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要使新生代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应该把建立便捷开放的新生代农民工再教育网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把消解城乡二元体制和政策限制作为改善其生存状态的制度保障,通过工会将其有效组织起来,促进其合法有力地维权,理性化解劳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2.
城市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初探》一文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也相当紧要的问题。城市社会对农民工采取的是“经济接纳,社会拒入”的双重态度,使他们在劳动就业、社会福利、民主参与等方面的权益被极端忽视。问题的产生有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观念等诸多原因。刘家鑫先生呼吁,要切实加快社会改革的步伐,尽快完成“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格丽娅 《前沿》2007,(12):226-228
文章论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及向城市转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促使转移人口尽快融入城市等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农民工权益保护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农民进城就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他们的权益却往往得不到保障。只有通过政府部门、城市市民和农民工自身的共同努力,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才能使农民工更好地与城市市民一道为城市的繁荣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流动少数民族社会融入在理论上是一个文化接纳、行为适应和身份认同问题,但在法律上却是一个是少数人权利的实现与保障问题。用少数人权利的标准来衡量目前流动少数民族社会融入状况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流动少数民族的群体特征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平等有效的政治参与受到制约,社会经济融入和文化融入实现困难成为影响其社会融入的主要原因。促进流动少数民族社会融入的政策方向需要有权利保障,要通过法律和政策来消除阻碍流动少数民族社会融入的制度性不平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流动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课题组,于2007-2008年期间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成都、郑州、沈阳8个城市"流动青少年权益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以流动青少年在学习与教育、工作与就业、身心健康、恋爱与婚姻、社会融合及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现状为重点,对其权益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调查显示,流动青少年的权益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流动青少年的许多合法权益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某些基本的权利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这种现象在以上几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流动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应该纳入整个青少年维权工程之中,作为一项长期、重点专项工作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7.
杨哲  王小丽 《理论月刊》2014,(1):170-174
文章通过运用安徽省调查数据,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的精神压力。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城市融入意愿和现代意识,现实社会藩篱使其难以真正适应城市生活;市民认知、文化缺位以及制度阻碍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精神压力产生的客观因素;自身文化水平、理想与现实差距以及其游离心态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精神压力产生的主观因素;从而提出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制度层面来消减该群体城市融入中的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人民警察执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事件呈增长之势。侵害人民警察执法权益主要表现为侮辱和陷害人民警察,阻碍和攻击、干扰冒犯人民警察执法等。人民警察执法权益保障不力既有社会矛盾突出、法律保护滞后、媒体舆论误导等外部原因,也有公安机关自我保护观念不到位、队伍管理模式不适应、警械装备落后等内部原因。加强人民警察执法权益保障的对策:一是完善立法,强化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相关法律保护;二是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民警察执法权益保护观;三是健全制度,完善公安机关民警维权机构与制度建设;四是强化培训,提高人民警察执法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五是引导舆论,培育良性和谐的人民警察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9.
浅谈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权益保障的重点是执法权益的保护。当前,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职权时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护。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为此,不断强化人民警察执法受法律保护的意识;深入研究人民警察执法得不到法律保障的原因;加大相应配套法规的制定,以便做到有法可依;要努力提高文明执法水平,争取更多群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与城市和谐社区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基本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参与式观察、无结构访谈等方法,比较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农民工在城里打工的心态差异,提出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双重边缘化问题的思路,以及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并且从理性层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成因,将经验分析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并试图从操作层面上探讨立足城市社区建设,寻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夏季来临,持续的高温酷暑,高温下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广泛讨论的热门话题。高温不冉仅仅是一个自然现象,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陈桂兰 《前沿》2004,(3):42-45
农民工是城市社会的弱势群体 ,他们的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保障农民工权益 ,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 ,其责任主要在于 :创造平等的环境 ;开展劳动监察 ;帮助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 ;强化政府部门对农民工的援助职能  相似文献   

13.
毛燕 《人民论坛》2012,(26):236-237
四川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每年有很多彝族群众进城务工。彝族务工人员进入城市之后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很快地融入城市。文章以成都市彝族进城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融入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存在农村征地补偿标准明显偏低、征地补偿资金分配和管理混乱、就业安置弱化、社会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土地产权的法律界定不清是根本原因,现行征地制度不完善是直接原因,政府以及农村基层组织代理人角色错位是深层次原因,城乡二元体制的制度性排斥是关键因素,农民观念陈旧、劳动技能和素质较低也是重要根源。因此,应从征地制度、安置方式、社会保障制度、政府服务意识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创新,强化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5.
青年流动人口作为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对于城市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研究其社会融入问题对于吸引青年流动人口、充分发挥青年流动人口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7年北京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构建维度体系,研究青年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现状,并通过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城市融入的各项因素。研究发现:青年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情况整体偏低,其中心理和文化维度融入较好,经济融入相对一般,行为融入则普遍较差;在影响因素上,城市融入情况主要受到个人能力水平和物质稳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卢倩云 《桂海论丛》2009,25(6):72-75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而其能否成功融入城市是衡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社群隔离现象严重阻碍了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社会。为此,文章尝试对当前农民工群体面临的社群隔离进行深入的分析,剖析社群隔离现象对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社会的负面作用,并提出消除社群隔离,促进群体融合,实现农民工群体成功融入城市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中的边缘群体,在城乡二元格局的转型与市场经济的互动中,由于社会的歧视和法律保障的缺失,他们的合法权益经常遭到侵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探究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缺损的深层原因,构建权益保障的途径,防范和化解相关的社会冲突,努力构建和谐的用工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2013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就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这标示着中国的城市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大量农民工将脱离农村融入城市,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大批农民工虽然身在城市,但心灵却并未融入,文化隔膜是他们融入城市的主要阻碍之一。作为城市弱势群体的农民工需要政府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体现人文关怀,为他们的城市融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失地农民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在就业安置、社会保障、市民待遇以及参与权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利益受损的问题,这既有制度安排的原因,也有行政管理及社会方面的因素,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社会勇斗歹徒、救灾抢险的英雄事迹层出不穷,但一些因见义勇为负伤致残及至献出生命的英雄,往往得不到基本的治疗和抚恤,屡屡出现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对待此类问题,我国法律并无十分明确的解决办法。目前,在保护见义勇为者权益方面,一是很多地方依靠设立见义勇为基金会解决;二是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