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与旅游发展形式已在我国蓬勃兴起。然而,伴随而来的是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及污染,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问题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因此,建立科学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将有利于我国生态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生态旅游在法律保护下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法学角度出发,环境友好型社会框架下的环境法律,是一个旨在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法律范畴,并且是一个"活的"法律体系。不论法律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如何复杂、形式如何多样,只要具有维护环境和谐秩序、确认环境权利和环境保护义务、促进环境合作、保证环境保护合法性和树立环境伦理道德标准等法律功能,该法律便是旨在保护环境的环境法律。  相似文献   

3.
郑魁 《法制与社会》2014,(18):283-284
环境的法律法规,从法律的角度来概括,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法律手段和非法律手段。凭着法律手段对环境保护进行规范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主要是因为法律手段有其自身专属的特点,比如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以及威慑性,所以法律手段在环境保护机制中是不可或缺的,是无可替代的,在环境保护法律机制中占据统治地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机制,其主要部分是由宪法的环境法部分和一些专门的环境规范性法律文件及其法律法规组成。  相似文献   

4.
崔冬  胡敏 《行政与法》2010,(3):25-28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于环境政策,在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的并存是客观实际的需要。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律是我国保护环境的两种有效手段,二者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二者并不矛盾,应当协调配合,共同发挥环境保护的合力作用。本文分析了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提出在现阶段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律应当并存,进而提出正确处理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的协调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旅游环境的现状和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而提出我国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德国的环境立法既历史悠久,又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作为公法的一组成部分,德国环境立法重行政程序、重公众参与、重环境预防,从而有效的协调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介绍了德国环境法律的主要制度内容,重点介绍了大型项目的公众参与制度,分析了行政程序在环境污染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介绍在德国刑法中对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以及中国、德国在环境侵权责任相关制度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没有形成一系列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利于公众对环境保护事务的有效参与。要改变公众参与的原则性规定,建立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必须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以公众权利为本位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实现公众参与国家环境保护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公众参与和政府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环境保护制衡机制,建立和完善环境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8.
美国联邦环境法的公民诉讼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巫玉芳 《现代法学》2001,23(6):118-120
公民诉讼制度作为自力救济措施是美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特色之一。该制度赋予公民借助法院的权力 ,监督行政机关执行环境保护法律以达到加强执法或消除污染、改善环境的目的。研究该制度对我国加强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法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它既包括专门的环境保护法规,又包括各个部门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同样是一种违法行为,行为人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和其它法律一样,国家以强制力维护环境保护法的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哪一方面应该优先发展的争论入手,在分析各方观点后,作者认为,相对而言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应该优先发展社会经济,其途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对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环境资源法律体系的完善,采用环境经济手段,在相关法律的调整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我国矿区环境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凤珍  蒋北辰 《河北法学》2007,25(2):116-120
环境保护是矿区生态协调稳定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现行的矿区环境法律体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律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矿区环境问题十分严重.为此,应通过建立严格的矿区环境准入机制,严格的矿业权许可制度,建立矿区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完善矿区环境立法及明确行政执法主体,强化市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加强行政引导和调控机制,重视闭矿后环境保护等相关制度来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突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环境保护法》修订的法治时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环境法治时空的二维视角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既要把握环境时刻,又要借助于法律修订的契机,合理地创制、拓展与展开我国环境法治空间。在环境法治时空的时间维度,政府和社会对于环境问题空前的关注催生了环境时刻,并为《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前提。在环境法治时空的空间维度,《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必须秉持开放性的立法理念与整合性的立法思路,合理地创制、拓展和展开我国环境法治空间,推动我国环境法扩展到多元的、包容的环境公共治理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3.
浅析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手段。随着环境法的不断完善及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本文阐述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内涵,借鉴国外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团体诉讼是当今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重要形式,是公众参与环境行政管理、保护公共与公民个人环境利益的有效手段,也是完善环境实体法律调整效果的关键措施。因此,许多国家均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团体诉讼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近年来,德国在实施欧盟环境保护指令的进程中,将团体诉讼从自然保护法领域扩大到环境保护法领域。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然而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存在缺陷与不足,影响其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指出为保护农村环境,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制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王玉庆 《中国律师》2001,(12):76-77
中国的环境保护需要环境律师 从法律的角度分析,环境保护法律实务包括环境立法、环境守法、环境执法、司法和执法监督等不同环节。据我们了解,同其他许多领域的法律实务(如经济合同、项目投资、金融债券等)相比较,中国律师对环境法律实务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十分有限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相信,随着全社会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的进一步提高,无论是环境立法、守法、执法、司法,都需要律师更多地参与其中。 ——在立法环节,根据《立法法》第34条的规定,在法律草案的审议过程,应当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我国对外投资活动为研究对象,围绕对外投资过程中环境保护法律规范展开研究。首先讨论了对外投资概述整体情况,探究了我国对外投资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从几个不同方面深入分析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对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以期促进我国对外投资环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利益的人格权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法典草案的第四编专门规定了人格权法。在环境保护思潮蓬勃发展、环境保护法律理论日益深入、民法典生态化已经提上议程的形势下,反观该编的规定,没有发现对环境利益进行保护的条文。那么,人格权法确实可以在环境利益的法律保护上置身事外。无所作为吗?答案是否定的。 作为民法基本组成部分的人格权法,应当在公民环境利益是保护、进而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以人格权法保护环境利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城乡环境正义的失衡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必然结果,从法律的效率价值视角思考城乡正义,这种城乡环境差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当这种差异越过一定度时,城乡环境立法就要向法的正义价值回归。城乡环境正义的纠偏不能脱离环境效率价值的掣肘,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目标期待能否实现、如何实现,关键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实施能否抓住效率这个核心,高效配置和利用农村环保资源,实现农村环境保护的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20.
鲁世平 《政法学刊》2009,26(3):74-7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环境立法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环境法律体系。我国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合宪性原则。同时,已经建立起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监督,各级政府负责实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督管理的环境管理体制。但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的环境法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