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特别是对其中的“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有的给人以启发,但也有的产生了十分有害的影响。所谓“社会主义异化论”,“人的本质是人类追求自由的活动”、就是突出的表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错误,原因是复杂的,但就方法论而言,我认为存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一些文章从研究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出发,“大谈社会主义异化”,造成了思想理论战线上的混乱,其社会后果是严重的。究竟存在不存在“社会主义异化”,这是当前思想战线上清除精神污染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弄清楚的问题。要正确回答这一问题,首先有必要考察一下马克思所用的异化概念的真正含义。在马克思之前,德国古典哲学家为克服研究纯观念的局限性,找到主体同客体的同一性,把“异化”概念引进了哲学。黑格尔的主体创造客体的理论体系,就是运用异化理论建立起来的。他从唯心主义出发,认为绝  相似文献   

3.
《北京支部生活》2009,(5):21-21
在人性化问题上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只有避免这些误区,才能正确认识和实践人性化理念。第一,把人性化异化为软性化、任性化。有的人认为,加强刚性的制度管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这太死板、太生硬、太不近人性,背离了人性化原则。实际上,管理中的“管”,即管制,是指受制度严格管制;  相似文献   

4.
在思想理论战线上清除精神污染,不仅是哲学、文艺理论领域的重要任务,也是经济学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些年来,在经济学领域的精神污染也有不少表现,其中之一是“经济领域的异化”论。一些同志把“社会主义异化论”也引进经济学领  相似文献   

5.
通过新旧中国对比,通过同发展中国家甚至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比,事实无可争辩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是,有的人尤其是一些青年人仍然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优越性抱着半信半疑态度,说什么“信无从信,辩无从辩”,认为“社会主义优越性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教”。诚然,对社会主义制度持恶意中伤的人在我国毕竟是少数,就绝大多数人来说,对社会主义优越性存有某些看法,仅是一个认识问题。但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问题,是关系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增强社会主义信念的重大问题。那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少数“精英”,抓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曲折和体制中有待改革的弊端,根本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肆鼓吹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而我们自己队伍中的一些人,看到东欧国家的剧变和国内经济生活中的暂时困难,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疑虑。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治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导致的人的异化,人的物质欲望无限膨胀,使人失去获得幸福生活的保证,幸福变为了不幸。马克思把扬弃私有制经济作为人从异化走向复归的条件,并把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作为推动变革旧世界的主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条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相似文献   

8.
少数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不顾事实,肆意攻击和丑化社会主义制度。方励之说什么:“我们这三十年做的事情,总的说来是不成功的”。王若望说:“不要羞羞答答硬劲强调社会主义优越性”。其实,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已不是新问题,几年前有人就提了出来。少数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乘机在这个问题上作文章,把这个问题搞得更加混沌,致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和动摇。为此,更有进一步澄清的必要。我们知道,在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就在于它能容许  相似文献   

9.
在理论界曾经出现的滥用“异化”的错误思潮中,有一种“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异化论”特别引人注目。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有经济方面、思想方面的异化,而且有政治方面的异化。“社会主义政权机构的存在,这就意味着政治方面的异化”,“社会主义权力异化,首先表现为权力机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了许多年,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也遇到过这样那样的曲折和失误。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现象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产生了不同的认识。社会主义制度是否优越,就是这些不同认识经常争论的重要问题,而近几年来对于“社会主义异化”的宣扬和批评,则是这种争论的一个高潮。它关系到对我国社会根本制度的看法和态度,很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对生产关系的改造,解决了所有制问题,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然而,“社会主义革命来得急促。在六、七年之内,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小生产者个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就基本完成了,“但是人的改造,虽然也改造了一些,但是还差很多”。(《毛选》五卷443页)社会主义改造结束,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人的改造也进入了新的时期。实践对人的改造提出新任务。为了迎接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要集中全力对人进行改造,首先要对全体人民进行思想改造和  相似文献   

12.
张星炜 《探索》2011,(4):34-39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历史轨迹表现为:从制度层面认识社会主义——从消灭私有制到建立和巩固公有制;从本质层面认识社会主义——从把“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到确认“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自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将进一步从核心价值理念层面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正确贯彻两个"毫不动摇",不断巩固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现实看,既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经济基础巩固和完善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又是重大实践问题.从人的异化复归历史趋势看,属人力产权实现条件创造的基本制度建设.贯彻两个"毫不动摇"中出现的"两个异化"现象,阉割了两个"毫不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严重削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因而,需要充分认识和正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意义,警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异化为中国特色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在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重大历史关头之际,党中央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在开展“三讲”教育这件大事上,部分国有企业的领导存在着一些思想问题。其一,认识上的偏差。一些人把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与企业生产经营对立起来,觉得在企业抓“三讲”教育分散了企业领导的精力,是不务正业。其二,心理上的障碍。一些人对过去极“左”年代的教训记忆犹新,把“讲政治”与“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同起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焦点问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源于国家严格控制农村土地非农使用背景下盘活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需要。目前地方改革总体平稳,少数地区出现了扩大化的“集体土地入市”问题,涉及到入市范围的扩大和入市目标的异化两个层面。扩大集体土地入市范围突破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可能会带来经济、社会和政治层面的风险和问题。国家应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地制度,在实践中完善土地管理法律,防止犯颠覆性错误。  相似文献   

16.
“信访异化”是指“行政信访管理成本递增而收效递减”的现象.本文分析了“信访异化”的种种现象,审视了“信访异化”的成因,全面介绍了宁波市通过信访理念创新、信访治理创新、信访制度创新和信访路径创新,以有效破解“信访异化”的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破解“信访异化”难题的路径是信访法治化、主体平等化、维权科学化、机制最优化和治理综合化.  相似文献   

17.
异化就是异己化.社会主义有没有异化?有的同志认为有。不仅有思想上的异化,而且有政治上的异化,甚至有经济上的异化。个人迷信,现代迷信是思想上的异化。他们说,做为人民的领袖,应该是毛主席为人民,一切为人民,可是“文化大革命”中,成了人  相似文献   

18.
张艳涛 《求实》2006,(12):51-54
回顾15年来我国人学的研究状况,人学研究在走过了“人性”、“异化”、“人道主义”到“人的现代化”再到“人的主体性”问题的发展历程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沿两条路径继续“上下求索”一是在理论层面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建构人学理论体系,就人学的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继续展开深入探索,并走出书斋,眼睛向“下”,以学育人,对民众现实生活进行关注,以对人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带动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研究,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显学”;二是在实践层面上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进程,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关系展开探索,脑袋向“上”,以学资政,对国家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人力产权诠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程言君 《探索》2006,1(4):157-16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基点是人力产权,主要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揭示的人力产权异化复归的历史规律。从而,社会主义劳动者人力产权各项权能或权益的实现程度,便成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产权制度的立足点和成功与否的根本性判定标准。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要避免把以人为本演化为“驭世之道”和“以个人为本”的“剥削之术”,更要防止落入现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以富人为本”的经济、政治陷阱以及“和平演变”图谋。  相似文献   

20.
战勇 《求实》1990,(12)
一 去年秋季,在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里发生了惊人的事变。有些人面对这一事件瞠目结舌,怀疑社会主义是不是搞早了;有些人被这在国际共运中出现的暂时曲折弄得头昏眼花,怀疑社会主义红旗能不能打到底;有些人把“多米诺”效应看成不可避免的历史必然,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无力阻止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对社会主义前途悲观失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