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惠珍 《黄埔》2009,(3):61-61
张淑菊,原兰州市七里河区委副书记.现任兰州市妇联主席,被黄埔老人们亲切地称为“贴心人”。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也授予她“黄埔贴心人”称号。  相似文献   

2.
无悔的追求     
刘汉林 《黄埔》2006,(3):28-29
1990年,刚过不惑之年的我来到省黄埔同学会,在自己人生的黄金季节开始了这份全新的工作,时至今日已度过了17个年头。在这并不短暂的人生路途上,我与黄埔、黄埔老人相识相知相随,与黄埔同学会一路走过,书写并见证着新的一段黄埔历史。在这17年里,作为黄埔同学会机关的负责人,我凭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的信念,把黄埔当作人生的舞台,尽一份心、献一份情,始终为之努力工作着。  相似文献   

3.
单补生 《黄埔》2010,(6):42-43
自从我收藏到黄埔四期同学录之后,心中产生一个似乎不切实际的想法,那就是何时能收藏到黄埔五期同学录呢?黄埔军校史稿记载,黄埔军校在大陆分为:一、黄埔时期;二、南京时期;三、成都时期三个阶段。黄埔时期称之黄埔军校早期阶段,是指在黄埔长洲岛上的第一至五期。第一至三期校名是“陆军军官学校”,第四至五期则易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收藏讲究专题系列,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黄埔后代联工委自成立后,把关心黄埔老人的生活,作为自己的责任,努力为黄埔老人服务,为黄埔老人排忧解难。2007年,青羊区黄埔后代联工委深入到区内59位黄埔老人家中,逐一走访和登记老人的家庭经济、子女工作、生活来源、医保情况和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5.
无悔的追求     
1990年,刚过不惑之年的我来到省黄埔同学会,在自己人生的黄金季节开始了这份全新的工作,时至今日已度过了17个年头。在这并不短暂的人生路途上,我与黄埔、黄埔老人相识相知相随,与黄埔同学会一路走过,书写并见证着新的一段黄埔历史。在这17年里,作为黄埔同学会机关的负责人,我凭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的信念,把黄埔当作人生的舞台,尽一份心、献一份情,始终为之努力工作着。在黄埔,秘书长就是个“大管家”,但管的却是一个无钱、无权的“清贫家”。会务工作、会员生活、机关建设样样离不开钱,这是秘书长的第一“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6.
孙立新 《黄埔》2008,(3):121-121
今年3月9日,是农历二月初二,俗语“龙抬头”的好日子,古城正定的随缘酒店里热闹非凡,河北省黄埔同学会、石家庄市委统战部、石家庄市黄埔同学会、正定县委统战部、县民政局、县老龄委、中国人寿保险正定县分公司正在为黄埔同学刘明志举办隆重而热烈的百岁生日庆贺活动。刘明志老人精神矍铄,满面春风,端坐于“黄埔老人刘明志百岁寿诞”横幅下,对各方宾客的祝福,频频拱手致谢。  相似文献   

7.
王身璋 《黄埔》2009,(6):53-53
我曾先后三次赴台探亲访友,使我难忘的是每次都受到台湾黄埔同学的热情接待。特别是2008年7月21日至26日,黄埔校友、退役将军自驾小车,伴我“环岛游”,使我又一次深深感受到“亲爱精诚”的黄埔之情。  相似文献   

8.
秦友莲 《黄埔》2009,(1):32-33
多年前就想采访黄埔老人何馨朝,但因为事情纷杂,所以总是阴差阳错地与何老擦肩而过。不过我一直把何老的故事揣在心里,特别是看到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和成功申办奥运,更希望有一天,能为何馨朝——这位长期献身足球事业的黄埔老人,写点什么。  相似文献   

9.
包绍棠  张培楠 《黄埔》2012,(6):56-56
重庆市九龙坡区的黄埔老人淡起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杨钢时,一个个都赞不绝口,都说他是做黄埔工作的热心人,关爱黄埔老人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0.
王晓蓓 《黄埔》2007,(2):60-61
2006年岁末,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聚会在成都市三圣乡一处“农家乐”里举行。前来贺寿的亲朋好友在黄埔高教班六期学生、102岁的寿星蒋平叔老人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学起了老人自创的达摩养生功。但见蒋老满面红光、身板硬朗,那精神劲儿,就是在素以高寿著称的黄埔同学圈子里也比较鲜见。蒋老的保健之道妙在何处?笔者到蒋老家中探访,思路清晰的百岁老人,侃侃而谈,给笔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养生保健课。  相似文献   

11.
陈镇中 《黄埔》2007,(3):1-1
《黄埔》杂志今年第二期刊登了才彦同志写的“感受‘天下黄埔是一家”’的文章,我读后,引发了内心诸多感慨。今天借“黄埔感言”栏目吐露出来,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2.
孙虎山 《黄埔》2008,(3):24-24
当《黄埔》创刊号捧在手中,首先进入我双目的是“黄埔”两个大字,心底随之涌出了一股热流。我立即被带回到当年的黄埔生活,带回到当年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那场战争,抗日学子投笔从戎,为国为民凛然尽忠……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23,(1):2-3
<正>黄埔精神,薪火相传。近年来,在黄埔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多的黄埔亲属后代走进黄埔军校同学会,接过老一辈黄埔人手中的旗帜,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成长为黄埔精神坚定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他们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极大热情投身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各项工作中。他们更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与担当精神立足岗位,  相似文献   

14.
张海燕 《黄埔》2008,(3):34-35
今年是《黄埔》杂志创刊20周年。《黄埔》杂志自创刊以来,遵照首任会长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的办刊宗旨,大力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广泛团结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友,起到联系黄埔同学感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作为杂志社分管发行的一名工作人员,回顾杂志多年来走过的历程,我感触很多。  相似文献   

15.
李庚起 《黄埔》2007,(1):22-23
“我是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之邀来北京参加和统会会长会议的……”2006年国庆前夕,旅美黄埔校友会会长古铣贤先生一到北京,就给我打来电话。  相似文献   

16.
每当提及“黄埔”二字,人们往往会立刻想到广东的“黄埔岛”,想到黄埔岛上的“黄埔军校”……。如今,“黄埔”这两个字响遍海内外,不论在口头上,还是在报章上,人们都会不时听到,常常看到。是啊,“黄埔”这两个字,的确铸就了太多的情感,牵涉着太多的情缘。而我,作为黄埔后代,一遇事,总是“陷”在“黄埔”之中不能自拔。我的父亲李仙洲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学生。他是黄埔学生中年龄最长者之一(1894年生人),所以黄埔同学大凡称他为老学长。据父亲回忆,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接见他时,也称他为“大哥”,并讲:“李大哥是山东人,我记得…  相似文献   

17.
内容丰富别具特色公开发行了解黄埔军校的窗口联络你我情感的纽带开阔各界视野的平台《黄埔》杂志系黄埔军校同学会主办、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其办刊宗旨是徐向前元帅确定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黄埔》杂志自1988年创刊以来,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和台湾、香港及海外黄埔同学组织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改进和提高,深受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友的欢迎,并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目前,杂志设置的主要栏目有:“黄埔论坛”“两岸时评”“我与黄埔”“人物春秋”“口述黄埔”“黄埔档案”“黄埔连载”“黄…  相似文献   

18.
不朽小岛天下闻访黄埔军校旧址湖北高士振素有我国天然优良港口的黄埔,因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岛创办了黄埔军校而名声大振,特别是黄埔军校60周年校庆之后,黄埔岛更是名扬天下,成了令人神往的“天下第一岛”。我虽不是黄埔军人,但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军官,...  相似文献   

19.
萧克 《黄埔》2009,(1):26-27
2008年10月24日,黄埔四期同学、102岁的共和国开国将军萧克逝世。为了悼念这位功勋卓越、德高望众的黄埔将星,我刊特以“回忆我与黄埔的历史情缘”为题发表萧克将军于2004年为黄埔军校同学会鳊撰的《黄埔风云人物》专题邮品纪念册所撰写的序言,以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20.
王振林 《黄埔》2010,(5):55-55
浙江永康的二十二期黄埔同学金志伟老人心系国家统一大业,不顾年迈,赴台与岛内黄埔同学交流,共叙黄埔同窗深情,同盼中华民族复兴、祖国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