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28年,是改革开放、锐意创新的28年,是经济突飞猛进、社会沧桑巨变的28年,也是探索党建新路子、积累党建新经验的28年。改革开放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体现着深圳市委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8周年,很值得纪念.兴办深圳经济特区,是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全面总结深圳经济特区28年的伟大实践和历史经验,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经济特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对于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初创办深圳经济特区的时候,社会舆论对特区褒贬不一。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早已证明:特区不姓"资",也没有变成"租界",更不是靠国家"输血"维持的。笔者针对仍有个别认为深圳特区初期是靠国家"输血"维持的不实论断,以大量事实为依据,以辨察是非为目的,写了本文。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就大文化概念应有的长时段历史积累看,三十年可能太短,但我国常说"三十而立",又说六十年一个甲子轮回,则三十年便是半个"轮回"了,可谓重要历史节点.此时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深圳文化的发展历程,显然很有意义.本文就怎样开展深圳文化发展历程(文化史)的研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的起点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深圳市委在第五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发展新目标。这是对深圳未来30年发展目标的一个新定位。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8周年。俗话说"四十不惑",总结走过的路程,可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于1980年,思想大解放是当时的基本国情。1978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真理标准讨论",思想大解放为改革开放开辟了道路;这一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原有集体经济的僵化模式;这一年,城市的承包制、租赁制等,促使国营经济向国有经济转变;这一年,党的十一  相似文献   

7.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们党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产物,从一开始就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30年来,深圳始终处在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指导的前沿、实践的前沿、探索的前沿。办好特区、发展特区,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历届深圳市委都十分重视加强党的建设,为深圳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本刊与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协商,决定联合发起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主题:改革开放与媒体的作用;研讨会时间:2008年9月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是在深圳经济特区由探索走向成熟的关键节点上举行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王荣同志在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充满了全球意识、忧患意识、前沿意识、大局意识和使命意识,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现实感召力和动员力;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10,(35)
<正>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对于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于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有着重要意义。《瞭望》新闻周刊第34期刊发专题报道"续写‘深圳传奇’"和特刊《先锋深圳》,从纵向和横向阐述了特区成立30年来对于我国全面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战略意义和先河作用。  相似文献   

11.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的政治效应和政治意义,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从表象看似乎在于"经济",但本质上却在于政治。作为"在政治上获中央授权改革的先行试验区",深圳经济特区不但引领和推动着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若隐若现地成为渐进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火力侦察点"。  相似文献   

12.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窗口".28年来,深圳建设者们以"杀开一条血路"的气魄,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丰富的实践交给了祖国一份合格答卷,谱写了改革开放历史上的闪亮华章.深圳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光辉杰作.  相似文献   

13.
1979年12月,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的吴南生代表省委向党中央国务院做专题汇报时,第一次正式提出"经济特区"这一名称。本文是对这位负责筹办广东省三个经济特区,兼任省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同时兼任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的首任市委书记、市长的专访。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2 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经济特区迈入新世纪的前进方向 ,是深圳等经济特区面向新世纪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行动纲领。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经济特区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回顾深圳经济特区 2 0年的巨大成绩和示范效应 ,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就是在推进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改革“试验场”的作用 ,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为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体制保障 ,大大加快了深圳经济特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实践充分证明…  相似文献   

15.
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30多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改革创新,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服务农民工工程,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人口变迁的背景和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3月,深圳市成立。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建市30年来,深圳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口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圳市常住人口1979年仅有31.41万,到2008年已经增长了28倍,达到876.83万人,30年间共吸纳外来人口800余万。30年人口变迁现象堪称人口迁移历史上的奇迹,研究30年深圳市人口变迁现象具有极强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3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创立28周年之际,张友高先生创作的反映深圳改革开放历程的鸿篇巨制《深圳大道》问世了。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更是深圳的灵魂,是经济特区永恒的主题。深圳立法创新是其在立法领域,运用国家授予的经济特区试验权的一种体现。自1992年7月1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深圳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以来,深圳市人大及  相似文献   

19.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初期,发展之快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可谓是一日千里.在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还是一个边陲小镇,几年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仿佛一夜之间长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现代城市,人们常用"一夜城"来比喻深圳发展建设之神速.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理论创新的特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在世界视野之下展开,二是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三是从价值取向上对党的根本宗旨进行了充分阐释.其经验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党必须始终保持理论创新的高度自觉,二是必须坚持继承和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