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1 毫秒
1.
2010年,新加坡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强劲增长,全年经济增长率为14.7%,再创历史新高;外交上继续与东盟各国密切合作,2010年是中国与新加坡建交20周年,中新关系不断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勤 《东南亚》2004,(1):16-2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的加速,新加坡积极推动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大力拓展中国这一新兴市场,使中新经贸关系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一、近年来中新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近年来,中国与新加坡的经济关系发展迅速,两国经济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于中国与新加坡双边政治关系友好,经济互补性较强,双方在进出口贸易、相互投资、承包劳务等领域合作成效显著。自1 990年中新建交以来,中国与新加坡的双边贸易增长迅速,1 0年来两国贸易年平均增长率达1 2 %。据中国海关统计,1 990年中新两国贸易额为2 3 2 5亿美元,1 995年为6 8 98亿美元,2 0 …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新加坡1990年建交后,两国关系从经济到政治层面长足推进.从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启动、再到新加坡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对接,中新经贸关系不断实现新突破、不断迈向历史新高.中新两国政府间合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两国经贸关系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夯实了政治互信,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有效落实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新加坡两国的关系源远流长。随着中新正式建交,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交往和合作迅速发展。本文拟简述中新关系的发展史,并展望两国关系的前景。一、中新关系源远流长追溯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关系,至少从两汉起便有了交通、贸易和友好往来。中国从两汉直至清朝,历代的正史和其他古籍,不但记录着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交通、贸易和邦交关系,而且有关于新加坡的详细史料。在新加坡,曾发现有两汉至明清的历代中国的陶瓷和钱币。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中新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交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根据《汉书·地理志…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最早与我国开展经济合作的国家。自中新两国 1990年建交以来 ,新加坡工商界对华投资热情高涨 ,实际对华投资一直保护较好的发展势头。 1993年至 1998年 ,新加坡在华投资成效显著 ,合同金额累计达 310亿美元 ,实际投入外资 12 1亿美元 ,在中国吸收外资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五位。截止 2 0 0 0年底 ,新加坡在华投资累计项目达 9111个 ,合同金额 35 3亿美元 ,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16 9亿美元。中国是新加坡海外投资金额最多的国家。两国间的重要投资合作项目有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工业园、上海三林城住宅开发项目、大连港集装…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新加坡1990年建交后,两国关系从经济到政治层面长足推进。从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启动、再到新加坡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对接,中新经贸关系不断实现新突破、不断迈向历史新高。中新两国政府间合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两国经贸关系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夯实了政治互信,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有效落实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交十年来,中国与新加坡双边经贸合作发展迅速。据中国海关统计,1990年中新双边贸易额仅为28.2亿美元,1999年双边贸易额达85.6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3.04倍。目前,新加坡是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中新双边贸易额占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1/3。据新加坡统计,双边贸易额达96.2亿美元,中国是新加坡第七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8.
中新双边贸易在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率约10%。1998年的总贸易额达149亿新元。中国目前是新加坡第6大贸易伙伴,新加坡则是中国第7大贸易伙伴。新加坡是中国第4大外资来源,排在香港特区、台湾地区和美国之后。新加坡在中国的累积实际投资额达210新元。吸引最多新加坡投资的5大中国省市依次是江苏、福建、上海、广东和山东。中国与新加坡贸易现状  相似文献   

9.
1990年中新建交前后,正值两国高层领导都在更新换代.不久之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人刚刚上任,执政32年的新加坡领袖李光耀也将于年底将总理职务转交给吴作栋.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安排,中国和东盟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新加坡作为东盟中的一员,亦随着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中国的经贸联系日益频繁起来。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现在已是新加坡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04年中新双边贸易总额为533.3亿新元(约合325.8亿美元),占新加坡外贸总额的9.19%。2005年9月,双边贸易额331.5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4.2%。以上数据表明,近年来中新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有望达到500亿美元。而根据中国驻新加坡大…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EU’s relations with countries in the Southern Mediterranean have a long history as the region is of great strategic importance for the Union and its member states. The High Representatives of the Union for Foreign Affairs and Security Policy have been highly involved in shaping these relations, and this role has been officially strengthened with institutional changes brought about with the Lisbon Treaty.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ole of the HR/VPs in shaping the EU's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towards the region with an analytical focus on discursive practice. Drawing on insights from practice theory in IR and EU studies, the analysis traces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how the Southern Mediterranean is described in the drafting of key strategic documents. The main finding is that EU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towards the Southern Mediterranean shows a high degree of continuity despite several crises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s, although the discursive practices have evolved. The article ends by highlighting a conundrum that the EU can be said to implicitly acknowledge: if authoritarian states in the Southern Mediterranean are inherently unstable, yet stable enough to quench the democratic aspirations of their people, then what should be the basis for EU actions?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是东南亚各国中华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华人经济在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发展为主线,对1997~2008年期间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和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菲律宾的劳务输出看中新劳务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新劳务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中新劳务合作出现一些矛盾与纠纷。如何保住我国劳动力在新加坡劳务市场上的地位,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劳务输出规模?菲律宾作为世界上劳务输出的大国,其独特的劳务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4.
林梅 《南洋问题研究》2009,(3):60-66,90
中国对新加坡的劳务输出开展了20多年,新加坡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劳务输出国。中国在新加坡的劳务人员估计至少有20万之多,主要分布于建筑、制造、海事及服务等行业。尽管两国之间的劳务合作总体上发展顺利,但由于两国劳务制度不完善、市场不规范、劳务人员本身的弱势地位等原因,造成一部分中国劳务人员的利益受到损害。如果这些问题不引起两国政府部门的重视,将阻碍中新劳务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Since formal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Fiji were established in 1975, China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ts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relations with the Pacific islands countries (PIC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deepened its involvement in the South Pacific, and its influence in the region has been growing rapidly. Today, China appears to be one of the major players in the South Pacific region. This increased Chinese engagement has drawn wide attention in academic and political circles. While some scholars and analysts take a positive view of such an engagement, others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rising presence of China in the region. Is China's engagement with the South Pacific a new strategic threat or not? This paper will examine the major motives underlying China's engagement with the South Pacific and analyze the implications of China's engagement for the PICs and Australia.  相似文献   

16.
有关援越抗法时期中越关系研究的档案、回忆录在中国、苏联、越南等相关国家得到大量解密和出版,研究素材得以极大丰富。研究方面,研究者对中越建交、边界战役、奠边府战役、日内瓦会议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在胡志明访华及援越抗法时期中越的政治、经济联系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仍显不足,有进一步深入的余地。  相似文献   

17.
联盟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一种国家间关系,对其研究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有助于学者们将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运用于具体的国际关系研究。围绕着联盟的起源这一主题,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在最近的十多年来,这一主题的研究又与单极体系内的联盟现实相结合,提出和分析了如下方面的核心问题:联盟需要什么样的共同利益基础;制衡性的联盟为何没有出现;国际结构如何塑造大国的联盟选择;地理因素如何影响联盟的形成以及联盟起源的其他根源有哪些。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这些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总的来看,现实主义范式的研究占据了主流地位,系统性的理论创新不够,并没有提出解释联盟起源的新的核心概念,即如果把联盟界定为一种明确、稳定的战略关系,而非仅仅是针对安全威胁的军事同盟的话,仅有结构现实主义和威胁平衡理论是不够的;联盟起源的理论研究仍然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建构一种更加普遍的、有强大解释力的利益关系概念,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国家的联盟选择战略,将会有助于更加具体深入地了解联盟的起源。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analyses what may be termed as the European Union's (EU) post-liberal approach to the Moldova–Transnistria conflict. Since 2003, within the ENP framework, the EU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mitted to its transformation. Such an engagement is further confirm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uropean Union Border Assistance Mission to Moldova and Ukraine (EUBAM) in 2005, aimed at building confidence between the parties, stimulate their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change perceptions about the conflict. The mission's outcomes are moving beyond its technical scope, supporting the conflict peaceful transformation. The focus on bottom-up initiatives and local engagement allows for a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dynamics underlying the conflict, which together with the high-level negotiation process may provide a holistic approach to its resolution and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to reach a sustainable settlement.  相似文献   

19.
早在伊斯兰教创立及大阿拉伯帝国形成之前,中国就同阿拉伯地区有友好往来。新中国成立后,中阿关系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点。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同阿拉伯国家陆续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双方关系不断拓展。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目标使中国同阿拉伯各国结成深厚友谊,双方无重大利害冲突,更多的是友好合作。中国人民视阿拉伯人民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展望未来,中阿友好关系定将持续、稳定、深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