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根本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党内民主的内涵逐渐丰富.新世纪新阶段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必须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推进民主执政.  相似文献   

2.
民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问题,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因此,在当前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正确理解民主,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和本质,充分认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是必要的,有益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民主主要是并且首先是指国家制度,而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又必然带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正如列宁所说:“民主是一种国家形  相似文献   

3.
民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各国的历史经验证明,能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搞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邓小平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继承坚持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进一步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诞生时就明确地把“争得民主”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列宁进一步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一直把实现人民民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民主革命胜…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6,(6)
思想一致是政党存在的基本前提。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建党始就高度重视党内思想一致,并就如何实现党内思想一致、怎样处理思想一致与不同意见的关系进行了艰辛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党内既出现过盲目排斥不同意见、以简单粗暴方式造成的思想一致,也曾出现过发扬党内民主、认真听取不同意见达成的党内思想统一。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表明,在当前党的思想建设、党内民主建设中,必须守住思想一致的底线;必须明确党的思想一致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必须认同党内存在不同意见是正常现象,并正视党内不同意见,通过制度保障"合法"不同意见的正当表达;在提倡不同意见表达时,必须以制度确立明晰的表达边界,警惕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不同意见"的干扰,切实维护党在指导思想上的高度一致,在路线、方针、政策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必须坚决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同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不断提高全党的政治理论素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与中国革命和实践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推进自身建设中发扬民主,不断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将民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在政党政治生活中加以具体运用,自身民主程度和进步状态不断提升,从而不断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努力回应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无产阶级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好这个党"的命题.新时期的党内民主与政治文明、社会民主、全球化同发展,这本身对党内民主的发展与完善有了新的要求,党内民主理所当然是我党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时,就规定了党内民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为此后党内民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其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内民主理论。80多年来,党内民主建设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将进入全面配套的新阶段。这里仅就强化民主管理的问题作点说明。一、关于民主管理千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导向民主管理干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干部管理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早在1891年,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民主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实现民主的道路上百折不挠、踔厉奋发,创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民主政治新形态。深刻理解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在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逻辑下系统认识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合理性、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从理论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有机统一;从历史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百年来争取民主、探索民主、发展民主和创新民主赓续演进的历史成果;从实践逻辑来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培育全民民主意识、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安排、参与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完成人类民主事业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有的讲了特色的做法,有的讲了成功经验,有的在理论上做了总结提炼,几位同志的发言都很好。我也作一个发言,题目是对党的民主生活会的几点认识。一、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要有健康的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党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才能够永远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是健康正常的党内生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时,就规定了党内民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为此后党内民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其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内民主理论.80多年来,党内民主建设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2.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党员主体地位”概念,但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确立了民主建党原则,提出了党员必须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党员在党内一律平等以及党内一切事务由全体党员决定和处理等思想,为确立和维护党员主体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与实践,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党内民主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党内和谐是一个新的命题.首先它是指党内一种动态的和谐,其次才是多层面的表现.要实现党内动态和谐,必须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扩大党内民主、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几个层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正确地认识民主执政概念的特征和科学内涵,是实现民主执政的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既是执政理念层面的概念,也是一个执政实践层面的概念,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在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中,必须造成一种党内民主式的政治氛围,引导共产党员认真地而不是形式主义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16.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保持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和首要保证.深刻认识发展党内民主对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推进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创新,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指导下积极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基层民情社意。浙江省是我国协商民主建设发育较早、群众协商意识较强的地区,近几年来,江山市杨敦村的民主协商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江山市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示范点。杨敦村的生动实践,为我们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党内民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克祥 《探索》2011,(1):31-35
认识党内民主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内民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紧密的内在关系:党内民主是开启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历史前提之一。发展党内民主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条件。党内民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重要机制和载体。党内民主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内容,确保党内民主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要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基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民主社会主义是近年来在国际上迅速漫延的一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思潮,由于它打着“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旗号,因而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为此,我们必须明确民主社会主义的性质,分清科学社全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现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外某些人鼓吹和宣扬的以民主、自由、人权等为主要内容的“普世价值”观,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在当今世界实行西化、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的工具。社会主义社会是高度重视和发展民主、自由、人权的社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人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