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尹鸿伟 《南风窗》2010,(5):36-38
"印度对中国企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于民营背景的中国企业他们非常欢迎,政策尺度也比较宽松,而对于政府背景的企业则非常防范,甚至直接拒绝进入。曾经有一些政府背景企业希望隐瞒真实情况进入印度投资,但是它们马上被印度情报部门揭穿。"  相似文献   

2.
“我们正在以光年的速度落后于中国,不可能再追上了。” 印度人看中国 突然间,印度人承认中国人在很多关键性的领域里正在跳跃性地超越他们,尤其是高科技。长久以来,印度在与巴基斯坦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上风,但新德里对北京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近20年来,中国简直是让西方着了迷:从跨国公司吸收了大量的资金;一片喝彩声中进入了WTO;中国还是世界上成长得最快的个人电脑市场,也是最有利可图的半导体生产中心,吸引着众多新的中产阶级消费者。  相似文献   

3.
印度是中国西南周边最重要的近邻,其对中国周边战略的身份是综合性的,进而也是中国周边地区战略形势演变的一个常量,这既是由印度的巨大体量所决定,也源于中印整体关系特别是可能长期存在的边界纠纷,还体现在印度对中国与南亚次大陆国家间关系的影响上。但更重要的是,随着印度的快速崛起,其对中国周边战略产生的不可预测的影响正在迅速上升。印度作为中国周边战略形势演变的变量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即中国对印度力量的评估、美国等大国对印度地位与作用的看法以及印度的自我定位都处于变动之中。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大变量的最终驱动力主要来自印度的发展及印度由此增加的力量将用于何种战略目标。因此,印度的何种身份以及在哪些领域对中国而言更为重要,是中国对印度战略的重要决定因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印度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大可能具有助力中国的正面意义,但中国仍需要从大局出发制定促进稳定的策略,同时也需要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印度应该被视为潜在的合作伙伴,中国应致力于促进和塑造与印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亦有必要应对印度将中国视作主要对手而来的各种消极现象,全力遏制将中印关系导向对抗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印共(马)领导人相信,在印度的政治集团中最能清楚地预见本国政治生活前途的是他们,其所以如此,他们声称,是因为他们能够借助马列主义来分析印度的具体情况,他们看见印度陷入了愈来愈深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危机中。在1978年11月的一次谈话中,埃·马·森南布迪里巴德告诉作者说"这不是一个特殊的资产阶级政党或领导人的危机,而是政治制度的总危机",他解释说,这场危机也是经济的巴是政治的,实际  相似文献   

5.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是中印关系发展中的头等大事,因为中国新任总理将首访放在印度,不仅说明中国非常重视与印度发展友好关系,而且也表明印度在中国外交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正在上升。  相似文献   

6.
2000年末的一天,一个印度律师朋友邀请我到德里高等法院去参加旁听.在这之前我知道,我国是在大陆法系基础上建立的法律制度,印度属于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差别很大,前者以成文法为特点,后者多执行判例法.印度人常说他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法制很完备.我想看看他们的法制情况到底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7.
媒体     
《南风窗》2016,(25)
正01中国与印度的能源消费之路将走向何处?英《经济学人》11月26日国际能源署表示,虽然印度目前的人均能源消费总量还低于非洲国家,但是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印度经济增长和印度人口数量成为全球第一,印度将成为全球石油需求量的增长引擎。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占据世界石油消费增长的60%,在2014年以前也推动了石油价格的增长。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与印度经济下行,国际能源署预测,假设全球气候变暖的幅度控制在2℃的目标无  相似文献   

8.
媒体     
《南风窗》2006,(7)
[看中国]龙象之争中国在几乎所有宏观经济指标上都超过了印度。在2003~2004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在宏观环境指数上排名第25,印度排名第52。中国的GDP增幅更快,人均收入是印度的两倍;出口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印度,出口总量则更高;钢铁产量更高,公路和高速路里程更长,高楼大厦也更多,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是印度的10倍。不过微观经济指标方面,情况要复杂得多。2004年,在衡量经济增长微观基础的企业竞争力指数(BCI)排名上,印度为第30,远远领先于中国的第47。其他的微观经济竞争力资料(如公司经营及策略和国内商业环境品质),印度(第30和第3…  相似文献   

9.
资本家和他们的政府为了保护他们的权力与利润,对中国搞阶级对抗,就像他们曾对苏联以及各地的工会和工人政党所做的那样。随着华尔街、华盛顿的问题的增多,这种与中国的对抗也加强了。华尔街的垄断者和投机者所确定的敲诈性的油价,不仅劫掠中国,而且搅乱中国的计划,扩散不确定性,造成社会不稳定。它们同样对中国所需要的其他商品(从大豆到镍)进行投机。帝国主义向北朝鲜发动无情挑战,其最终目标也是指向中国。华盛顿武装台湾,在中亚建立军事基地,与日本签订军事条约,与印度努力建立类似的关系,都是把矛头指向中国,指向各国的工人阶级和他们…  相似文献   

10.
尽管印度的天然气管道建设“三线计划”中有两条线必须经过巴基斯坦,从而使中国在与印度的较量中略占上风,但不容回避的是,中国在与缅甸的油气合作中也有求于印度。  相似文献   

11.
天下     
《南风窗》2005,(8)
中国与印度:竞争与合作同时拉幕在欧美经济界话语中,中印并称为亚洲经济双引擎是去年的事情。过去几个月里,中印比较研究成为全球经济界的时尚。近来,印度政府颁布了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引起人们对国际资本下个热点的猜想:印度会不会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竞争对手?据印度负责工商业的部长表示,在印投资的外商至少有77%获利。他表示外国投资在印度的驱动力和在中国不同。印度是靠国内市场,而中国是靠出口市场。他指出,印度最大的优势是广阔的人力资源,有4亿年龄在15岁到35岁之间  相似文献   

12.
媒体     
美国《华盛顿季刊》2007年夏季号21世纪的中印关系美国蒙特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反扩散研究中心东亚不扩散项目负责人袁劲东撰文指出,以往中国并不把印度视为竞争者,认为印度一直是一个苦于贫穷、基础建设不足,官僚体制低效的国家。但自从中国开始以区域和全球的角度去评估印度时,才愈发注意到印度的崛起。中国对印度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四个  相似文献   

13.
媒体     
《南风窗》2013,(8):16-16
01印度能成为一个大国吗?英《经济学人》3月27日中国无疑已经加入世界大国行列。而人们常常以谈论中国的口吻来谈论印度。但在大多数人眼里,印度仍是一个无法完全与大国步调一致的准大国。这是印度的悲哀。印度本该作出更多的贡献,尽管财力和经济活力不如中国,但它致力于法治、人权建设,这是强大的软实力。但印度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成为稳定力量和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巨大潜力,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在11月中旬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高峰会结束后,转往印度访问,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日前表示,中国方面将敦促新德里取消对中国设立的不公平限制。要求印度进一步对中国开放投资市场。不过,更重要的是,他透露,中印双方届时可望至少签署十几个经贸协定。  相似文献   

15.
时宏远 《南风窗》2012,(20):84-85
尽管印度不满不丹与中国加强关系,但印度自己却与中国在外交、经济领域交往紧密。因此,不丹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是很正常的事。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告诉你,世界上拔尖的21家软件公司,有12家在印度,你相信吗?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事实,或者说,不愿在头脑里记住这个事实。因为,在通向信息产业的道路上挤得闹哄哄的中国,还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打开国门看世界已经20年了,我们关注的、比较的、要赶超的都是世界顶尖的国家、企业和技术。这体现了我们的勇气和自信,但也或多或少反映了我们的闭塞和浮夸的心态。我们并非已超越了其他“二流选手”,并非距离顶峰只有一步之遥。 关于印度,还有一些让我们吃惊的事实:我们所熟悉的美国电脑“奔腾”处理器是在印度工程师参与下制作的;印度正紧锣密鼓地准备自己制造航空母舰……当然,印度放了个“大炮仗”(原子弹)更是他们自己埋头苦干的结果——连美国中央情报局事先都不知情。而相对于依靠制造业的亚洲“四小龙”,印度更为自己经济增长的知识含量而自豪。  相似文献   

17.
杨晓萍 《当代世界》2013,(12):48-51
在亚洲,印度作为新兴大国和印太大国的作用被美国重新发现和定义,印度战略地缘平衡手特性也随着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展开得到强化。就印度而言,一方面,外交中"战略自主"的传统使其对美国的要求显得有所节制和保留;另一方面,现实中印度的"东向"政策与中国向西发展在战略空间上形成重叠,这使印度对中国在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存在有所担心和疑虑,印度国内部分战略认识也强调不能忽视中印关系中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18.
媒体     
《南风窗》2006,(18)
印度经济必超中国的理由近年来,中印两国经济都在飞速发展,GDP增速几乎不相上下。有人可能会问,印度经济有一天会超过中国吗?初看之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目前中国已经遥遥领先。但印度正在快马急鞭地追上来,甚至有一天会超过中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相比之下印度的社会体制对外界变化冲击的承受力也更强。尽管许多本国有识之士对印度效率低下的表决机制和拖沓庸懒的办事作风提出了强烈批评,但无疑这是一个更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管理体制。印度在许多经济发展问题上作出错误决策是因为参与决策的人出了问题,并非因为表决机制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印度是最值得我们全面了解、深入研究的国家之一. 印度同我国国情最为接近.只有印度同中国一样,有着几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曾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处于发展水平的高端,在各个领域对人类文明做出过独特贡献.只有印度同中国一样,有超过10亿人口,而人口规模恰是内在凝聚力和辉煌历史的结果.近、现代,两国都曾老大落伍,印度更直接沦为殖民地,然而这反过来激励两国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在当代世界,也只有印度,其现代化面临的崇高、艰巨使命可与中国同日而语.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国家面临着民族振兴的有利条件.印度同中国一样,由于其人口规模、市场潜力和近年不断加快的发展速度,其崛起的前景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警惕印度     
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对印度的印象也许还是《大篷车》、《流浪者》、大包头的印度兵、以及无休止的种族冲突。近年来,当我们放眼向洋看世界时,我们身边的这个大国却从我们的视线中渐渐淡出了。但是,不甘寂寞的印度用一个“大炮仗”(核弹)震惊了世界,也让中国警醒:我们身边有了一个手握核武器的充满敌意的邻国。我们不搞对抗,但我们必须了解印度已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印度如何看中国?印度为什么不顾一切要搞核试?…… 四川大学周边国家关系研究室主任张力,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印度问题专家之一。印度核试前夕,他曾进入印度广泛考察。他的观察也许能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印度,更准确地评价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