、经济界人士广泛接触,深入交流,积极宣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主席访欧期间宣示的重要外交理念,着力推动我国与三国双边关系及务实合作,还实地考察了三国在城市发展、城镇化、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  相似文献   

12.
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抗日战争时期对日工作总方针及战后日本的新情况,我国确定以"区分开来"原则处理与日本的关系。在"区分开来"原则指导下,中日双边关系以"民间外交"为突破,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邦交正常化,并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迅速发展。冷战结束后,中日双边关系从本质上讲是战略竞争关系,尽管如此,我们在处理与日本关系时仍应坚持"区分开来"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一、中美元首友好互动,"一个中国"原则不可动摇 2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致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祝中国人民元宵节快乐、鸡年吉祥如意,并表示希望同中方发展互利共赢的建设性关系.10日,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通电话,感谢祝福并对其积极拓展中美合作、发展建设性双边关系的态度表示赞赏.在随后长达45分钟的直接沟通中,两国元首就政治、经济等领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广泛沟通,并就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发展中美关系达成共识.习主席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特朗普则强调美国政府将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中美俄三角关系是由中美俄三国共同建构的,是三国的观念使然。由于三个国家对冷战后国际体系的发展方向以及各国在体系中的身份、地位等的认识既相同又相异,由此决定了它们彼此之间非敌非友、相互借重、既合作又斗争的复杂关系。然而,建构主义对体系中每个个体内部的文化显然重视不够,因此影响了对中美俄三角关系成因、性质和未来趋势的深入分析。本文意在建构主义理论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中美俄三国内部文化的视角对三角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持续近两年的中美贸易战以2020年1月15日正式签署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而暂时告一段落,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贸易谈判的结束,也不意味着关于中美贸易以及双边关系讨论的结束。贸易战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尤其是国外的一些共产党、工人党一直高度关注,并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总的来看,他们是在分析中美贸易战的动因、实质及影响的基础上,表达了对美国政府为一己私利而恣意破坏既有国际贸易规则的谴责和对中国政府理性应对的支持。系统梳理国外共产党、工人党的观点,通过第三只眼来回看中美贸易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审视中美关系现状,进而明确未来对美关系的基本前提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16.
赵干城 《当代世界》2014,(11):18-20
<正>中印关系是当代亚洲乃至世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因此论者通常也将焦点置于这两个亚洲大国的双边问题上,某些西方媒体和学者更将两国间存在的一些难解的问题视为"持久的争斗",认为两国走出这种困境的前景是不存在的。虽然双边关系确实是中印互动的核心,但由于形势的发展,特别是中印作为两个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双方之间的关系又远远超出了双边范畴。习近平早在  相似文献   

17.
1979年《与台湾关系法》的出台引发了中美外交纠纷,同时也削弱了"联美反苏"战略的基础,引发了中国在对美政策上的争论。部分大使和领导人在第五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质疑"联美反苏"的战略。为维护这一战略,邓小平与美方进行了密切合作。中方认可了卡特政府以行政承诺搁置纠纷;美方极力推进对华政策,修补双边关系。中美关系恢复快速发展后,邓小平在8月29日政治局会议上权衡了对美、对苏政策的利弊,劝说决策层中止了对苏缓和,稳定了中美关系。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发展对美关系和对苏关系的可能性是等同的,所以中国对美政策是中国现代化取向、安全战略和巧妙外交艺术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一自建交以来,经贸不仅是复杂纷呈的中美双边关系的经济基础,也是整体关系得以基本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中美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超过德国、英国成为美国第四大出口市场。美国国债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投资对象。美国金融  相似文献   

19.
国家间共识的构建、稳定及变迁,是双边关系发展及区域合作变化的基础。中美战略共识可以以关系性质、政策底线、行为规范和利益认知四个维度为分析框架。影响和塑造特朗普上台后中美战略共识稳定性的因素包括领导个性、领导风格与团队、中美结构性因素及其认知等。总体上,特朗普执政初期领导个性的作用较大,而领导风格与团队、中美结构性因素及其认知等将在中长期意义上影响中美战略共识,其中实力对比和国内政治因素是未来中美战略共识演变最为核心的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4,(15):21-21
<正>中美第六次战略与经济对话7月10日在北京落下帷幕。据了解,这次中美对话达成了300多项具体成果,议题涉及反恐、执法、反腐、海关、渔业、海事、交通、领事、残障人士保护、能源与气候变化、核安全、环保、科技与农业、卫生等诸多领域。这些当然都是中美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但这些也属于"事务性"的议题,严格意义上不属于"战略性"范畴。而在网络安全、东海及南海问题、人民币问题上,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