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筹帷幄,党中央组建川南游击纵队   1935年1月上旬遵义会议后,19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向四川南部的古蔺、叙永进发,拟北渡长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蒋介石急调数十万部队堵在川滇黔边区,令刘湘集中川军跟踪追击,阻止红军渡江.……  相似文献   

2.
四渡赤水出奇兵!!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先后历时2个多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此后的两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最后,成功地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  相似文献   

3.
刘江 《当代贵州》2013,(29):66-66
1935年3月22日,中央红军各军团遵照军委电令第四次顺利渡过赤水河.为进一步迷惑敌人,隐蔽战略意图,3月28日,毛泽东及中革军委决定留下红九军团在乌江北岸伪装成主力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红军迅速南渡乌江,从而达到将大部分敌军甩在川南和黔北的目的,实现红军进入云南、由金沙江入川的战略意图.3月31日,中革军委向红军各部队发出迅速渡过乌江的命令,红一军团从大塘渡口、红三军团从江口渡口,红五军团及军委纵队从梯子岩渡口,实施了紧张有序的渡江计划.在渡江过程中,毛泽东见到负责保卫渡口的红二师领导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地在地图上画了一道由贵州进入云南,经昆明附近至元谋再至金沙江的迂回红线,顷刻间说明了二渡乌江的战略意义,意在恳请红二师坚守渡口,保证中央红军安全渡江.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06,(5):62-63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先后历时2个多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此后的两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最后,成功地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中的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5.
正1935年1月29日至1935年3月22日,中央红军在三个月的时间四渡赤水河,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围剿之间,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一渡赤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为实现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任务,1935年1月19日,中革军委向各军团下达了《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拟定中央红军各部进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后,分3路纵队由宜(宾)泸(州)间的蓝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与茅台酒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3万余人,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挥下,于土城重创川军4个团,一渡赤水,进入云南扎西。蒋介石急调重兵围堵。红军为争取主动,转头东进,二渡赤水,将围堵之敌甩在后面;接着,以一部分兵力将敌军引向温水方向,主力再占桐梓、娄山关、遵义城。敌军两个师急驰遵义。红军将其主力歼灭于城南忠庄地  相似文献   

7.
翟昭明 《湘潮》2013,(2):1+11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突破敌人层层封锁集结云南扎西,几十万敌军大举扑来,在此严峻的时刻,中央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为实施战略转移,中央红军采取佯攻和迷惑敌人,伪装主力红军进取镇雄,牵引向北进犯的滇敌,迅速进入黔北。参加围剿红军的滇军叶天荣投奔红军,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中略有记载。  相似文献   

8.
正在川滇黔3省交界处,有一个名叫"鸡鸣三省"石厢子的小山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曾经路过这里。当年红军到达这里后,毛泽东曾在一户肖姓人家住过。现如今,在毛泽东住过的一间屋子里,一根被柴烟熏得乌黑的房柱的裂缝中,镶嵌着3枚铜元。这3枚铜元,静静地向参观者诉说着80多年前一段红军与百姓鱼水情深的故事。一碗红烧肉与房东欢度新年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率领下,开始了著名的"四渡赤水"的征程。1月29日,红军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的古蔺、叙永地区。2月3日正逢甲戌年大年三十,这天傍晚,中央军委纵队一行抵达小山村石厢子。  相似文献   

9.
一、特殊授命1935年3月24日,在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两次攻占遵义,巧妙转战于黔北与川南期间,蒋介石亲临贵阳布置对中央红军的"追剿"。紧急军务中,蒋介石特电召远在江西德安的莫雄到贵阳面授要务。当莫雄在南昌借了张学良的私人座机飞抵贵阳后,蒋介石立即召见了莫雄。见面时没有任何客套与铺垫,蒋介石开门见山地向莫雄交待了任务,令他将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1,(20):44-45
中央红军主力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由此,拉开了军事史上著名战役——四渡赤水的序幕。 1935年1月19日起,红一、三、五、九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24日,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28日,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  相似文献   

11.
四渡赤水前后的毛泽东何世红佯攻贵阳中央红军按毛泽东同志的部署,在川南古蔺地区完成诱敌的战略任务后,以神速的行动,四渡赤水,再返贵州,然后乘黔北、黔中和黔东广大地区敌军空虚之际,经枫香坝强渡乌江。除留九军团于乌江北岸牵制敌人外,另以一只小部队东向瓮安、...  相似文献   

12.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直接指挥下,在遵义地区歼灭和击溃敌人2个师又8个团。蒋介石急忙飞往重庆“督剿”。毛主席神机妙算,用兵如神,采取了大迂回的战略战术,声东击西,四渡赤水,纵横驰骋于川、滇、黔边地区,在运动中寻找有利战机,巧妙地歼灭敌人,创造了古今中外军战史上罕见的奇迹。4月下旬,红军分3路从贵州向云南昆明方向进  相似文献   

13.
正曾经,有一支红军队伍活跃在川滇黔交界地区。他们组建于遵义会议之后,是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传奇中少为人知的疑军,也是万千重围中的一支孤军。这支部队,就是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疑兵诞生,牵制敌人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组建,同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密切相关。在1935年1、2月间,蒋介石的"追剿"步  相似文献   

14.
仁怀县鲁班场,在蒋介石围追中央红军第一道防线的中间地域,像嵌在红军西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道路上的一颗楔子,控制鲁班场南北数十里的道路,特别是盐津河、三元洞两条红军西进的必经道路.若红军西进,必遭截击.这时,吴奇伟纵队也逼近鸭溪一线,国民政府军各部也向遵义以西合围而来,红军面临着新的围攻.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根据敌我双方的态势,决定攻打鲁班场消灭周浑元.鲁班场战斗时中央红军在黔北进行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中央红军主力一、三、五、九军团全部都投入了战斗,但是国内的党史学者至今还没有对鲁班场战斗的全貌进行过系统研究,只有鲁班场战斗的一些片段散见于各种文献之中.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6,(10):88-88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分析了眼前的形势,感到情况严重。青杠坡一战未能消灭尾追之敌,四周敌军越聚越多,战局于我十分不利。为此,他们决定立即抢占附近的渡口,摆脱敌人的追击。因抵制错误路线而被撤职、到“瑞金团”当战士的“兴国团”团长高翔,主动率领数十名红军抢占了渡口的浮桥和对岸的小镇,为大队红军摆脱敌军打通了道路。红军一渡赤水,进到云南扎西地区。此时的蒋介石以为歼灭红军的时机已到,于是调集40万大军围住扎西地区,妄图将红军一举歼灭。毛泽东与总部首长研究了敌情,准备用运动战对付敌人,趁敌人重兵围扎西,黔北空虚之时,红军东渡赤水,迅速回师。红军主力二渡赤水,夺取渡口。高翔被任命为“瑞金团’’团长,“瑞金团”奇袭娄山关,解放遵义城。恼羞成怒的蒋介石改用碉堡战结合重兵进攻来对付红军,企图消灭红军于乌江以北。毛泽东经过真重考虑,决定红军三渡赤水,造成北渡长江的声势。红军在三渡赤水牵动了国民党的追兵后,然后突然调头东下,四渡赤水,南涉乌江,把敌人主力甩到了后面。“瑞金团”完成了牵敌西去的任务,追赶主力到贵阳附近的新场,主动出击,夺取敌人的黑水铺兵站,造成贵阳城中的敌人混乱。蒋介石怕红军攻占贵阳,急调滇军增援,疲惫不堪的滇军被红军牵向东去,遭遇沉重打击。而红军主力则大步开进云南,五月初从容渡过金沙江。至此,红军彻底摆脱了敌人的战略包围,从内线转到了外线,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相似文献   

16.
懋功会师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雾都(今于都)等地出发进行长征。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红军虽然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转到湘江以西地区,却受到了很大损失。这时,敌人重兵正向湖南西部武岗、城步地区集中,中央红军如仍按原计划北上,同进到湖南西部永顺、桑植、桃源地区的第二、第六军团会合,就有陷入敌之重围遭致覆灭的危险。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改变方向,争取主动,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按照毛泽东的这一正确主张,红军攻克黎平,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城…  相似文献   

17.
吴起镇会师     
《党课》2006,(9):89-89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等地出发进行长征。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路线,红军虽然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转到湘江以西地区,却已遭受重创。这时,敌人重兵正向湖南西部武岗、城步地区集中,中央红军如仍按原计划北上,同进到湖南西部永顺、桑植、桃源地区的第二、第六军团会合,就有陷入敌之重围招致覆灭的危险。紧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改变方向,争取主动,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按照毛泽东的这一正确主张,红军攻克黎平,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举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相似文献   

18.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红军一连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19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革军委纵队相继进入道县,抢渡潇水,直指湘江。蒋介石紧催刘建绪、薛岳部在湘江加紧布防,急令周浑元、李云杰部加紧追击,还从南昌调派8架飞机到郴州机场,咬着红军行军队  相似文献   

19.
强渡乌江     
正红军突破乌江,粉碎了国民党借乌江天险堵截消灭红军的美梦,一扫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从此掌握了战争主动权。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分三路向乌江进发。右路红一军团在回龙场、左路红三军团在茶山关、中路军委纵队在江界河等地强渡乌江。而防守乌江的则是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他为防止红军"赤化黔北",调派3个旅1个团沿遵义老君关到思南塘头的乌江各渡口构筑工事,并沿江烧毁民房、销毁船只,以阻止红军渡过乌江。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由西  相似文献   

20.
夜袭施秉城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决定中央红军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川黔边的遵义地区挺进。中革军委根据会议精神,作出了新的部署,将中央红军整编成左右两个队伍,以钳形之势,首先向乌江迸发,然后进军遵义。 红军向乌江进发,蒋介石从湖南、广西调动部队从左右江夹击,命王家烈部队在前面堵截,令周浑元、薛岳部急追,形势十分危急。部队必须迅速抢渡乌江,摆脱敌人。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奉命率一支侦察部队,为红军侦察开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