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化是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实现党内政治文化内化既要通过满足党员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来启动,更要立足于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科学的观点,综合运用多种力量、考察多种因素,不仅要营造良好的内化环境,也要尊重内化的一般规律,注重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中通过不断创新来完成内化。  相似文献   

2.
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文化消费作为整体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切实拉动文化消费,我国试点城市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文化消费实际的有效途径,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基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区域协同,惠民惠企”的运营模式,从供给创造需求,供需精准支持,核心品牌引领,线上线下联动,区域协同共享,政策创新推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和措施,为全国各地激发文化消费活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北京经验”。  相似文献   

3.
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30多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改革创新,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服务农民工工程,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广西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各族人民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开发和建设着神奇美丽的家园、共同保持和发展祖国南疆的安定局面中,形成了具有民族和谐、民族团结、民族进步光荣传统的文化氖围,逐步构建了心心和蔼、人际和洽、家庭和爱、民族和睦、边境和稳、社会和融、生态和美的具有广西气派的和谐文化。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反映近年来河北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本刊编辑部与河北省委宣传部共同组织策划了这组文章。《大力推进城乡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一文,从宏观层面介绍了近年来河北省从文化主体、文化民生、文化融合的理念出发,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创新实践。全面展示了河北省在更新文化建设理念、拓宽文化建设载体、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高素质文化队伍等方面的成功探索和突出成就。本栏目其他文章,从微观层面介绍了唐山市把“村民中心”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的实践;邯郸市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培育居民兴趣爱好,保障和实现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做法;定州市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以公共文化服务千家万户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当防卫是刑法赋予公民制止不法侵害的一项重要权利,行使正当防卫必须遵守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否则可能构成防卫过当而承担法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对限度条件把握不准的现象,应从制度目的 的立场把握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同时也要在个案当中考虑各种因素的错综杂乱对防卫限度造成的影响,在认定正当防卫的限度时,要以行为时的事实为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繁荣发展文化作为促进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甘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革命文化遗存丰富、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的优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广泛开展内容、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生活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文化工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文化创新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新不仅关系到文化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认真实践的时代课题。我们要有效地推进文化创新,就必须在积极实施文化创新方略的前提下不断开拓文化创新的途径。首先要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中创新文化。其次,总结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不断为文化创新开掘不竭的源泉。再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实现文化创新提供灵活机制和强大动力。最后,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为实现文化创新不断拓宽领域和增强活力。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莆田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部署,按照《福建省繁荣农村文化春风计划》,创新思路,因地制宜,统筹运作,努力为基层建设一个能持续满足群众需求的宣传文化中心,让广大衣民群众实现免费看电影看戏、免费读书、免费培训、免费送信息、免费娱乐健身等文化福利。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文化是由不同文化形态、不同意识形式要素共同构成的整体结构体系,它透过人们的文化自觉达到自知和自主,凭依人们的文化创造释放能量和张力,通过人们的文化实践实现自我批判和超越,形成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文化接力,从而进一步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生成差异共存和相互尊重的文化生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1.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和谐文化建设就是文化的转型过程.当前我们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继承与创新、借鉴与整合的基础上,建设富有时代精神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2.
莫国平 《各界》2006,(12):7
“企业文化”发源于日本,形成于美国。1982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Terrence Deal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Allan Kennedy合著的《企业文化》一书正式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管理理论诞生。企业文化是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起的管理学说,是科学管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的群体意识和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中特别突出了精神和文化力量。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开始不断创新,很多企业提出了“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新概念,我认为是非常科学和值得推崇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文化创新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文化要为21世纪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就必须实现文化创新与现代转型,熔铸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此,要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形成清醒的“文化自觉”意识;要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分析、利用和改造,对西方文化加以鉴别与借鉴,在实现文化的综合创新中推进文化建设;要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制度伦理适应了道德改革的需要,有效地解决了当前的道德危机。但制度伦理有其限度,即不是所有的伦理都能制度化;制度伦理有悖于道德生成论;制度伦理的价值指向只溯及到形式公正;制度伦理作用的发挥受制于政府公信力的强弱;制度伦理不是伦理建设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15.
试析道德法律化的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小青 《理论导刊》2004,1(6):52-53
道德和法律在内涵和功能上有很多差异,这就使得道德法律化存在一定的限度。因此,不能把所有的道德问题法律化,只有那些对社会秩序维系至关重要的基础性道德才能进入法律的视域,也就是说,法律只能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相似文献   

16.
思想教育是阶级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实践活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思想教育的实践也必须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吴晓明 《理论视野》2013,(10):14-16
“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创新”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中,一方面是现实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是思想理论的创新。就两者的关系而言,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发展道路构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实践基础。为了从客观方面阐说主题,需要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实践基础——“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文化的灵魂与生命,是文化的存在之本和发展之源。明晰文化创新的类型、规律和具体内容,是我们深入研究当前文化创新的基本理论问题。文化创新的类型既涉及到文化创新的标准,也规范文化创新的具体内涵,是对什么是文化创新的回答;文化创新的规律,则涉及到文化创新的特点、原则与途径,是对怎样进行文化创新的回答;而文化创新的具体内容则是对究竟要创新什么的回答。明晰这些基本理论问题,对于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具有前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主的限度     
民主发展至今,其概念界定众说不一,马克思主义从阶级角度出发,科学定义了民主一词。民主本身存在悖论,且如果不得民心,其存在的合理性将会被质疑,且民主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多数暴政的危险。所以,民主应当在法治的范围内,明确界分公域和私域,合理地限制最高权力以保证少数群体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党的纯洁性包括思想纯洁、组织纯洁和作风纯洁。保持党的纯洁性同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有机统一。保持党在思想上的纯洁性,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与时俱进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党在组织上的纯洁性,需要严格党的制度和纪律,并通过先进性建设实现党员队伍质和量的有机统一;保持党在作风上的纯洁性,需要继承党的优良作风,并通过路径创新提升作风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