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视野中藏族习惯法的转型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习惯法是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而成的部分观念形态与约定俗成的群众生活模式的规范,是藏民族在漫长的文明进步过程中从事法律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智慧结晶和精神财富,藏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本民族法律文化的保障。但是,藏族习惯法自身的缺陷在藏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发展市场经济、型塑市民社会,加快藏族习惯法的转型已成为构建藏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坚持法制统一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藏族作为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藏区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本民族法律文化的保障。藏族习惯法是藏民族在漫长的文明进步过程中所创造的智慧结晶和精神财富,但是,藏族习惯法在当前社会对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建设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解析。  相似文献   

3.
罗勖 《法制与社会》2012,(20):81-82
甘孜州是仅次于西藏自治区以外的最大的藏民族集聚区是内地与边疆过度的一个地带,是藏文化交融的走廊,这样地处边远、经济社会发育程度相对落后、长期受藏民族习惯法影响较深的民族聚居区,由于立法、历史、教育、风俗习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致使在刑事司法实务中存在现代司法理念不深入、刑罚执行效果不理想、民族习惯与刑法激烈碰撞冲突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法文化视域下的藏族传统法律文化是整个中华法文化与藏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爱的伦理判断、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全民信仰藏传佛教与对青藏高原的社会态度等有机结合的生活方式的总和,体现了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藏族传统法律制度的精髓与核心。代表中华法系的中国传统法文化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导法源的中原传统法律思想与各种法律制度的总称,法文化视域下的中华法系源远流长,诸法合体,体系独特,内容丰富,是世界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影响深远。站在中国法治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研究这些本土性传统法文化,不仅对现阶段藏区社会的稳定发展有所裨益,而且对发展社会主义民族立法,促进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效实施,丰富中国法文化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推动21世纪的中国法治建设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藏族习惯法与藏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藏族是我国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它在历史上曾汇合青、藏、康等地区的文化,创造出熠熠发光的藏族文化。在藏族的文化遗产中,广泛传播、长期沿用的有异常丰富、别具特色的法律文化——习惯法规范。在实现四化的今天,研究藏区的习惯法,借鉴藏区各地的司法经验,对树立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不仅是研究商代也是研究东夷社会历史的宝贵材料“夷”指先秦的东夷民族 殷民族是东夷民族的一支 在甲骨文当中,“夷”字有多种写法,它们都是东夷民族各种风俗习惯的真实记录 这些风俗习惯不仅塑造着中国远古法的原生形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法的历史风貌和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不仅是研究商代也是研究东夷社会历史的宝贵材料。"夷"指先秦的东夷民族。殷民族是东夷民族的一支。在甲骨文当中,"夷"字有多种写法,它们都是东夷民族各种风俗习惯的真实记录。这些风俗习惯不仅塑造着中国远古法的原生形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法的历史风貌和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条文包括“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罪”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两个罪名,本文仅讨论后者。首先,有必要简述一下何谓“风俗习惯”。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是逐渐形成的难以改变的生活方式,表现在服饰、饮食、节庆、居住、婚姻、礼教、丧葬以及生产活动诸方面。风俗习惯具有社会  相似文献   

9.
西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其民族刑事习俗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制约着刑事立法、司法和民族刑事政策的制定,致使基层司法人员在习惯与规则的边缘如履薄冰。在坚持刑事法制统一和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及生产、生活方式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刑事法律变通,是解决藏民族刑事习俗与刑法间冲突的有效径路,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的法律贯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做好这一工作,对民族地区的稳定及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民族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等仍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在社会生活中仍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生产、生活方式中,有一些与我国刑法等现行法律存在着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汉、藏、回族存在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汉、藏、回族人群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的差异。方法:在本中心1982年至2004年接受的司法精神病案例中,选择其中汉、藏、回族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组均以男性为主,且藏、回族男性比例高于汉族:汉族以工人、农民为主,藏、回族绝大多数为农民,并且比例高于汉族,汉族除初中文化程度比例高于藏、回族外,其余文化程度无显著差异。暴力案比例藏族高于汉、回族,经济案比例回族高于汉、藏族,其它案件类型无显著差异。疾病诊断中汉族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为著,其构成比最高(21.3%);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藏族最低,其构成比为10.0%;无精神病者中藏族比例最高。汉、藏、回族三组责任能力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本资料显示,司法精神病鉴定中,汉、藏、回族其一般人口学特征、案件类型、案件特征、疾病种类等方面存在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高度阐述风俗习惯在现代化司法实践适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着力梳理风俗习惯与国家法发生冲突与相容的表现,论述风俗习惯与国家法互动的各种可能、类型及机制,阐明风俗习惯对司法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建军 《犯罪研究》2008,(3):7-12,20
甘南藏族自治州作为一个藏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地方,该地区的刑事犯罪案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传统的自然犯比重大;盗抢牲畜犯罪一直较为突出;命案大多发生在牧区,突发性强;刑事案件法外调解普遍存在。因此,为了妥善、及时地处理该地区的犯罪案件,维护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应当结合藏民族的特殊性,对“两少一宽”的刑事政策予以解读和贯彻。  相似文献   

14.
Zhao SM  Zhang SH  Li CT 《法医学杂志》2010,26(5):343-8, 356
目的采用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多态性遗传标记,建立一种可用于中国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5个主要民族法医DNA鉴定的多重PCR系统。方法采用人类基因组浏览器和dbSNP数据库筛选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的人类常染色体InDel标记,采用Primer 3软件设计多重PCR引物,通过复合荧光标记系统建立多重PCR扩增体系,采用该体系对汉、回、维、蒙、藏5个民族进行多态性调查。结果成功建立了一个包含30个InDel位点和Amelogenin性别鉴定位点的复合荧光多重PCR扩增体系,命名为InDel_typer30。多态性调查显示这30个InDel位点在上述5个主要民族中均呈高度遗传多态性,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64、0.460、0.453、0.466和0.469,平均个人识别率分别为:0.595、0.585、0.586、0.589和0.595。该系统在5个民族中的累积个人识别率(CDP)均达到0.999999999996以上。结论 InDel_typer30是一种适用于中国汉、回、维、蒙、藏5个主要民族的法医DNA鉴定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变迁中,甘青藏民族地区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由于经济、信仰、生产(生活)方式、民族心理和习俗等历史惯性与现实张力,使得致罪因素愈加复杂,罪因结构扑朔迷离。对犯罪生成机理的条分缕析,乃寻求犯罪治理之道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婚姻习惯法是藏族习惯法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区的审判制度变化使藏区的婚姻习惯法的内容和特点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社会生活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法律多元化存在的重要原因。藏族的习惯早已融入了法律成分。我们认为,应当在维护多元文化的前提下,承认民族习惯法对于国家法律的补充作用。对于如何在藏区把民族习惯和民族规范融合在一起,是我们目前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胡马乔 《检察风云》2013,(13):90-92
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的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文化始于汉朝,而汉族又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悠久民族。今此,藏于"山东青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里的汉画像砖与拓片远道来沪,在上海浦东的民族民俗民间博览馆内展出了一个多月,为人们普及与理解汉文化强大魅力,搭建了艺术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历史境遇与法系构建:中国的回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文化传统的取舍在中国法律近代化中已有合理结论,而法律移植作为法治构建和运行的必然选择已成为历史定论。二者合乎逻辑的契合,才能创制法律的本土化,并使新构建的法律符合中国的国情状况和民族的风俗习惯,从而使法律辉映出应有的权威性效力而成为制度事实。历史的理性回应是,必须消除法律的虚无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残余影响,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构建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凉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历史悠久,风情古朴动人。彝族、藏族、回族、布依族、傈僳族等10多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丰富多彩,各民族无论在习俗、饮食或是服饰上都各具特色。但由于凉山地处西南山区,因为历史、社会及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这里还比较落后,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本文期望从法律的角度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凉山的文化资源,以期为凉山的发展和文化资源保护贡献绵薄之力。为了更好的阐述观点,本文以凉山的主体民族——彝族的文化为代表来做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国青海藏族、汉族mtDNA控制区遗传多态性。方法收集69份青海藏族和青海汉族无关人群外周血样本,对其mtDNA控制区进行序列分析,计算多个多态性指标。结合其他民族mtDNA遗传资料,根据Nei法计算包括青海藏族和汉族群体在内的11个群体之间的Fst和Rst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在青海藏族和汉族群体mtDNA控制区中分别发现56和59个多态性位点。Rst遗传距离显示青海藏族人群与各人群之间遗传距离均较远(P〈0.05);青海汉族人群与西安汉族、蒙古族、长沙汉族等人群之间距离较近(P〉0.05)。结论我国青海藏族和汉族人群mtDNA具有相对独特的遗传特征,其遗传多态性和个体识别力较高,可用于民族起源、迁徙、法医学个体识别等领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