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政报》2007,(3):1-1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讲的一段话,也是温总理今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的主题。政府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之义务,有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之责任。只有关注民生才能重视民生,只有真正重视民生才能保障民生,只有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把目光投向农村,投向民生,明确提出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国家新增投资安排的优先领域,重点加强乡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五个方面的农村民生事业建设。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政府也明确指出,要把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保持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以民为先,民以生为先。”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民生为先、民生为要、民生为重的理念,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努力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民生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民生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浙江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努力着。2006年,浙江全省和省级新增财力分别有72%和73%用于民生支出。2007年更是不得了,据现有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浙江全省和省级财政增量中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分别为77.6%和89.6%。  相似文献   

4.
叶琛 《前沿》2012,(4):45-46
中国共产党民生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民生状况、民生问题及改善民生所形成的正确认识和反映。本文从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和民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民生理念的科学内涵,探讨了中国共产党民生理念的理论来源,并剖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理念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游新华  杭邦华  李克海 《群众》2008,(10):26-31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工作,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促进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理念之核心,坚持多元投入民生实事,创新思路化解民生难题,加强改善民生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公交优先、公园免费开放、菜市场改造、老小区整治、住房保障全覆盖等,件件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改善民生工作亮点纷呈,创造了许多鲜活的经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我们提供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解决民生问题的“生动样本”。  相似文献   

6.
孙以万 《公安教育》2008,(12):34-3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通俗地讲,就是人民的生计。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公安机关责无旁贷。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应进一步增强民生意识,从关注民生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  相似文献   

7.
刘晓明 《群众》2009,(4):62-63
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各国实体经济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2008年底中央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扩内需、保增长”,投资重点集中在民生领域,凸显了中央通过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思维。改善民生与确保经济平稳增长是紧密相联的,自2002年以来,我们扬州市已连续8年颁布1号文件部署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工作,逐年加大民生项目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8.
《广东民政》2008,(4):26-26
盛世重民生,民生铸盛世。梅州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新一届广东省委以思想大解放促进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号召中,作出“五年筹资百亿建民生,争当全省民生纾困排头兵”的决策,并在进入新年不到两个月内,连续出台多项扶保结合、标本兼治、破解民生难题的重大举措,用实际行动拉开了全市建设民生盛世的序幕,得到了上下各级和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困难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9.
刘超 《江西政报》2007,(12):48-48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是和谐之本。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相似文献   

10.
<正>在莆田市涵江区涵东街道,说起街道人大代表,居民们都纷纷称赞他们有耐心、有活力,能为群众解决很多问题,是为民办实事的"贴心人"。近年来,涵江区涵东街道人大工委深入基层调研,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关注群众的需求,使所监督的项目真正惠及民生。违章搭建、占用公共道路摆摊设点、行道树被毁……这些问题是否需要百姓拨打投诉电话,政府职能部门才会来处置?在涵江区涵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社会和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几乎各个时代的人们都怀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对更好生活和更好社会的追寻。在历史与现实的这种双向互动互义中,可以展现出我国民生建设持续不断的发展。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引领的品质化民生建设,通过生存性民生需要与发展性民生需要、底线性民生需要与品质性民生需要、客观获得性民生需要与主观期待性民生需要、工具性民生需要与价值性民生需要的再平衡和再提升,在增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拓展公共服务空间的成长性和开放性的同时,也提升了日常生活舒适性、艺术审美品位和文化精神体验。正是在积极回应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共同富裕期待的过程中,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关注民生     
今年的“两会”,民生成了最流行、最关键的一个词。而在此前的新春团拜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两会”前各种“民调”结果亦表明公众关注的焦点是各种民生问题,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所提议案、提案、建议的重点同样集中在民生问题上。  相似文献   

13.
“人大,人大,民生事大”,这是西峡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行使职权中达成的共识。自2007年新一届人大常委会选举产生以来,“改善民生、促进民富、确保民安”已连续三年成为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始终不变的指导思想。正是有了这个指导思想,西峡县人大常委会立足民生、推进民生的民生工程才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坛》2013,(11):44-45
刘俊祥在2013年第5期《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载文《政府公平施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机理分析——兼论民生国家视闽下的新型社会管理》认为,所谓民生国家,就是以民生为本的国家,指以民生需要及其利益满足为本原动因、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功能作用重点、以民生幸福公平和共同富裕为价值目的的民生政治国家形态。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08,(18):26-26
天下之重,民生为重;天下之大,民生为大。民生是社会和谐之基,民生问题不解决,社会和谐就是一句空话。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民生为先、民生为要、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切实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职责和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一个显著特点是,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表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在防灾减灾工作方面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稳定民生、保障民生”的工作理念,站在“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取得了显着成绩。  相似文献   

18.
招子文 《当代广西》2009,(18):50-50
全国法院如火如荼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以来,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法院在工作中坚持以民生为重,从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入手,在审判执行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践行司法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辖区广大群众的称赞和信任。  相似文献   

19.
《人大论坛》2011,(3):1-1
在贵州,最突出的民生是脱贫,最急迫的民生是农村危房改造,最长远的民生是教育,最普遍的民生是社保,最根本的民生是就业。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说:“到贵州工作半年多,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贵州的大山深处还有不少群众收入还不高,生活水平还很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相似文献   

20.
李志勇 《前沿》2012,(3):55-58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解决民生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人均收入落后于经济增速、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社会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的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庆市“以民生为本”的科学发展实践,把民生摆在基础和核心位置,把民生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动力,有效破解了不少地方发展民生的财政困境,并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探索。科学发展的“重庆模式”具有典型意义,该模式为我国经济后发地区如何科学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