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42年是我冀南地区抗日斗争最艰苦的一年。侵华日军司令冈村宁茨亲自督战,调集鲁、冀的日伪军万余人对冀南地区——特别是对抗日根据地枣南县进行了三次摧毁性大扫荡,使枣南县的一些区由游击根据地变为隐蔽根据地。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中共冀南区党委和冀南军区在提出“咬紧牙关,度过今冬明春就是胜利”的斗争口号的同时,还决定在敌人第三次大规模扫荡未完全收兵的情况下,派时任我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刘志坚(1955年授中将衔,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亲自赶赴冀南六分  相似文献   

2.
当时,彭德怀为三军团司令员兼东方军司令员,滕代远为政委,我任红三军团青年部长、民运部长和宣传部长,参加了红三军团三次入闽作战。  相似文献   

3.
江青给刘志坚定性:这个人在关键时刻靠不住刘志坚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这位历经战争磨难,在1955年获得中将军衔的高级指挥员,其为更多的人所知,则是因为“文革”期间那篇《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刘志坚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之职时,因分管宣传、文化方面的工作,便与主管全国“文艺工作”的江青等人有了交往。当时江青经常往上海跑,还要做出关心主席生活的姿态。她又是个爱找茬儿的人,在一次座谈会上,她说,“毛主席在杭州的安全没有保障”。作为参加座谈会的解放军方面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湘潮》1992,(4)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运动初期,党政军不少领导同志都不自觉地卷入了这场历史动乱。他们当时对发动“文革”的决定没有怀疑,以“反修防修”为出发点,去参加这场运动。然而,他们后来在实践中发现许多现象不正常,许多做法越来越不对头,逐渐对“文革”产生怀疑,进而发展到抵触。以至最终背离“文革”的“大方向”,成为运动的“阻力”,纷纷被林彪、江青一伙所打倒,成了“革命”的对象。“文革”之初,刘志坚同志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管总政的宣传、文化部门的工作,也是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到这一历史内乱的漩涡之中的一个。他当  相似文献   

5.
《湘潮》1992,(5)
国防部大院连续遭冲击江青、陈伯达等人唯恐天下不乱,不断挑唆、煽动“造反派”学生冲击各地特别是军队的首脑机关。江青曾露骨地说:“我们就是要依靠、利用这些小猴子(指‘造反派’)大闹天宫。”在他们的挑唆下,1966年冬,来京的军事院校学员冲击军事机关的行动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6.
《湘潮》1993,(1)
10月24日上午,党的十四大刚刚闭幕,我便采访了十四大特邀代表、原中顾委委员刘志坚同志。因事先联系好了,我走进刘老家时,他和夫人已在会客室里等候多时了。我深表歉意,也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