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容年 《桂海论丛》2001,17(1):45-48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是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既会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也会带来严峻的挑战和风险。我国只要善于抓住机遇 ,勇于迎接挑战 ,采取的措施得当 ,就一定能够趋利避害 ,与世界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且还通过市场经济机制、政府管制机制和文化渗透机制 ,直接、全面、深刻和持久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通过观念更新、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 ,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社会主义体制和民主法治国家 ,保持我国社会政治稳定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鲁志强 《政策》2002,(11):26-27
中国改革开放20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最主要的社会矛盾是收入分配的不平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杜会变迁将向更深更宽领域扩展。中国社会基本保持了稳定和协调发展的态势,与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进程大体上是同步的。但2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也带来了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和  相似文献   

4.
打造高效课堂,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培育四有公民,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终极目标。但教学实践中低效课堂的存在,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极大地干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低效向高效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四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识记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措施。能力目标:能运用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科学性和发展经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从2007年、2008年、2009年至2012年的5年中,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5.2%、4.8%和5.1%,从而成为继1950年至1973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4.8%以来的第二个世界经济最快增长周期。  相似文献   

7.
中国坚定地走开放经济的道路,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紧抓加入WTO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大力吸收FDI和发展加工贸易。这种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全球化放松了市场对我国发展的硬约束,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我们把由此获得的增长和好处,称之为中国所获得的第一波全球化红利。2008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使中国所获得的第一波的全球化红利已不可持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在中国与世界的再平衡过程中,经  相似文献   

8.
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第三波经济全球化浪潮招致了众多的抗议行动和理论批判,促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经济全球化这柄“双刃剑”的双重效应。尽管反全球化的多重视角令人不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一些经典论述才是帮助我们做出深刻分析与现实选择的准则和利器。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出自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包括延续文化血脉和凝聚价值追求两框内容。涉及课程标准中我与国家和社会模块:1.7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2.6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学习内容】山东版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和九年级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习目标】1.知道鉴赏自然美的方法,了解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自觉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发展高尚志趣,陶冶高雅情趣,争取全面发展。2.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陶冶高雅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内容来自首师大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同窗之缘。课标要求:在处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要求学生学会与他人交往,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教材分析:本课围绕友谊最珍贵和交友讲方法两部分展开,按照友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的内容。2019年最新版本收录了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表述。本框包括两目:即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和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第一目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要求学生懂得理想信念对个人、国家、民族的意义,知道如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一、设计理念灵活解读和利用教材的探究问题,预设与生成构建知识。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所学、用生活中的例子论证所学习和所坚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分析1.地位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框题。第四课是全书的落脚点,是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该如何在新时代继续走下去”的问题。本框题是第四课的理论逻辑起点,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呈现出的新特征,为第二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第三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与铺垫。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心胸豁达、乐观向上的良好情绪,学会成熟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2.能力:及时克服不良情绪,灵活运用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控制因青春期而产生的不良情绪,理智调控情绪。3.知识:了解喜、怒、哀、惧等人的情绪产生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非典"在我国部分地区的蔓延给湖北省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正确分析当前形势,正视"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对保持湖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真分析了"非典"对湖北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非典"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内容体味文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二、设计思路根据本框内容与学生实际,教师可以贯彻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合作学习的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与学情(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为伟大的改革开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重大意义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探究二。作为整本书的最后一个探究活动,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1.探究主题大。从教材内容看,本节课包含中国成就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梦等一系列宏观主题。2.探究活动多。从实施形式看,本节课提供了多条探究路径,可采用参观博物馆、排演历史剧、查阅资料、访谈家人、阅读文献、收集数据等多种活动形式,从而解决探究问题。3.时空跨度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