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继敏 《河北法学》2006,24(4):11-14
证据规则在行政裁决程序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行政裁决应当确立行政机关依职权调查案件事实原则.行政裁决证明责任分配办法是"谁主张谁举证",行政相对人分别承担证明责任;行政裁决程序应当采用优势证据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2.
证明责任规则是证据法的核心。本文认为将"谁主张,谁举证"作为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是不科学的,混淆了证明责任与提出证据的责任的概念,颠倒了主张责任与证明责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证明责任问题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谁主张、谁举证”是否证明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64条遵循试行《民事诉讼法》的表述,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据此,“谁主张、谁举证”似乎或确实被理论界和实务界奉为一条深信不疑的证明责任分配标准。笔者认为“谁主张、谁举证”是非逻辑性思维的产物。众所周知,在诉讼领域,我们对任何一个事物(要件事实)都可以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提出主张。诉讼制度正是根据这种事物的两立性(正反两方面)确定了诉讼攻击和防御之原理。由于判决是对当事人间有争议的(对立的主张、两立…  相似文献   

4.
谁主张,谁举证曾作为大家熟知的举证责任分配标准影响着我国实务界和理论界,但现在这一原则的地位和科学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本文将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该原则作为举证责任分配标准的不合理性,即从根本上否认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是举证责任分配标准,认为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不是旨在分配原、被告人之间的举证责任,而是在强调原被告双方作为一个整体的当事人相对于法院负有举证责任,而法院没有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5.
徐继敏 《河北法学》2008,26(1):117-122
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和司法体制不同,各个国家行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不尽相同。我国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依职权调查案件事实,法官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发挥比较积极的作用,决定行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与行政程序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总体一致,但又不完全相同。行政诉讼以"谁主张谁举证"为证明责任分配基本原则。考虑到推定、行政认知等影响,行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有多样性,还存在证明责任倒置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证明责任的提出基础主张事实,实质是一种诉讼风险.证明责任理论以德国和美国为代表,德国以分析法律规定要件为特征,美国以实用主义的利益衡量为特征.在借鉴各国证明责任理论上,区别不同案件的情况,在"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下,应当吸收权利分类及利益衡量理论的合理成分,建立我国的证明责任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7.
付静 《法制与社会》2011,(17):62-63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纠纷不断涌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证明责任的分配对诉讼结果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经历了谁主张谁举证和证明责任倒置的反复,通过对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考察,本文认为《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过错原则不利于证明责任分配的公平性,未来证明责任倒置仍应活跃于司法实务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纠纷不断涌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证明责任的分配对诉讼结果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经历了谁主张谁举证和证明责任倒置的反复,通过对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考察,本文认为<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过错原则不利于证明责任分配的公平性,未来证明责任倒置仍应活跃于司法实务中.  相似文献   

9.
医疗侵权诉讼之证明责任分配历来是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立法规定经历了由"谁主张,谁举证"到"举证责任倒置",再到"附条件过错推定"阶段,立法者也试图在医患双方之证明负担之间寻求平衡。但是,鉴于医疗纠纷的复杂性,现有规定并不能满足和适应纠纷解决的需要。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比较法考察,就如何公平分配医患双方之证明责任以及医疗风险分担问题予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而“打证据”的关键在于举证责任的分配.举证责任分配的最基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但是,在“谁主张,谁举证”的大原则下,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任何人都无须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承担证明责任”. 在名誉侵权案件中,举证责任究竟是如何分配的,原告与被告双方各自承担怎样的举证责任?笔者以李连杰诉北京某广告公司、北京某信息技术公司、宋某侵犯名誉权案为例,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11.
江周渊 《法制与社会》2013,(34):113-114
民事诉讼是一种解决私权纠纷的程序,其核心在于举证.“谁主张、谁举证”是自古罗马法以来一直沿循至今的证明责任原则,而法官在案件审理中并非机械地套用这一原则,需要根据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在当事人之间进行举证责任的动态分配.举证责任分配,对诉讼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举证责任,从常规意义上讲是指谁负有提出证据证明案件有关事实的义务。审判实践中“谁主张,谁举证”已成为不争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的“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的内容从立法上确立了上述举证原则。在当前对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情况下,“谁主张,谁举证”这一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得到了大力的倡导。但是,并不是所有民事诉讼都能够适用“谁主张,谁举证”这一通常原则。有些性质的诉讼,若按照这一举证规则进行诉讼,必然会损害当事人一方的利益,造成不公正的结局,如涉及医疗事故的案件,…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探讨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即"谁主张、谁举证",并提出了这一规则的局限性。举证责任倒置同举证责任的"正置"一样,都同时适用于原告、被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举证责任分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明确了"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责任的一般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条则赋予法官在无法律、司法解释的具体规定下,允许法官自由裁量证明责任的分配。由于立法之法无法穷尽纠纷的类型,赋予法官在符合一定条件下行使裁量权来分配案件的证明责任具有现实意义。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条的规定过于原则,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分配证明责任时亦面临着挑战。基于此,本文试从证明责任分配中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合理性入手,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自由裁量权失范的现象及成因,强化对规制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分配证明责任的制度考察,提出合理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5.
量刑活动与定罪活动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量刑事实的构成、量刑证据、量刑事实的证明要求以及量刑事实的运用等不同于定罪事实。量刑事实的证明一般奉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罪重事实的证明应达到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罪轻事实的证明达到优势证据标准即可。  相似文献   

16.
反思“谁主张,谁举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明是民事诉讼的核心。证明的基本原则是“谁主张 ,谁证明 ;谁证明 ,谁举证”。主张不同 ,证明责任的分配与证明的难易也就不同。在民事诉讼中 ,事实主张之证明是诉讼证明的重点和难点。其中 ,消极客观事实的证明要比积极客观事实的证明难得多 ,其根本原因在于 ,消极的客观事实是以“虚无”的方式存在的 ,且不能直接地被人们所感知。  相似文献   

17.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2,(34):127-128
逮捕必要性的审查者的提请者是检察机关,审查的提请者包括了公安机关和已被逮捕者两种,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提请者应当承担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举证责任的分担就是指诉讼当事人各自负责证明自己所主张的事实,民诉法第64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的规定实际上就反映了举证责任的分担问题,“谁主张,谁举证”也就是说谁主张什么事实谁就有责任对自己主张的事实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9.
一、证明责任的内涵 (一)举证责任的含义 举证责任是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予以证明.该含义在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出台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2条第一款中有所体现.在理论上,举证责任也被称为行为责任、主观意义上的证明责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谁主张、谁举证".  相似文献   

20.
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是"以事实为依据"法律适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而运用证据的方法就是证据方法.虽然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和审判实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证据方法概念体系,对民事证据的运用也通常从谁主张谁举证这一举证责任的角度进行静态阐述,但法官抑或当事人如何运用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运用证据的过程是否存在法定的标准,这是审判实践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