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传播的衍生效应与网络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冲突频繁发生。人们借助网络发表意见、交流观点、聚合思想、维护权益,网络舆论日益成为当下中国社会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探讨网络舆论的生成原因、演变规律及风险演化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以人民网《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和《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所列举的40件影响较大的网络舆论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网络传播的衍生效应与网络舆论生成及演变的关系形成了以下观点:网络舆论具有独特的传播技术特征与传播人际特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诸如"意见领袖作用凸显"、"信息控制力弱化"、"舆论场加速形成"、"议程设置全民化"等一系列衍生效应,这些衍生效应对于网络舆论的生成及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信息社会,针对受众在海量信息面前的无所适从,网络媒体依托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实施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这种服务在提高用户粘性、节约信息搜寻成本的同时却因为受众仅仅接触自身偏好信息而带来了受众信息接受的单一化、固化问题,进而产生了桑斯坦担忧的"信息茧房"效应。茧房效应不仅会使受众因为知识结构被固化、身份认同被牵制而迷失,更影响到社会共同体意识的传播与构建。因此,如何突破信息茧房效应束缚、规制信息茧房的负面效应,就成为传播与构建社会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在传播信息、共享资源、提供娱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新媒体具有互动性、自由性、消解性和包容性特点。新媒体影响犯罪会产生模仿和指导的效应、传染效应、新媒体的媒介平台效应等。应从新媒体、受众、政府等方面加强犯罪预防。  相似文献   

4.
在传播值极大化的互联网场阈中,传播信用并没有同步增长。在一个能量充斥的信息传播场阈中,任何方式都不能消除对信息移动或者发散的趋向。传播行为的随机性与动态性,使得其"试错"与"容错"特征成为一种必然。在"两个舆论场"并存的情况下,"生产性受众"对传播场阈具有不可取代性,组织传播主体缺位将带来信息熵的无序交换,以及社会成本的付出,这些已成为传播现象研究不能忽视的要素。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空间日益成为我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场所的当下,"回音室效应"对于个体与社会发展的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回音室效应"的成因,除了技术主导下的信息传播机制外,还与社交平台的圈层传播以及人们固有的选择性社会心理有着密切关联。为保证公众对新闻事件乃至社会现实有一个相对准确、清晰的认识和判断,需要在全新的传播格局下破解"回音室效应"。  相似文献   

6.
现代图书馆经济职能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胡进 《理论月刊》2004,(9):82-83
经济职能有它特定的内涵,在图书馆职能上要慎用经济职能这个特定经济术语。基本理由是,收集和传播经济信息不是图书馆的一个独立职能,它只是原有信息收集和传播职能在内容上的拓展,而不是功能上的拓展;图书馆收集信息注重的是学术性,同时信息传播上具有时滞性,从而使宏观意义上的经济职能效应不明显;现代图书馆产业上的“弱质”性,限制了微观意义上的经济职能效应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熊萍 《求索》2011,(12):96-97,154
危机报道中科技新闻失真、迟钝、行文晦涩等现象经常存在。危机事件的诠释需要链接大量的科学原理和科技知识,媒体报道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遵循客观、公正、严肃的科学精神,又要把握好可读性、接近性,服务性,提升信息的传播能力和传播质量,协助政府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8.
正互联网时代,网页浏览成为人们传播、获取信息的便捷方式,网络页面通过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表现方式,使受众迅速并尽可能多的捕捉、记忆信息,这种通过多层面方式取得信息并产生效果的作用,笔者称之为页面效应。我们以农工党四川省委会在广安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为例,分析探讨如何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构建页面效应,达到"武装人、引领人"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活动内容丰富有力是基础  相似文献   

9.
晚报都市报具有传播军事新闻的特殊优势。借助晚报都市报可有效拓展军事新闻传播渠道,取得传播军事信息、实施国防教育、建构军队形象、引导涉军舆论的积极社会效应。应从强化组织领导、着力议程设置、军地协作联动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晚报都市报的军事报道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巍 《中国发展》2018,(3):66-69
信息传播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的,不可避免受到文化势能的影响。作为重要的文化变量,地域认同会对信息传播产生扭曲作用。通过对"四川邻水保路运动"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地域认同建构了群体身份和利益观念,塑造了群体的信息加工模式,促使群体对信息生成、编码、加工、释译和传递过程产生扭曲。探究地域认同与信息传播的关系,将提供全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以"泛在"为特征的移动互联时代,让人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表达和意见传播。微信产生的"块茎"嵌套式关系圈、强社交、公众号放大表达效应客观上既有利于增强人际信任和话语黏度,又极易埋下隐形话语祸根。为缓解微信言论危机,需要采用信息研判、健全网络立法、限制表达权等措施,经多方努力共建共治移动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2.
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省玉树地区发强烈地震。灾难发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灾区军民主要的信息渠道和心灵依靠,在抗震救灾中取得良好的传播和服务效应,主要原因取决于央广在这次灾难报道中自身的立体化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引起境外媒体高度关切.由于价值观念、历史认知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它们对中国国庆阅兵报道,呈现出正面报道参杂于负面报道、军力报道彰显于国力报道、士气报道逊色于装备报道,难以向受众传播真实、客观、公正、公平的新闻信息,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形象产生种种误读和误判.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外军事宣传,努力塑造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形象,赢得国际社会和广大受众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但由于网络传播的不确定性及评论的主观性,造成信息的经常性异化或失实,而产生负面效应。文章分析了网络舆情形成的过程、原因和负面舆情的影响,并代入"品牌传播"、"人际传播"、"全媒体传播"等有关理论与方法,探讨了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应如何有效地应对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5.
金中基 《求索》2008,(6):188-190
如何改进经济新闻的传播路径、形式与效应,本文从开放视野的角度进行探究,跳出经济新闻的传统理念,就应对新挑战、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培养和树立大局观念、提升报道质量等方面,对现代传媒经济报道作了尝试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16.
用户创新是创新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与供应商创新和制造商创新共同完善了创新理论系统。用户创新网络以企业与用户为主要创新单元,是企业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与用户结成的一种持久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该网络中技术知识、信息和资源在用户与企业之间共享和传播。用户创新的网络效应具有层次性和递增性,根据效应的强度由低至高分别是信息传递效应、协同创新效应和外部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7.
网络热点事件中经常出现负面评论带节奏,造成次生舆情的现象,一定程度上破坏社会共识,不利于构建良好舆论生态。舆论表达中"负面偏好"的背后是深刻的社会动因和复杂的心理效应,还有商业利益和社会信息供给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次生舆情危机、群际间的刻板印象和社会舆论生态恶化。为此,在治理和引导上需要加强平台方的精细化管理,强化主流媒体打破"社交茧房"的传播能力,最大限度地均衡社会信息供给结构,不断创新"后真相时代"的舆论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18.
魏海平 《求索》2013,(3):162-164
模因是个人记忆中的信息模式,它能将一个人的记忆复制到他人的记忆中去。模因靠复制而生存,当一种思想或信息得以仿制和传播时,其本身就具有了模因性。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阐释文化进化规律的语言文化学理论。当今社会,网络语言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状态,由网络语言演变而来的网络流行体就是一种典型的模因现象。"语言模因"概念类似于生物基因的复制和传播,是人脑通过模仿进行传播的文化基本单位或对象。从网络体的特性可以看出,产生"语言模因"现象的动因是人们追求新颖、从众、寻求认可的社会心理因素。语言选择和使用的过程就是各种"语言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期间,当时尚性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时,"语言模因"所衍生出的模因网络体将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产生和增长。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语篇模"模因现象,网络体是否能在自然语言发展过程中永葆生命力而得以持续传播,并成为一种稳定的语言表达形式,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语言发展经验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像"由"事"生是军队国际形象传播中存在的一个客观现象,由个别事件产生的"单像"不断积累重叠所产生的"叠像"决定了军队国际形象的样态。"单像"是开展军队国际形象传播的重要切入点,军队国际形象的建构和博弈均是围绕"单像"展开的。在"叠像"机理下搞好我军国际形象传播的基本策略是:不断丰富我军国际形象传播的单像资源,进一步提升我军国际形象单像的传播效率,着力增强我军国际形象单像的能见度。  相似文献   

20.
论信息不虞和警务督察信息化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务督察的信息化是公安工作现代化的重要课题。由于信息不虞具有普遍性、不虞性、背反性和失控性等特征,使信息不虞现象在警务信息化工作中大量存在,这些"不虞"现象以督察信息绝对数量激增而相对质量不高、信息表象与实质背反、督察信息空间的广域和信息壁垒的存在、督察信息分布的无序和利用的有序等四种形式表现出来。克服这种不虞现象可从提高警务督察人员的信息素质、整合信息资源、建设规范的信息系统、创新运行机制与内部管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