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昆甫 《党的建设》2009,(12):24-24
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以构建和谐为基础,以和谐促进科学发展。近年来,兰石集团公司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实现了企业发展、员工受益。牢牢把握科学发展根本要求,努力打造和谐建设的物质基础。兰石集团党委按照将和谐建设放在实现科学发展的全局加以谋划、在推进改革发展中建设和谐的思路,通过引资改制,  相似文献   

2.
在团场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农二师二十九团工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不断加强企业各项制度和职工队伍建设,以发展促进和谐、以公平保证和谐、以企业文化引领和谐、以温暖增添和谐、以提高素质支撑和谐、以制度规范保障和谐、以互利共赢维护和谐,实现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企业快速发展,职工和社区广泛受益,党组织和工会组织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高校就是要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要运用和谐社会思想建设和谐校园,以发展求和谐,以服务师生求和谐,以风正求和谐,以民主法制求和谐,以提高治校能力求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有五个基本要素即人、事、物、景、情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如何在中部崛起中构建和谐、促进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按照省、市建设“和谐湖北”、“和谐武汉”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和谐班子建设为龙头,以干群和谐为纽带,以科学发展为基础,以社会稳定为保障,不断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和谐,为实现湖北、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做出蔡甸应有的贡献。通过积极努力,构建和谐蔡甸工作进展顺利,成绩显著,全区呈现出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景象。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赋予教育以和谐使命。履行这一使命,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是教育支持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公益导向的教育设计观、义利结合的教育价值观、适当超前的教育发展观、“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观构成了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和谐发展的教育通过培育和谐的心态、世态、生态和意识,以营造心和、人和、天和、思想和的和谐环境,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持。和谐发展的教育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持系统,而且和谐发展的教育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王华彪  陈继飞 《世纪桥》2007,(11):61-62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棱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高校应该通过孕育"和谐共振"的校园文化,打造"和谐共赢"的良性机制,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7.
高云星 《世纪桥》2008,(7):53-53,58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高校就是要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要运用和谐社会思想建设和谐校园,以发展求和谐,以服务师生求和谐,以风正求和谐,以民主法制求和谐,以提高治校能力求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有五个基本要素即人、事、物、景、情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班集体是一种以协调发展、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班集体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以班级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因此,构建和谐班集体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更是进一步实现班集体成员共同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该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是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界为环境,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多种要素交互作用所构成的复杂多维的有机体。和谐人研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人是集个体和谐、人际和谐以及类和谐的统一体。个体和谐的基本内容包括:身心和谐、认知和谐、人格和谐以及发展和谐。其中,身心和谐是基础,认知和谐是手段,人格和谐是关键,发展和谐是目标。这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之发展的时代取向,也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深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创和谐、以创新求和谐、以特色立和谐、以环境促和谐、以公开育和谐,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和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出和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重在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内部非对抗性的矛盾关系、矛盾运动和矛盾过程,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更加和谐协调地化解矛盾,构建并且完善人和发展的和谐关系、发展实践的和谐关系、党和人民的和谐关系。科学发展是和谐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顺理必然之章。不仅要坚持科学发展,而且要坚持和谐发展,特别是要统筹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郴州既存在物质基础相对薄弱的困难,又存在着解决种种社会不和谐问题的迫切需要;既有发展过程中遗留的老问题,又有加快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推进和谐郴州建设,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促进和谐,以改革推动和谐,以公正维护和谐,以道德支撑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促进经济又快…  相似文献   

13.
“以和谐促进人权”,是关于人权发展的科学理念。中国积极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思想和主张,蕴涵了以和谐促进人权的科学理念。中国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促进中国人权发展,并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建设和谐世界来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一、以和谐促进人权:关于人权发展的科学理念“以和谐促进人权”,就是要以和谐理念提升和统领人权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消除阻碍人权发展的种种不和谐因素,逐步实现人权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资源环境的适应与协调,实现人权自身系统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各项权利间的优良组织、协调发展和共…  相似文献   

14.
刘国徽 《理论研究》2006,(4):63-64,F0003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作为社会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构建和谐企业,要加快企业发展,以发展求和谐;维护职工利益,以人为本促和谐;以身作则,以干部的廉政、勤政保和谐;深化管理,以管理谋和谐;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创和谐;坚持企业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陈苗  李万斌 《世纪桥》2007,(3):127-127,131
高校的和谐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何解决这些因素以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就迫切的摆在人们面前。寻求高校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分析这些不和谐因素出现的原因、试探性的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在德育方面进行的思考有利于和谐高效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高校就是要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要运用和谐社会思想建设和谐校因,以发展求和谐,以服务师生求和谐,以风正求和谐,以民主法制求和谐,以提高治校能力求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有五个基本要素即人、事、物、景、情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高校和谐的图书馆是以人为本、成就自我价值、奉献社会的浓缩。给读者以人文关怀是高校和谐图书馆的根本要求;给员工以发展空间是高校和谐图书馆的发展基础;给建筑以生命是高校和谐图书馆生态目标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王金全 《共产党人》2007,(24):40-42
近年来,西吉县单家集村以加快发展保障和谐、以民族团结促进和谐、以文明进步引领和谐,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不等、不靠,不要”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构建新和谐村庄的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构建和谐新农村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9.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以和谐看待科学发展,把握发展与和谐的统一。和谐既是发展的前提,又是发展的内容和目标。发展与和谐都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首先是"为了人",它的最根本含义是以发展来扩展人的自由,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新是实现发展与和谐的精神动力,而创新的实质是思维的自由,是一切创新的最深层原因;以发展扩展自由,首先应该扩展人的思维创新的自由。以创新的精神实现发展,构建和谐,建设和谐文化,实现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所瞻示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李长健  禹慧 《唯实》2007,1(12):35-38
网络社会是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人类生存空间,它与现实社会一道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在和谐社会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社会。以技术为支撑、以诚信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通过制度和谐、利益和谐,实现和谐利益,最终达到安全、发展、公平、民主、文明和法治的和谐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