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入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是20世纪中国史学所发生的最为重大的变化。其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李大钊提出的史学革新观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大钊通过深入系统的论述指出,史学革新具有必然性和连续性两个基本属性,史学革新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科学的历史学,史学革新的理论取向是将先进、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应用于史学研究。这一史学革新观揭示了历史学科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杨艳秋 《求索》2023,(2):55-61
新时代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朝着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方向不断前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新时代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应自觉肩负起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方法论,建立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发扬中国史学优良传统,发掘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坚守中国史学立场,构建中国历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随着唯物史观的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史学研究相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对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传播与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在弄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前途方面,在论证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进化史观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显著标志。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指导,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进步。理性的觉醒和理性精神的发扬,使20世纪的中国史学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20世纪的中国史学突破了传统的自我封闭和个人英雄史观局限,使历史涵盖面更宽广、内容更丰富、体系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期,在中国史学的革新思潮中,李大钊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实现中国史学根本变革的主张.这些主张所形成的变革方案具有可行性,其对理论研究的强调具有前瞻性,而其史学革新的"持续论"则具有普适性.由变革的理论和方法等层面组成的新的史学"范式",为当时处于探索中的中国史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选择,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史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杨云 《前沿》2014,(13):4-6
关注人是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追求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归宿。胡锦涛洞悉历史发展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中国实际、中国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方法论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共同构成完整的唯物史观理论。长期以来,人们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唯物史观方法论的关系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研究唯物史观方法论。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唯物史观发展历程看,唯物史观方法论内容主要包括现实逻辑框架论、历史辩证分析论、历史动力推进论、历史主体创造论和历史标准评价论,形成了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加强唯物史观方法论探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和当代现实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九月十八至二十一日,第七届全国史学理论讨论会在我省十堰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多名专家学者,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围绕中西史学理论研究这个中心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与会代表认为:一、搞好史学理论的普及工作,是史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是每个历史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认识历史是认识现在、认识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的基础。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大量纷繁的史实中得出规律,使人们弄清社会发展所要经历的全部过程,懂得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道理,认清中国共产党顺应了所史发展趋势的事实,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二、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必须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历史观,防止西方资产阶级史学观、价值观的影响。历史和现实警示我们:思想混乱导  相似文献   

9.
张闻天的史学思想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青年时期他翻译了一些西方史学著述,并对历史定义、历史特征、历史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张闻天史学思想成熟的阶段,他编写了《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指明了中国革命史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和基本线索,初步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革命史研究的科学体系,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革命史研究的新水平,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其构建的中国革命史研究科学体系、评价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方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谢添 《人民论坛》2012,(8):122-123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地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史学群体的形成、治史机构的设立和沿革,以及历史教育的普及与展开这"三驾马车"的积极配合。理清三者各自的内容与社会功用,有助于掌握抗战时期延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脉络延伸。  相似文献   

11.
历史观所涉及的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柱石,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对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唯物史观审视下,历史虚无主义清晰地暴露出其反历史、反科学的唯心史观本质。广大国史工作者必须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崭新篇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关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首次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价值目标,将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以系统性的理论创新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它突出了“求真务实”的理论精髓,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进步知识分子普遍重视唯物史观,并自觉地将其传播到社会,使之在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为民众所接受,成为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其中,各种新的文艺作品都为此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和启蒙作用。郭沫若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其历史观的变化也反映在他不同时期的历史剧创作中。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创作中,郭沫若自觉地融入了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内容,如人民观、由贫富对立而形成的阶级矛盾及意识等,并与历史上侠义之士和民众反抗统治者压迫及暴政的正义行动,追求自由、平等及人的解放等现代精神,以及向往光明、追求进步的历史取向有机结合,不仅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也有效强化了唯物史观的社会传播效果和广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具有悠久文明的中国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也将自五四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由于新中国走过了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所以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本文拟分4个时期,评述当代中国史学思潮发展的大体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美国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随着中国当代问题重新被重视起来而发展的,期间由于中美之间对峙局面的出现,研究者大多数会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不能做到公正地评价,后来越南战争等问题促使了美国开始反思现行的研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美之间开始对话,美国学者能够进入到中国内地进行考察,虽然有许多限制,但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工作带来了重要的讯息.改革开放的实行,美国的研究者可以在内地进行材料的收集和研究,促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真理观、价值观及唯物史观等方面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着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曹润生 《长白学刊》2001,46(3):42-45
基于唯物史观所确立的现实的人与社会历史内在统一、社会历史起作用人的发展的规律原本一体的科学观念以及唯物史观对人的解放问题的科学解决,唯物史观可以被恰当地确立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所独有的科学的人学。从唯物史观之外去构造所谓马克思主义人学肯定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史是从历史学科中分支出来的新兴学科,本世纪50年代在欧洲兴起,70年代以后得到学术界的确认并迅速发展起来。本文对这一学科在国外的兴起、发展、演变及方法和理论作了较全面的概述和分析,结合我国的情况,作者指出,社会史研究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1.社会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有密切的关系;2.社会史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更为直接的借鉴性。当然,作为中国社会史学的研究者,在借鉴国外的理论和方法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汲取精华,弃其糟粕,促进我国的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朱清如 《湖湘论坛》2004,17(6):39-41
20世纪后 2 0年 ,中国史学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获得新生 ,并逐步走向繁荣。政治上的思想解放 ,理论上的拨乱反正 ,使史界有了良好的学术环境。 2 0世纪的中国史学尤其是后 2 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足以证明马克思唯物史观基本理论指导的正确性、科学性。 2 0世纪后 2 0年中国史学发展证明 ,在中西史学交流中 ,应恪守“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 ,走“和而不同”的交往发展之路。 2 0世纪后 2 0年中国史学硕果累累 ,但历程艰辛。展望新世纪 ,中国史学依然坚持以马克思唯物史观基本理论为指导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弘毅”精神 ,以更加开阔的胸怀 ,更为豁达的气概 ,营建富于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史学。  相似文献   

20.
<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湖北党风》1990年第11期发表陈立新、张光辉同志的文章,该文认为:当前重温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一基本观点,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从而提高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自觉性。作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新陈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