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钱塘江上新建了二桥、三桥,四桥、五桥、六桥、七桥、八桥也正在规划之中。我们在赞赏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不曾忘记第一次钱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的建设者。今年9月26日,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建成通车61周年的日子。设计这座大桥和指挥族工的是我国已故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最近茅老的女儿茅玉麟专门为本刊写了《我的父亲茅以升与钱江大桥》的文章。现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2.
润扬大桥     
这里主要讲的是关于《荣誉,属于无私奉献的建设者——写在润扬长江公路大桥通车之际》这篇通讯报道的读后感。说起润扬大桥, 留心时事的人可能对它并不陌生。我们早就听到过关于该桥命名的故事、是谁题写的桥名和落成通车典礼多么隆重, 以及建桥的重大意义,等等,而对该桥的建设者们如何作出无私奉献的情况,则是通过这篇简要、具体、生动、感人的报道,才有所了解的,也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安平桥     
正我相信,到过晋江安平桥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有的是惊喜,有的是慨叹,有的呢,来到桥上,没走多远,便会陷入久久的沉思;而对我这样的一外来人而言,老实说,认识安平桥之前,我对它的气势与豪迈是估计不足的。巧得是,不久前我接到著名诗人黄亚洲发來的一首有关这座桥的诗,发现他也有这个感受。亚洲的那首诗写得很好,  相似文献   

4.
绍兴中国古桥博物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侃 《今日浙江》2001,(7):44-45
绍兴的石桥甚多,历史悠久,式样齐全,风格迥异,素有“中国古桥博物馆”之美称。相传早在越王勾践时就造了灵汜桥,在绍兴府城东2里处。唐朝诗人李绅还写了《灵汜桥》诗:“灵汜桥边多感伤,水分湖派达回塘;岸花前石闻幽鸟,湖月高低映绿杨。能促岁华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  相似文献   

5.
左犀 《北京观察》2008,(4):60-63
前门大街的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原先立在正阳门前的"前门大街"牌楼已经被推倒。一座崭新的、金碧辉煌的上书"正阳桥"的新牌楼已经树起。这大概是为了尊重历史吧——因为自建起这座造型庄严、气势凝熏的油漆彩画木牌楼"五牌楼"起,上面写的就是"正阳桥"。未来的前门大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目下尚不得而知。但据媒体报导称,改造后的"前门大街"将被称为"天街"。  相似文献   

6.
风雨桥是侗族最为著名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之一 ,一般由桥墩、桥堍、悬臂梁、桥道梁、桥廊、桥楼等几个部分构成。大风雨桥的桥墩和桥堍均用石料砌成 ,然后铺作 3~ 5层悬臂梁及横木 ,再铺作 2~ 3层桥道梁 ,最后建构桥廓和桥楼。桥道梁的两端架放在桥堍或桥墩上铺作悬臂梁排组的正中 ,桥楼正好建于其上 ,既稳定了重心 ,又与桥廓联结一体。这种桥、廓、楼三位一体的构建方式 ,在我国古建筑学上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风雨桥既是建筑在人们必经要道、村头寨尾、连接溪河两岸的交通设施 ,装点村寨风光的建筑物 ,又是人们遮风避雨、纳凉休憩的…  相似文献   

7.
45岁是美丽     
45岁是美丽王怀让45岁是美丽。、45岁,对于人生是中年。中年是青年壮年之间的桥梁,是绿苗写成熟之间的花季。从桥梁上走过来青春的热血和生机。这是一个很新鲜的阵容,这是一支很生动的队伍。这个阵容和这支队伍从这个桥梁上走过去,走同一个很灿烂的未来;这又是...  相似文献   

8.
八面来风     
《时代主人》2012,(2):46
瑞金市:代表多年提建议终于换来桥通路畅春节将至,对于瑞金市武阳镇中赖村方圆数十里的群众来说,最大的新年礼物莫过于迎来中赖大桥的正式通车,中赖、粟田、龙江等3个村的村民脸上写满了欢喜和幸福。村民赖秀发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运建房的材料要先在河  相似文献   

9.
有这么个老头坐在老年的风景里,我恨不得自己的老年也快些到来。凤凰桥塌的时候,我正在读《黄永玉散文》。黄永玉的文章和画里,就有他家乡凤凰的一座桥——虹桥。他的表叔沈从文也曾写过、摄过那座虹桥。许多年后,在欧洲古城画画的小老头黄永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9,(25)
正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城市改造,在州桥一带挖出一条暗河,同时也发现了青石砌成的桥体。这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开封人才知道这里曾经真的有一座桥。这是梅尧臣和范成大的州桥,也是胡辣汤和水煎包的州桥。提起州桥,每一个开封人都知道它。根据史料记载,州桥始建于唐代,那时候叫汴州桥,因为它横跨汴河而建。当时,开封城市内有  相似文献   

11.
老城有一座"广德桥",当地人也称之为"里桥"。这座桥横跨澄江的古桥,是澄迈古县治的交通咽喉。正德《琼台志》载:"里桥在县南门外,元建,明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知县余常重修。"这是一座结构坚牢、工艺精良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桥是不可缺少的交通枢纽,可使“天堑”变通途.人们常将桥比作人间彩虹.桥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历史的见证,桥又给大自然增添了美妙的旋律.人们格外钟爱桥,因此“修桥铺路”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迄今为止,海峡两岸的邮票中,反映桥的和与桥有关的大约有50余枚.  相似文献   

13.
<正>杨似玉认字不多,算术不精;不会画设计图,也看不懂图纸。但他能用一根根木头拼接、建起一座座风雨桥和鼓楼,在一件件建筑杰作上留下思想与印迹。在百里侗乡,"有寨必有鼓楼,逢水必建风雨桥。"三江以风雨桥和鼓楼闻名。1924年建成的程阳风雨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桥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大小条木斜穿直套,皆以榫衔接,被列为世界四大名桥之一。杨似玉的扬名与程阳风雨桥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正> 折边桥折边型石桥是梁桥向拱桥过渡的桥型,现在全国多折边拱桥几乎集中在绍兴城区,是绍兴古桥精华所在,是桥梁史上的瑰宝。广宁桥。系现存绍兴最长的七折边石拱桥。始建于南宋高宗之前,桥全长60米、宽5米,桥拱有纤道,可供行走。桥下水面宽阔,人站桥上,可见城南诸山,桥心正对大善寺塔与龙山,自南宋以来一直是市民纳凉观景之处。此桥除景色独好外,其桥饰极富审美价值。其重约100吨的石栏置于桥上,增加栏圈压力和桥梁强度,使拱圈组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都有"敬桥"的习俗。台江、雷山、三穗、黎平等地一直保留着这一民间传统,各民族对"桥"是十分尊重和敬仰的,大到长度几十米的水泥桥,小到类似桥状的板凳都普遍加以信仰,各地"敬桥"文化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反映了各民族群众"求子"、"育子"和修桥积福,祈求家族兴旺的心理。在祭桥过程中与"祭桥权"相关纠纷的出现,成为当地司法实践中一类新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作凯 《当代广西》2012,(16):56-56
柳州,可能是因了"八龙现于江"的腾挪,水流随意地把她弯绕成了一盏可意的碧壶。为了沟通南北,桥,成了这座城市必不可少的建筑,它们都是"城的桥";桥多了,城市就成了一座"桥的城"。城,为桥提供了存在的理由;桥,便成了这座山水城市的亮丽风景。桥见证了城市的历史。柳州自建城起,江水就隔断了城区两岸。早期,只能靠渡船交通,渡船的不方便及危险性是可想而知的。300多年前,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7,(10)
银锭桥位于前海与后海的衔接处,为南北向单孔石拱桥。参加过上世纪50年代老银锭桥维修工程的原市政工程局桥梁专家孔庆普介绍,关于它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银锭桥的桥身很短,两边的八字翼墙很长,从高处俯视,就像一个倒置的元宝,所以被叫做"银锭桥";另一种说法是,翻修银锭桥时,发现桥下的柏木桩之间是用银锭锁固定的,故称为"银锭桥",这种说法相对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18.
<正>跨湖桥文化以其悠久而独特的历史积淀改写了浙江的文明史,诉说中华民族发展源头广博多样、源远流长。2004年12月17日这是一个及其普通的日子,在杭州市萧山区召开的"跨湖桥考古学术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跨湖桥文化"这一命名。由此,这一个日子又变得不普通。跨湖桥文化遗址早于河姆渡遗址1000年,是当时发现的浙江省境内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跨湖桥遗址的文化面貌非常独特,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类型。它把浙江的文明史提前到了8000  相似文献   

19.
到过侗乡的中外游客,皆被精美绝伦的风雨桥与庄严雄奇的鼓楼所折服。三江侗乡现有风雨桥120多座、鼓楼180多座,被誉为“桥楼之乡”。鼓楼是侗族村寨的主要标志,是侗族的族徽,是民族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宜都的桥     
山多水多必然桥多。宜都“七山二水一分田”,依偎长江环抱清江,山川连绵溪河纵横,好多地方“一里几道桥”。宜都的老年人有句口头禅,教训子孙常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宜都确实桥多,毫不夸张地说,宜都就是桥的“博览馆”。宜都的桥,是历史的留痕。美称“小汉口”的洋溪,是个水窝子,一年几趟闹水,往往“米坛子打漂漂”。洋溪一带的木桥石桥,花样多,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